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官

(重定向自中顺大夫

散官,又名階官,不理事,僅以寓祿的官員,多為朝廷重官的酬傭。

散官原本指無擔任固定職事的官員,如漢代已有散騎常侍一職,類似皇帝顧問官。隋代始置散官之職,初无文武之分。《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後演變為表示官位等級的稱號,會隨著年資而晉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為文散官與武散官。《隋書·百官志下》:“開皇六年,吏部又别設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正九品以上。”宋朝時有寄禄官寄禄),它是一種表示资历待遇的官称。例如某人的官街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寄禄官,所任的实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以后,寄禄官都改为阶官。[1]

散官名義上與官品一樣分為三十階,但實際上沒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階。明代散官分九等十八階,有初授、陞授、加授、以歷考為差。

散官階級與可任的官職有關,例如:文散階正七品上的官員,他就不太可能去就任從二品的尚書左僕射,較可能從事職官官品在正七品上左右的職司。

文武官員官職全銜由右列部份組成:〈散官位階〉+〈職事官職〉+〈勳位〉(如果有授勳)+〈爵位〉(如果有封爵)。 舉例:「唐〈光祿大夫〉行〈中書令修文館大學士監國史〉〈上柱國〉〈郢國公宗楚客。」指宗楚客以本階從二品光祿大夫任職較低階職官正三品中書令,兼任修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授正二品上柱國勳,封爵郢國公。唐制,任低於本階職事官曰「行」,任高於本階職事官曰「守」,任與本階平級職事官不加「行」、「守」[2]

文散階

中國

品秩 北周文散官
九命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正八命 右光祿大夫
左光祿大夫
八命 右金紫光祿大夫
左金紫光祿大夫
正七命 右銀青光祿大夫
左銀青光祿大夫
七命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正六命 諫議大夫
誠議大夫
六命 左中郎將
右中郎將
正五命 右員外常侍
左員外常侍
五命 奉車都尉
奉騎都尉
正四命 武賁給事
冗從給事
四命 給事中
奉朝請
正三命 右員外侍郎
左員外侍郎
三命 武騎常侍
武騎侍郎
正二命 強弩司馬
積弩司馬
二命 武騎司馬
武威司馬
正一命 殿中司馬
員外司馬
一命 淮海都尉
山林都尉
品秩 开皇六年文散官
正二品 特進
左光祿大夫
右光祿大夫
從二品 金紫光祿大夫
正三品 银青光祿大夫
從三品 朝议大夫
正四品 朝散大夫
以上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正六品 朝议郎
武骑尉
從六品 通议郎
屯骑尉
正七品 朝请郎
骁骑尉
從七品 朝散郎
游骑尉
正八品 给事郎
飞骑尉
從八品 承奉郎
旅骑尉
正九品 儒林郎
云骑尉
從九品 文林郎
羽骑尉
品秩 大业三年文散官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光祿大夫
正二品 左光祿大夫
從二品 右光祿大夫
正三品 金紫光祿大夫
從三品 银青光祿大夫
正四品 正议大夫
從四品 通议大夫
正五品 朝请大夫
從五品 朝散大夫
正六品 建节尉
從六品 奋武尉
正七品 宣惠尉
從七品 绥德尉
正八品 怀仁尉
從八品 守义尉
正九品 奉诚尉
從九品 立信尉
品秩 武德七年文散官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左光祿大夫
正二品 特進
右光祿大夫
從三品 散騎常侍
正四品 太中大夫
通直散騎常侍
從四品上 中大夫
從四品下 員外散騎常侍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 散騎侍郎
從五品上 通直散騎侍郎
從五品下 員外散騎侍郎
正六品 朝議郎
承議郎
從六品 通議郎
通直郎
正七品 朝請郎
宣德郎
從七品 朝散郎
宣義郎
正八品 給事郎
征事郎
從八品 承奉郎
承務郎
正九品 儒林郎
登仕郎
從九品 文林郎
將仕郎


