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及大臣
(重定向自严世

曹爽(?—249年2月9日[1]),字昭伯,小字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真之子,曹操侄孫、夏侯玄的表哥[2]。官至大將軍錄尚書事,明帝遺詔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斬殺夷三族

曹爽
曹魏大將軍,錄尚書事
主君魏明帝曹芳
封爵召陵侯→武安侯
逝世魏齊王正始十年 (249年)
親屬
父親召陵元侯曹真
其他親屬祖父:曹邵

生平

遺言輔政

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太子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繼位後,任命他為散騎侍郎,後遷任城門校尉散騎常侍,再轉任武衛將軍,特別受到寵愛。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襲召陵侯[3]爵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將太子曹芳交託給曹爽和司馬懿,命令二人共同輔助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繼位後,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驕奢跋扈

最初,曹爽经常待司马懿如父,凡事都需要司马懿一起商議事宜而不敢自专。但不久,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實權。後又任用丁謐何晏鄧颺李勝畢軌等親信任朝中高職,任命弟弟曹羲為中領軍,與他共掌首都的軍隊。其他弟弟都獲任官,經常出入宮中。另一方面進一步排擠司馬懿,後更連詢問他對政令意見都沒有做,自專政事。

後鄧颺為了令曹爽建立軍功名聲而建議征伐蜀漢,曹爽聽從並於正始五年(244年),西至長安,領六、七萬兵從駱谷入蜀,但因為渭河平原的運輸不能應付行軍所需,令當地和軍隊都缺乏物資和糧食;而且蜀漢大將軍費禕又先一步領兵據守山嶺,曹爽無法前進。曹爽在參軍楊偉和征西將軍夏侯玄都勸他撤軍之下,唯有撤軍,但還是被蜀軍追擊,死傷甚多,渭河平原大為虛耗。

司馬懿漸漸被架空,政事很多時司馬懿都不能參與,於是稱病迴避曹爽。曹爽於是大膽弄政,縱容他的黨羽親信,如何晏洛陽野王典農的數百頃桑田和湯沐地作為自己產業,又竊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官員都不敢抗逆。而一些開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盧毓傅嘏[4]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飲食、車馬和衣服都與皇帝的類似。而且珍貴玩物亦積聚了很多,並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帶走明帝留下的很多才人作為自己的家妓。而且又擅取太樂樂器和調武庫禁兵製作佈置華麗的窟室,多次與何晏等人在其中飲酒作樂,極盡奢華。[5]弟弟曹羲見此甚為憂慮,曾多次勸諫,但曹爽不聽,更甚為不滿。曹爽又多次與曹羲等出洛陽遊玩,桓範認為他們掌握朝政和禁軍,不宜一齊離開,以免一旦有人封閉城門反對他們,他們就不能回到洛陽控制大局。但曹爽卻以為無人再能對他有威脅而不聽。司馬懿雖然稱病不上朝,但其實暗中謀奪兵權,更在李勝面前故意裝作衰老病重,曹爽信以為真,更沒有戒心。

廢權戮殺

正始十年(249年),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在洛陽發動高平陵之變,稱曹爽意圖篡位,奉太后懿旨罷廢曹爽,又封閉洛陽門和佔領曹爽兄弟的軍營。诏书先传至曹爽手中,曹爽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送给曹芳,将车驾留在伊水南住下,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自卫。司馬懿派陳泰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回洛陽;同時桓範從洛陽跑到高平陵,力勸曹爽帶皇帝到許昌,以皇帝之名,號召全國兵馬勤王,反擊司馬懿。曹爽想了一夜,還是決心向司馬懿投降,於是與曹芳一同返回洛陽。曹爽兄弟被免職以侯爵身份回到府第,以为作为侯爵仍能维持富贵的生活。

後司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樓,命人日夜監視。曹爽兄弟不安,於是聲稱食物不足,向司馬懿要求食物;後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興,自以為不會被誅。但後來黃門張當供稱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司馬懿乘機逮捕曹爽與他的親信,並屠滅曹爽三族,甚至祸及已经出嫁的姑姑、姐妹,使得曹真一脈盡斷。

夏侯霸是曹爽的親族,見司馬懿濫殺曹家宗族,十分害怕,而且他又與新任征西將軍郭淮不和,於是投奔蜀漢嘉平年間,蒋济因曹真有功,不欲其绝嗣,才促成曹真族孫曹熙為新昌亭侯,作為曹真後嗣。

部下

  • 严世,曹爽帐下督。
  • 孙谦,司马懿勒兵阙下,经过曹爽门,严世引弩将射司马懿,孙谦制止严世,说事未可知,三注三止,司马懿的车才得以过去。

家庭

  • 刘氏

評論

  • 陈寿三國志》評:“(曹)爽德薄位尊,沉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
  • 桓範:“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肥》引《魏书》)
  • 辛憲英:“曹爽與太傅(司馬懿)俱受託之任,而獨專權勢,行以驕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
  • 張昌蒲:“大將軍奢僭無度,吾常疑其不安。太傅義不危國,必為大將軍舉耳。”
  • 王廣:“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资治通鉴·卷七十五》)
  • 谷应泰:“夫曹爽释兵归天子,求老私第;商鞅刑太子傅,孝公崩,欲自亡入魏。自古以来,器小而位高,威重则身危,奸邪前败,祸患后随,濒死而不之悟者也。”(《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九》)
  • 蔡东藩:“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时之徼幸,入为首辅,就使小心谨慎,犹难免复餗之凶;况淫奢无度,酒色是酖,何晏、邓飏诸人,毫无伟略,引为谋士,兄弟中仅一曹羲,犹有一隙之明,而爽不肯从,其能保家保国乎?当日即无司马懿,吾知爽亦未必不亡也。”
  • 吕思勉:“魏曹爽一辈人,颇有志焉,然其图甚大,不为时俗所顺悦;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敌,曹爽遂为司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计私图。”(《中国断代史·两晋南北朝卷》)

藝術形象

影視

延伸阅读

[]

 三國志·卷09》,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資料

  •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 《資治通鑑》卷七十四及卷七十五
  1. ^ 《三國志·魏書四·齊王紀》:"戊戌,有司奏収黃門張當付廷尉。"即正月初十(249年2月9日)
  2. ^ 《三國志》卷9裴松之注:「而玄於曹爽為外弟」
  3. ^ 西晉建立后,因避文帝司馬昭之諱,改「召陵」為「邵陵」。
  4. ^ 按《三國志·傅嘏傳》
  5. ^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晋书·宣帝纪》、《晋书·五行志》指曹爽听从李胜、邓飏、丁谧之计迁魏明帝遗孀郭太后于永宁宫,使其与小皇帝曹芳相泣而别、不得相见。但胡三省王懋竑都根据《三国志》指出郭太后在曹芳登基时已居永宁宫,怀疑是晋朝大臣修史时为了增加曹爽之恶,给曹爽加上逼迁太后之罪。
军职
前任:
曹宇
曹魏大将军
236年—249年
繼任:
司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