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奏记

東觀奏記》,是一部筆記體裁的史書裴廷裕(一作延裕、庭裕)[1]撰,凡三卷,成書於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

作者裴廷裕曾在昭宗朝擔任翰林學士,後奉昭宗之命參預編纂、僖三朝實錄,因缺乏日曆、起居注等資料而作罷。遂改採集宣宗朝十八年間的史事,凡八十九條,依年月次序編排成書,是為《東觀奏記》。

本書所載史事,由於與作者時代較近,故具有高度史料價值,《資治通鑒》、《新唐書》等多所引用,是研究晚唐歷史的重要資料。

東觀」原是漢代洛陽南宮的一處建築物,漢明帝時班固等人在此修史,後世便引申為修史之所;又漢代臣僚上呈皇帝的文章稱為「奏記」。此為書名由來。[2]

卷次

  • 上卷,凡二十九事。
  • 中卷,凡二十九事。
  • 下卷,凡三十一事。

版本情況

本書傳世版本甚多,以《稗海》、《續粵雅堂叢書》、《小石山房叢書》等叢書所收錄之版本較佳,而《藕香零拾》本有繆荃孫校勘,為公認之最佳版本。

1994年中華書局出版田廷柱校點本,收錄於《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參考文獻

  • 《明皇雜錄 東觀奏記》,唐鄭處誨撰,唐裴廷裕撰,田廷柱點校,1994年,北京中華書局。
  • 《唐代筆記小說敘錄》,周勛初著,2008年,鳳凰出版社。
  • 《中國歷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中國歷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編纂委員會編,1995年,上海辭書出版社。

注釋

  1. ^ 新唐書·藝文志》、《唐摭言》卷十二作「廷裕」;《唐會要》卷六十三、《玉海》卷四十八作「庭裕」;《資治通鑒考異》引本書時作「裴延裕」,後又稱「廷裕」,胡三省認為:「裴延裕後作『廷裕』,必有一誤。」
  2. ^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十九:「漢以來僚屬所上謂之奏記,故並冠以漢修史處之稱也。」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