品秩 貞觀十一年文官散位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正二品 特進
從二品 光祿大夫
正三品 金紫光祿大夫
從三品 銀青光祿大夫
正四品上 正議大夫
正四品下 通議大夫
從四品上 太中大夫
從四品下 中大夫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 朝議大夫
從五品上 朝請大夫
從五品下 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 朝議郎
正六品下 承議郎
從六品上 奉議郎
從六品下 通直郎
正七品上 朝請郎
正七品下 宣德郎
從七品上 朝散郎
從七品下 宣義郎
正八品上 給事郎
正八品下 徵事郎
從八品上 承奉郎
從八品下 承務郎
正九品上 儒林郎
正九品下 登仕郎
從九品上 文林郎
從九品下 將仕郎
遼朝散階
開府儀同三司
特進
崇祿大夫
金紫崇祿大夫
銀青崇祿大夫
正議大夫
通議大夫
太中大夫
中大夫
中散大夫
朝議大夫
朝請大夫
朝散大夫
朝議郎
奉義郎
通直郎
朝請郎
宣德郎
朝散郎
宣義郎
給事郎
徵事郎
承奉郎
承務郎
儒林郎
登仕郎
文林郎
將仕郎
品秩 金朝散階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中次 特進
崇進
正二品 金紫光祿大夫
銀青榮祿大夫
從二品 光祿大夫
嘉善大夫
正三品 通政大夫
資政大夫
資善大夫
從三品 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
正四品 正議大夫
通議大夫
嘉議大夫
從四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
少中大夫
正五品 中議大夫
中憲大夫
中順大夫
從五品 朝請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
正六品 奉政大夫
奉議大夫
從六品 奉直大夫
奉訓大夫
正七品 承德郎
承直郎
從七品 承務郎
儒林郎
正八品 文林郎
承事郎
從八品 征事郎
從仕郎
正九品 登仕郎
將仕郎
從九品 登仕佐郎
將仕佐郎
品秩 元朝散階
正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特進
崇進
金紫光祿大夫
銀青榮祿大夫
從一品 光祿大夫
荣禄大夫
正二品 資德大夫
資政大夫
資善大夫
從二品 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
正三品 正議大夫
通議大夫
嘉議大夫
從三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
亞中大夫
正四品 中議大夫
中憲大夫
中颀大夫
從四品 朝請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
正五品 奉政大夫
奉議大夫
從五品 奉直大夫
奉訓大夫
正六品 承德郎
承直郎
從六品 儒林郎
承務郎
正七品 文林郎
承事郎
從七品 征事郎
從仕郎
正八品 登仕郎
將仕郎
從八品 登仕佐郎
將仕佐郎
品秩 明朝文散階 清朝文散階
正一品 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初授特進榮祿大夫
光祿大夫
從一品 升授光祿大夫
初授榮祿大夫
榮祿大夫
正二品 加授資德大夫
升授資政大夫
初授資善大夫
資政大夫
從二品 加授正奉大夫
升授通奉大夫
初授中奉大夫
奉政大夫
正三品 加授正議大夫
升授通議大夫
初授嘉議大夫
通議大夫
從三品 加授大中大夫
升授中大夫
初授亞中大夫
中議大夫
正四品 加授中議大夫
升授中憲大夫
初授中順大夫
中憲大夫
從四品 加授朝請大夫
升授朝議大夫
初授朝列大夫
朝議大夫
正五品 升授奉政大夫
初授奉議大夫
奉政大夫
從五品 升授奉直大夫
初授奉訓大夫
奉直大夫
正六品 升授承德郎
初授承直郎
承德郎
從六品 吏材幹出身授宣德郎
升授儒林郎
初授承務郎
吏員出身者宣德郎
儒林郎
正七品 吏材幹授宣議郎
升授文林郎
初授承事郎
吏員出身者宣義郎
文林郎
從七品 升授征仕郎
初授從仕郎
徵仕郎
正八品 升授修職郎
初授迪功郎
修職郎
從八品 升授修職佐郎
初授迪功佐郎
修職佐郎
正九品 升授登仕郎
初授將仕郎
登仕郎
從九品 升授登仕佐郎
初授將仕佐郎
登仕佐郎

日本

日本聖德太子在派遣遣隋使後,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分別是:

1 大徳/大德 Daitoku 大德(濃紫)
2 小徳/小德 Shōtoku 小德(薄紫)
3 大仁 Daijin 大仁(濃青)
4 小仁 Shōjin 小仁(薄青)
5 大礼/大禮 Dairei 大禮(濃赤)
6 小礼/小禮 Shōrei 小禮(薄赤)
7 大信 Daishin 大信(濃黄)
8 小信 Shōshin 小信(薄黄)
9 大義 Daigi 大義(濃白)
10 小義 Shōgi 小義(薄白)
11 大智 Daichi 大智(濃黒)
12 小智 Shōchi 小智(薄黒)

