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
公立学校
(重定向自上海海运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英文名: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学科为特色,具有工、管、经、法、文、理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 |||
---|---|---|---|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上海海运学院 | ||
创办时间 | 1909年 | ||
学校标识码 | 4131010254 | ||
学校类型 | 公立大學 | ||
校长 | 初北平 | ||
黨委書記 | 宋宝儒 | ||
校址 | 中国上海市 民生路校区:上海浦东浦东大道1550号 临港校区:上海浦东海港大道1550号30°52′23″N 121°54′08″E / 30.87306°N 121.90222°E 东校区(港湾学校):上海浦东浦东大道2600号 海华校区:上海浦东金桥路555号 东明路校区:上海浦东东明路1336号 | ||
校區 | 市區、新區 | ||
总面积 | 新校区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约2000亩) | ||
電話 | +86 (0)21 3828 2000 | ||
代表色 | 蓝、白 | ||
隶属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
網站 | www | ||
|
历史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後船政科擴展為吳淞商船學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建立上海海运学院,为交通部所属院校。从2000年开始,学校实行由上海市和交通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体制。2004年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1]。
概況
目前学校共设有41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涵盖10个专业领域)。
学院科系
- 商船学院
- 交通运输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物流工程学院
- 信息工程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文理学院
-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海华高等技术学院
- 浦东工商管理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高等技术学院、港湾学校
- 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法学院
- 物流工程学院(中荷机电工程学院)
- 徐悲鸿艺术学院
科研中心和学术成果
- 物流研究中心
-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 航运仿真中心
- 仿真技术研究所
- 海商法研究中心
- 中国荷兰经济研究中心
- 航海科学研究所
-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 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
- 社会发展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应用数学应用物理所
- 网络计算研究所
- 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
校园
上海海事大学目前有四个校区:民生路老校区、临港新校区、东校区(港湾学校)、海华校区。[2]
民生路校区
民生路校区位于浦东大道1550号。
临港新校区
临港新校区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海港大道1550号,毗邻洋山深水港保税区,2007年9月启用,2008年10月18日举行落成典礼,总占地达2000余亩。
东校区
东校区位于浦东大道2600号,为港湾学校所在地。
海华校区
海华校区位于浦东新区金桥路555号。
对外交流
长期以来,上海海事大学与世界各知名海事大学与学院有着丰富的学术交流。目前的境内外友好院校为:
- 联合国世界海事大学
- 日本神户大学
- 法国海军学院
- 波兰格丁尼亚海运学院
- 美国圣马丁学院
- 新加坡理工学院
- 中国海洋大学
- 香港理工大学
-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 日本东京海洋大学
- 韩国海洋大学
- 澳大利亚海运学院
- 英国约翰·摩尔斯大学
- 美国加利福尼亚海运学院
-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
知名校友
历任校长
- 上海航务学院校务委员会主任 蒲济生 1958.8——1959.4
- 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徐健 1959.4——1966
-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杨进 1978.8——1979.9
-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陈嘉震 1981.8——1983.12
-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陈希群 1986.8——1991.12
-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沈康辰 1992.1——1999.5
- 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兼,主持工作) 王宏彪 1999.5——2001.10
- 上海海运学院院长 於世成 2001.10——2004.5
-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於世成 2004.5——2011.12
-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黄有方 2011.12——2020.6
-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陆靖 2020.5——2023.12.28
-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初北平 2023.12——
参考文献
- ^ 教育部关于同意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04〕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05-19.
- ^ 存档副本. [2009-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