白斑弄蝶
(重定向自ホソバセセリ)
白斑弄蝶(学名:I. lamprospilus)是臺灣山區常見的弄蝶,翅膀腹面底色為淡黃褐色,後翅並有數枚大而明顯的白斑,讓白斑弄蝶不難辨識。本屬為單種屬,本種即是屬的模式種,因此以中文屬名命名[1]。「狹翅」弄蝶來自於日文名翻譯,亦有別稱為:「狹翅弄蝶」、「旖弄蝶」、「白星弄蝶」、「細翅弄蝶」[1]。本種廣泛分佈在臺灣平地到低海拔山區,偏好出現於闊葉林的林道、林緣等較明亮的環境,喜好訪花、吸水[2]。幼蟲以禾本科的白背芒、臺灣芒、五節芒、臺灣蘆竹等植物為寄主,為多世代的種類,一年多代,三到十一月都可以見到成蟲[1][3]。
白斑弄蝶 | |
---|---|
臺灣亞種 I. l. formosanu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总科: |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
科: | 弄蝶科 Hesperiidae |
属: | 白斑弄蝶属 Isoteinon |
种: | 白斑弄蝶 I. lamprospilus
|
二名法 | |
Isoteinon lamprospilus (C. & R. Felder, 1862)
| |
亞種 | |
I. l. formosanus |
特徵
雌雄斑紋相似,前翅兩面都有7枚大小不一的白斑點,後翅腹面有9枚框上細黑邊的明顯白點,翅面寬闊,雌蝶體型稍大,白色斑點較發達[4]。臺灣所有弄蝶中,超過半數的外觀以褐色系為底色,本種底色為褐色,背側黑褐色,腹側黃白色,腹部有黃環,下翅腹面那9個框上細黑斑的明顯白點,是他與眾不同的最大特徵。
生態習性
本種成蝶偏好出現於闊葉林的林道、林緣等較明亮的環境,喜好訪花、雄蝶會到濕地吸水,飛行不活潑[2]。成蝶停棲時一般是閉合,有時會前翅展開成「V」字型日光浴。幼蟲以禾本科的白背芒、臺灣芒、五節芒、臺灣蘆竹等植物為寄主,冬季以終齡幼蟲型態於巢內過冬,為多世代的種類,一年多代,三到十一月都可以見到成蟲[1][3]。
棲地分佈
攝食食物
在臺灣記錄此種的寄主植物依禾本科為主,甘蔗、芒、臺灣蘆竹、求米草、白茅、五節芒、白背芒......等中大型禾草[1][2][3]。
參考文獻
- 白斑弄蝶 Isoteinon lamprospilus subsp.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11.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4-12-17] (中文(台湾)).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