武散階

品秩 武德七年
正二品 輔國大將軍
從二品 鎮軍大將軍
正三品 冠軍將軍
從三品 雲麾將軍
正四品上 忠武將軍
正四品下 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 宣威將軍
從四品下 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信遠將軍
從五品上 游騎將軍
從五品下 游擊將軍
品秩 贞观十一年
從一品 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 輔國大將軍
從二品 鎮軍大將軍
正三品 冠軍大將軍
從三品 雲麾將軍
正四品上 忠武將軍
正四品下 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 宣威將軍
從四品下 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定遠將軍
正五品下 寧遠將軍
從五品上 游騎將軍
從五品下 游擊將軍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
從六品上 振威校尉
從六品下 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從七品上 翊麾校尉
從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節校尉
正八品下 宣節副尉
從八品上 禦武校尉
從八品下 禦武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從九品上 陪戎校尉
從九品下 陪戎副尉
品秩 显庆三年外番武散官
正三品上 懷化大將軍
正三品下 懷化將軍
從三品上 歸德大將軍
從三品下 歸德將軍
正四品下 懷化中郎將
從四品下 歸德中郎將
從五品下 懷化朗將
從五品下 歸德朗將
正六品下 懷化司階
從六品下 歸德司階
正七品下 懷化中侯
從七品下 歸德中侯
正八品下 懷化司戈
從八品下 歸德司戈
正九品下 懷化執戟
從九品下 歸德執戟
品秩 金朝武散階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中次 特進
崇進
正二品 金紫光祿大夫
銀青榮祿大夫
從二品 光祿大夫
嘉善大夫
正三品 龍虎衛上將軍
金吾衛上將軍
驃騎衛上將軍
從三品 奉國上將軍
輔國上將軍
鎮國上將軍
正四品 昭武大將軍
昭毅大將軍
昭勇大將軍
從四品 安遠大將軍
定遠大將軍
懷遠大將軍
正五品 廣威將軍
宣威將軍
明威將軍
從五品 信武將軍
顯武將軍
宣武將軍
正六品 武節將軍
武德將軍
從六品 武義將軍
武略將軍
正七品 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
從七品 忠武校尉
忠顯校尉
正八品 忠勇校尉
忠翊校尉
從八品 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
正九品 保義校尉
進義校尉
從九品 保義副尉
進義副尉


品秩 元朝武散階
正二品 龍虎衛上將軍
金吾衛上將軍
驃騎衛上將軍
從二品 奉國上將軍
輔國上將軍
鎮國上將軍
正三品 昭武大將軍
昭勇大將軍
昭毅大將軍
從三品 安遠大將軍
定遠大將軍
懷遠大將軍
正四品 廣威將軍
宣威將軍
明威將軍
從四品 信武將軍
顯武將軍
宜武將軍
正五品 武節將軍
武德將軍
從五品 武義將軍
武略將軍
正六品 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
從六品 忠武校尉
忠顯校尉
正七品 忠勇校尉
忠翊校尉
從七品 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
正八品 保義校尉
進義校尉


品秩 明朝武散階 清朝武散階
正一品 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初授特進榮祿大夫
建威將軍
從一品 升授光祿大夫
初授榮祿大夫
振威將軍
正二品 加授龍虎將軍
升授金吾將軍
初授驃騎將軍
武顯將軍
從二品 加授奉國將軍
升授定國將軍
初授鎮國將軍
武功將軍
正三品 加授昭武將軍
升授昭毅將軍
初授昭勇將軍
武義都尉
從三品 加授安遠將軍
升授定遠將軍
初授懷遠將軍
武翼都尉
正四品 加授廣威將軍
升授宣威將軍
初授明威將軍
昭武都尉
從四品 加授信武將軍
升授顯武將軍
初授宣武將軍
宣武都尉
正五品 升授武節將軍
初授武德將軍
武德騎尉
從五品 升授武毅將軍
初授武略將軍
武德佐騎尉
正六品 升授承信校尉
初授昭信校尉
武略騎尉
從六品 升授忠武校尉
初授忠顯校尉
武略佐騎尉
正七品 武信騎尉
從七品 武信佐騎尉
正八品 奮武校尉
從八品 奮武佐校尉
正九品 修武校尉
從九品 修武佐校尉

宋朝官階

文階

北宋前期文階
階官
1 太師
2 太尉
3 太傅
4 太保
5 太子太師 司徒
6 太子太傅 司空
7 太子太保
8 太子少師 尚書省左僕射
9 太子少傅 尚書省右僕射
10 太子少保
11 吏部尚書
12 兵部尚書
13 戶部尚書
14 刑部尚書
15 禮部尚書
16 工部尚書
17 尚書省左丞 尚書省右丞
18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19 戶部侍郎 刑部侍郎
20 禮部侍郎 工部侍郎
21 中書舍人
給事中
太子賓客
22 秘書省監
左諫議大夫
右諫議大夫
23 光祿寺卿
尚书省左司郎中
尚书省右司郎中
24 衛尉寺卿
太常寺少卿
秘書省少監
25 少府監監
26 司農寺卿
27 光祿寺少卿
28 衛尉寺少卿
司農寺少卿
29 吏部司郎中
司封司郎中
司勋司郎中
考功司郎中
兵部司郎中
职方司郎中
驾部司郎中
库部司郎中
30 户部司郎中
度支司郎中
金部司郎中
仓部司郎中
刑部司郎中
都官司郎中
比部司郎中
司门司郎中
31 礼部司郎中
饲部司郎中
主客司郎中
膳部司郎中
工部司郎中
屯田司郎中
虞部司郎中
水部司郎中
32 吏部司員外郎
司封司員外郎
司勋司員外郎
考功司員外郎
兵部司員外郎
职方司員外郎
驾部司員外郎
库部司員外郎
33 户部司員外郎
度支司員外郎
金部司員外郎
仓部司員外郎
刑部司員外郎
都官司員外郎
比部司員外郎
司门司員外郎
起居郎
起居舍人
侍御史
34 礼部司員外郎
饲部司員外郎
主客司員外郎
膳部司員外郎
工部司員外郎
屯田司員外郎
虞部司員外郎
水部司員外郎
左司諫
右司諫
殿中侍御史
35 太常寺博士
國子監博士
左正言
右正言
監察御史
36 殿中省丞
太常寺丞
宗正寺丞
秘书省丞
秘書省著作郎
秘書省秘書郎
37 太子中允
太子左贊善大夫
太子右贊善大夫
太子中舍
太子洗馬
38 秘书省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
39 將作監丞
光祿寺丞
衛尉寺丞
鴻儒寺丞
40 大理寺評事
41 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奉禮郎
42 秘書省校書郎
秘書省正字
太常寺主簿
宗正寺主簿
光祿寺主簿
衛尉寺主簿
司農寺主簿
太僕寺主簿
大理寺主簿
鴻臚寺主簿
太府寺主簿
國子監主簿
少府監主簿
將作監主簿
都水監主簿


元豐改制以階易官
品秩
(舊)
元豐前 元豐改制后 品秩
(新)
使相
(節度使、樞密使、親王、留守、檢校官

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1
從二品 尚書省左僕射
尚書省右仆射
特進 2
正三品 吏部尚書 金紫光祿大夫 正二品 3
兵部尚書
戶部尚書
刑部尚書
禮部尚書
工部尚書
銀青光祿大夫 從二品 4
正四品上
正四品下
尚書省左丞
尚書省右丞
光祿大夫 正三品 5
正四品下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戶部侍郎
刑部侍郎
禮部侍郎
工部侍郎
正議大夫 從三品 6
正五品上 給事中 通議大夫 正四品 7
以上無磨勘法,需特旨除授
正四品下 左諫議大夫
右諫議大夫
太中大夫 從四品 8
以上為宰相所帶階官,文臣帶諸閣侍制以上磨勘遷轉至止
從三品 秘書省監 中大夫
(執政官所帶階官)
正五品 9
光祿寺卿
卫尉寺卿
少府監監
中散大夫 從五品 10
從四品上
正四品上
從四品上
從四品上
從四品上
從五品上
從五品上
秘書省少監
太常寺少卿
光祿寺少卿
司農寺少卿
衛尉寺少卿
尚書省左司郎中
尚書省右司郎中
朝議大夫 正六品 11
從五品上 前行郎中:
吏部:
吏部司郎中
司封司郎中
司勛司郎中
考功司郎中
兵部:
兵部司郎中
職方司郎中
駕部司郎中
庫部司郎中
朝請大夫 從六品 12
中行郎中:
戶部:
戶部司郎中
度支司郎中
金部司郎中
倉部司郎中
刑部:
刑部司郎中
都官司郎中
比部司郎中
司門司郎中
朝散大夫 13
后行郎中:
禮部:
禮部司郎中
飼部司郎中
主客司郎中
膳部司郎中
工部:
工部司郎中
屯田司郎中
虞部司郎中
水部司郎中
朝奉大夫 14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下
前行員外郎:
吏部:
吏部司員外郎
司封司員外郎
司勛司員外郎
考功司員外郎
兵部:
兵部司員外郎
職方司員外郎
駕部司員外郎
庫部司員外郎

侍御史
朝請郎 正七品 15
從六品上 中行員外郎:
戶部:
戶部司員外郎
度支司員外郎
金部司員外郎
倉部司員外郎
刑部:
刑部司員外郎
都官司員外郎
比部司員外郎
司門司員外郎

起居郎
起居舍人
朝散郎 16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七品上
從七品上

從七品下
后行員外郎:
禮部:
禮部司員外郎
飼部司員外郎
主客司員外郎
膳部司員外郎
工部:
工部司員外郎
屯田司員外郎
虞部司員外郎
水部司員外郎

左司諫
右司諫

殿中侍御史
朝奉郎 17
正五品上
從七品上
從八品上
從八品上
國子監博士
太常寺博士
左正言
右正言
承議郎 從七品 18
從五品上 太常寺丞
秘書省丞
殿中省丞
秘書省著作郎
秘書省秘書郎
奉議郎 正八品 19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上
從五品下
太子中允
太子左贊善大夫
太子右贊善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洗馬
通直郎 20
以上為升朝官
從六品上 秘書省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
宣德郎 從八品 21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上
從六品下
光祿寺丞
衛尉司丞
將作監丞
宣義郎 22
從八品下 大理寺評事 承事郎 正九品 23
從九品上 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奉禮郎
承奉郎 24
正九品上
正九品下
從七品下
秘書省校書郎
秘書省正字
將作監主簿
承務郎 從九品 25
以上為京官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正九品
正九品
26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御判官
團練判官
從八品
從八品
正九品
正九品
27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正九品 28
防御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正九品 29
京畿縣令
縣令
錄事參軍
從八品
正九品
從八品
30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31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正九品 32
以上為選人
元祐三年文階
有(科考制舉)出身為左
余者為右
官名 品秩
1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2 特進
3 左金紫光祿大夫 正二品
4 右金紫光祿大夫
5 左銀青光祿大夫 從二品
6 右銀青光祿大夫
7 左光祿大夫 正三品
8 右光祿大夫
9 左正議大夫 從三品
10 右正議大夫
以上無磨勘法,需特旨除授
11 通議大夫 正四品
文臣帶諸閣侍制以上磨勘遷轉至止
12 太中大夫 從四品
以上為宰相所帶階官
13 中大夫 正五品
執政所帶階官
14 左中散大夫 從五品
15 右中散大夫
文臣非侍從官磨勘至止
16 左朝議大夫 正六品
17 右朝議大夫
18 朝請大夫 從六品
19 朝散大夫
20 朝奉大夫
21 朝請郎 正七品
22 朝散郎
23 朝奉郎
24 承議郎 從七品
25 奉議郎 正八品
26 通直郎
27 宣德郎 從八品
28 宣義郎
29 承事郎 正九品
30 承奉郎
31 承務郎 從九品
32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從八品
33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禦判官
團練判官
34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35 防禦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36 縣令
錄事參軍
37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38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從九品
元祐四年文階
官名 品秩
1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2 特進
3 左金紫光祿大夫 正二品
4 右金紫光祿大夫
5 左銀青光祿大夫 從二品
6 右銀青光祿大夫
7 左光祿大夫 正三品
8 右光祿大夫
9 左正議大夫 從三品
10 右正議大夫
11 通議大夫 正四品
12 太中大夫 從四品
13 中大夫 正五品
14 左中散大夫 從五品
15 右中散大夫
16 左朝議大夫 正六品
17 右朝議大夫
18 左朝請大夫 從六品
19 右朝請大夫
20 左朝散大夫
21 右朝散大夫
22 左朝奉大夫
23 右朝奉大夫
24 左朝請郎 正七品
25 右朝請郎
26 左朝散郎
27 右朝散郎
28 左朝奉郎
29 右朝奉郎
30 左承議郎 從七品
31 右承議郎
32 左奉議郎 正八品
33 右奉議郎
34 左通直郎
35 右通直郎
36 左宣德郎 從八品
37 右宣德郎
38 左宣義郎
39 右宣義郎
40 左承事郎 正九品
41 右承事郎
42 左承奉郎
43 右承奉郎
44 左承務郎 從九品
45 右承務郎
46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從八品
47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禦判官
團練判官
48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49 防禦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50 縣令
錄事參軍
51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52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從九品


紹圣二年文階
官名 品秩
1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2 特進
3 金紫光祿大夫 正二品
4 左銀青光祿大夫 從二品
5 右銀青光祿大夫
6 左光祿大夫 正三品
7 右光祿大夫
8 左正議大夫 從三品
9 右正議大夫
10 通議大夫 正四品
11 太中大夫 從四品
12 中大夫 正五品
13 左中散大夫 從五品
14 右中散大夫
15 左朝議大夫 正六品
16 右朝議大夫
17 朝請大夫 從六品
18 朝散大夫
19 朝奉大夫
20 朝請郎 正七品
21 朝散郎
22 朝奉郎
23 承議郎 從七品
24 奉議郎 正八品
25 通直郎
26 宣德郎 從八品
27 宣義郎
28 承事郎 正九品
29 承奉郎
30 承務郎 從九品
31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從八品
32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禦判官
團練判官
33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34 防禦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35 縣令
錄事參軍
36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37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從九品
選人
北宋前期 崇寧二年 政和六年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節度判官
觀察判官
承直郎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防禦判官
團練判官
儒林郎
軍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文林郎
防禦推官
團練推官
軍事推官
軍判官
監判官
從事郎
縣令
錄事參軍
通仕郎 從政郎
試銜知縣令事
知錄事參軍
登仕郎 修職郎
三京府軍巡判官
司理參軍
司法參軍
戶曹參軍
法曹參軍
司戶參軍
縣主簿
縣尉
將仕郎 迪功郎
通仕郎
登仕郎
將仕郎
政和六年
淳熙元年
文階
官名 品秩
1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2 特進
3 金紫光祿大夫 正二品
4 銀青光祿大夫 從二品
5 光祿大夫 正三品
6 宣奉大夫
7 正奉大夫
8 正議大夫 從三品
9 通奉大夫
10 通議大夫 正四品
11 太中大夫 從四品
12 中大夫 正五品
13 中奉大夫 從五品
14 中散大夫
15 朝議大夫 正六品
16 奉直大夫
17 朝請大夫 從六品
18 朝散大夫
19 朝奉大夫
20 朝請郎 正七品
21 朝散郎
22 朝奉郎
23 承議郎 從七品
24 奉議郎 正八品
25 通直郎
26 宣教郎 從八品
27 宣義郎
28 承事郎 正九品
29 承奉郎
30 承務郎 從九品
31 承直郎 從八品
32 儒林郎
33 文林郎
34 從事郎
35 從政郎
36 修職郎
37 迪功郎 從九品
38 通仕郎
39 登仕郎
40 將仕郎
紹興元年文階
有(科考制舉)出身為左
無出身為右
贓罪之人無左右
官名 品秩
1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2 特進
3 左金紫光祿大夫
右金紫光祿大夫
金紫光祿大夫
正二品
4 左銀青光祿大夫
右銀青光祿大夫
銀青光祿大夫
從二品
5 左光祿大夫
右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
正三品
6 左宣奉大夫
右宣奉大夫
宣奉大夫
7 左正奉大夫
右正奉大夫
正奉大夫
8 左正議大夫
右正議大夫
正議大夫
從三品
9 左通奉大夫
右通奉大夫
通奉大夫
10 左通議大夫
右通議大夫
通議大夫
正四品
11 左太中大夫
右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從四品
12 左中大夫
右中大夫
中大夫
正五品
13 左中奉大夫
右中奉大夫
中奉大夫
從五品
14 左中散大夫
右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15 左朝議大夫
右朝議大夫
朝議大夫
正六品
16 左奉直大夫
右奉直大夫
奉直大夫
17 左朝請大夫
右朝請大夫
朝請大夫
從六品
18 左朝散大夫
右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
19 左朝奉大夫
右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20 左朝請郎
右朝請郎
朝請郎
正七品
21 左朝散郎
右朝散郎
朝散郎
22 左朝奉郎
右朝奉郎
朝奉郎
23 左承議郎
右承議郎
承議郎
從七品
24 左奉議郎
右奉議郎
奉議郎
正八品
25 左通直郎
右通直郎
通直郎
26 左宣教郎
右宣教郎
宣教郎
從八品
27 左宣義郎
右宣義郎
宣義郎
28 左承事郎
右承事郎
承事郎
正九品
29 左承奉郎
右承奉郎
承奉郎
30 左承務郎
右承務郎
承務郎
從九品
31 左承直郎
右承直郎
承直郎
從八品
32 左儒林郎
右儒林郎
儒林郎
33 左文林郎
右文林郎
文林郎
34 左從事郎
右從事郎
從事郎
35 左從政郎
右從政郎
從政郎
36 左修職郎
右修職郎
修職郎
37 左迪功郎
右迪功郎
迪功郎
從九品
38 左通仕郎
右通仕郎
通仕郎
39 左登仕郎
右登仕郎
登仕郎
40 左將仕郎
右將仕郎
將仕郎

武階

北宋初年
東班 西班 橫班
1 皇城使 宮苑使 內客省使
2 翰林使 左騏驥使 客省使
3 尚食使 右騏驥使 引進使
4 御厨使 內藏庫使 四方館使
5 軍器庫使 左藏庫使 东上閤門使
6 儀鸞使 東作坊使 西上閤門使
7 弓箭庫使 西作坊使 东上閤門副使
8 衣庫使 莊宅使 西上閤門副使
9 東綾錦使 六宅使
10 西綾錦使 文思使
11 東八作使 內園使
12 西八作使 洛苑使
13 牛羊使 如京使
14 香藥使 崇儀使
15 榷易使 西京左藏庫使
16 氈毯使 西京作坊使
17 鞍轡庫使 東染院使
18 酒坊使 西染院使
19 法酒庫使 禮賓使
20 翰林醫官使 供備庫使
21 皇城副使 宮苑副使
22 翰林副使 左騏驥副使
23 尚食副使 右騏驥副使
24 御厨副使 內藏庫副使
25 軍器庫副使 左藏庫副使
26 儀鸞副使 東作坊副使
27 弓箭庫副使 西作坊副使
28 衣庫副使 莊宅副使
29 東綾錦副使 六宅副使
30 西綾錦副使 文思副使
31 東八作副使 內園副使
32 西八作副使 洛苑副使
33 牛羊副使 如京副使
34 香藥副使 崇儀副使
35 榷易使 西京左藏庫使
36 氈毯副使 西京作坊副使
37 鞍轡庫副使 東染院副使
38 酒坊副使 西染院副使
39 法酒庫副使 禮賓副使
40 翰林醫官副使 供備庫副使
北宋前期橫行官遷轉:
武階總名 官名 品秩


1 節度使 從二品
2 節度觀察留後 正四品
3 觀察使 正五品
4 防禦使 從五品
5 團練使
6 刺史


1 遙郡節度觀察留後
2 遙郡觀察使
3 遙郡防禦使
4 遙郡團練使
5 遙郡刺史


1 內客省使 從五品
2 客省使
3 引進使
4 四方館使 正六品
5 东上閤門使
6 西上閤門使
7 客省副使 從七品
8 引進副使
9 东上閤門副使
10 西上閤門副使
北宋前期諸司正副使、三班使臣遷轉:
武階總名 武階名 官名 品秩


1 節度使 從二品
2 節度觀察留後 正四品
3 觀察使 正五品
4 防禦使 從五品
5 團練使
6 刺史


1 遙郡節度觀察留後
2 遙郡觀察使
3 遙郡防禦使
4 遙郡團練使
5 遙郡刺史


使



使
1 皇城使 正七品
2 宮苑使
左騏驥使
右騏驥使
內藏庫使
左藏庫使
3 東作坊使
西作坊使
莊宅使
六宅使
文思使
4 內園使
洛苑使
如京使
崇儀使
西京左藏庫使
5 西京作坊使
東染院使
西染院使
禮賓使
供備庫使



使
1 皇城副使 從七品
2 宮苑副使
左騏驥副使
右騏驥副使
內藏庫副使
左藏庫副使
3 東作坊副使
西作坊副使
莊宅副使
六宅副使
文思副使
4 內園副使
洛苑副使
如京副使
崇儀副使
西京左藏庫副使
5 西京作坊副使
東染院副使
西染院副使
禮賓副使
供備庫副使


使

使
1 內殿承制 正八品
2 內殿崇班

使
1 東頭供奉官 從八品
2 西頭供奉官
3 左侍禁 正九品
4 右侍禁
5 左班殿直
6 右班殿直
7 三班奉職 從九品
8 三班借職



1 三班差使
2 三班借差
3 殿侍
4 大將
5 正名軍將
6 守闕軍將
7 甲頭
8 公據
北宋初年三衙管軍遷轉:
官名
1 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
2 侍衛親軍司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3 殿前司都點檢
4 殿前司副都點檢
5 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侯
6 殿前司都指揮使
7 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8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
9 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
10 侍衛親軍馬軍司副都指揮使
11 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
12 殿前司都虞侯
13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
14 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
15 殿前司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
16 馬步軍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北宋中期三衙管軍遷轉:
官名
1 殿前司都指揮使
2 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3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
4 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
5 侍衛親軍馬軍司副都指揮使
6 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
7 殿前司都虞侯
8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
9 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
10 殿前司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
11 馬步軍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政和四年及南宋武階官遷轉:
官名 慶元官品
殿前司都指揮使 從二品
節度使
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正四品
承宣使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 正五品
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
侍衛親軍馬軍司副都指揮使
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
觀察使
殿前司都虞侯 從五品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
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
防禦使
殿前司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
馬步軍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團練使
刺史

宋徽宗政和年間重新釐定武官職階五十二階,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宋高宗紹興年間再釐正武官職階為六十階。

品秩
(旧)

(旧)
舊官階 政和年間武階 紹興年間武階
(新)
品秩
(新)
太尉 1 正二品
以上為武階之首
從二品 1 節度使 1 從二品
正四品 2 節度觀察留後 承宣使 2 正四品
正五品 3 觀察使 3 正五品
從五品 4 防禦使 4 從五品
5 團練使 5
6 刺史 6
以上為正任官
1 遙郡節度觀察留後 遙郡承宣使 1
2 遙郡觀察使 2
3 遙郡防禦使 3
4 遙郡團練使 4
5 遙郡刺史 5
以上為遙郡官
正五品 1 內客省使
(此阶罕以除授)
通侍大夫
(此階虛設,不除授)[3]
2 正五品
从五品 延福宮使 正侍大夫 3
宣正大夫 4
履正大夫 5
協忠大夫 6
景福殿使 中侍大夫 7
2 客省使
宣慶使
中亮大夫 8 从五品
3 引進使
宣政使
中衛大夫 9
翊衛大夫 10
親衛大夫 11
正六品 4 四方館使
昭宣使
拱衛大夫 12 正六品
5 东上閤門使 左武大夫 13
6 西上閤門使 右武大夫 14
横行正使
不入武臣磨勘(依年資遷轉)之列
迁转需颁特旨
以上為橫行十三階
紹興二年正月十六日
非戰功之人,不除授
从七品 正侍郎 武功大夫 15 正七品
宣正郎 武德大夫 16
履正郎 武顯大夫 17
協忠郎 武節大夫 18
中侍郎 武略大夫 19
7 客省副使 中亮郎 武經大夫 20
8 引進副使 中衛郎 武義大夫 21
翊衛郎 武翼大夫 22
以上為諸司正使八階
親衛郎 正侍郎 23 从七品
拱衛郎 宣正郎 24
9 东上閤門副使 左武郎 履正郎 25
10 西上閤門副使 右武郎 協忠郎 26
横行副使
不入武臣磨勘之列
迁转需颁特旨
横行副使十二阶
正七品 1 皇城使 武功大夫 中侍郎 27
2 宫苑使
左骐骥使
右骐骥使
内藏库使
武德大夫 中亮郎 28
3 左藏庫使
東作坊使
西作坊使
武顯大夫 中衞郎 29
4 莊宅使
六宅使
文思使
武節大夫 翊衞郎 30
5 內園使
洛苑使
如京使
崇儀使
武略大夫 親衞郎 31
6 西京左藏庫使 武經大夫 拱衞郎 32
7 西京作坊使
東染院使
西染院使
禮賓使
武義大夫 左武郎 33
8 供備庫使 武翼大夫 右武郎 34
以上為诸司正使
共二十一资
以上为诸司正使 以上为横行副使十二阶
从七品 9 皇城副使 武功郎 35
10 內藏庫副使
右騏驥副使
左騏驥副使
宮苑副使
武德郎 36
11 左藏庫副使
東作坊副使
西作坊副使
武顯郎 37
12 莊宅副使
六宅副使
文思副使
武節郎 38
13 內園副使
洛苑副使
如京副使
崇儀副使
武略郎 39
14 西京左藏庫副使 武經郎 40
15 西京作坊副使
东染院副使
西染院副使
禮賓副使
武義郎 41
16 供備庫副使 武翼郎 42
諸司副使二十一资 以上為諸司副使八階
正八品 17 內殿承制 敦武郎 訓武郎 43 正八品
18 內殿崇班 修武郎 44
以上為大使臣二階
從八品 19 東頭供奉官 從義郎 45 从八品
20 西頭供奉官 秉節郎 46
正九品 21 左侍禁 忠訓郎 47 正九品
22 右侍禁 忠翊郎 48
23 左班殿直 成忠郎 49
24 右班殿直 保義郎 50
從九品 25 三班奉職 承節郎 51 從九品
26 三班借職 承信郎 52
以上為小使臣八階
不入流 27 三班差使 進武校尉 53 不入流
28 三班借差 進義校尉 54
29 殿侍 下班祗應 55
30 大將 進武副尉 56
31 正名軍將 進義副尉 57
32 守闕軍將 守闕進義副使 58
33 甲頭 進勇副尉 59
34 公據 守闕進勇副使 60
以上為無品八階

醫官

新官名 品秩(新) 舊官名 品秩(舊)
1 和安大夫 從六品 政和新置
2 成和大夫
3 成安大夫
4 成全大夫 正七品 軍器庫使 正七品
5 保和/平和大夫 西綾錦使
6 保安大夫 榷易使
7 翰林良醫 翰林醫官使
8 和安郎 從七品 政和新置
9 成和郎
10 成安郎
11 成全郎 軍器庫副使 從七品
12 保和/平和郎 西綾錦副使
13 保安郎 榷易副使
14 翰林醫正 翰林醫官副使
15 翰林醫效 政和新置
16 翰林醫痊
17 翰林醫愈 從八品
18 翰林醫證
19 翰林醫診
20 翰林醫候
21 翰林醫學 從九品
22 翰林祗候

天文官

官名 品秩
1 春官大夫 從六品
2 夏官大夫
3 中官大夫
4 秋官大夫 正七品
5 冬官大夫
6 春官正 正八品
7 夏官正
8 中官正
9 秋官正
10 冬官正
11 太史局丞 從八品
12 太史局直长
13 灵台郎
14 保章正
15 挈壶正 正九品
16 局生 无品不入流

环卫官

北宋官名 南宋官名 品秩 總稱 乾道二年
武臣除授
淳熙四年
武臣除授
1 左金吾衛上將軍 從二品 諸衛上將軍 节度使
正任承宣使
正任观察使
正任防御使
正任团练使
正任刺史
节度使
2 右金吾衛上將軍
3 左衛上將軍
4 右衛上將軍
5 左驍衛上將軍 從三品 正任承宣使
正任观察使
6 右驍衛上將軍
7 左武衛上將軍
8 右武衛上將軍
9 左屯衛上將軍
10 右屯衛上將軍
11 左領軍衛上將軍
12 右領軍衛上將軍
13 左監門衛上將軍
14 右監門衛上將軍
15 左千牛衛上將軍
16 右千牛衛上將軍
17 左金吾衛大將軍 正四品 諸衛大將軍 横行官、遥郡 正任防御使
正任团练使
正任刺史
横行正使
18 右金吾衛大將軍
19 左衛大將軍
20 右衛大將軍
21 左驍衛大將軍
22 右驍衛大將軍
23 左武衛大將軍
24 右武衛大將軍
25 左屯衛大將軍
26 右屯衛大將軍
27 左領軍衛大將軍
28 右領軍衛大將軍
29 左監門衛大將軍
30 右監門衛大將軍
31 左千牛衛大將軍
32 右千牛衛大將軍
33 左金吾衛將軍 從四品 諸衛將軍 诸司正使
34 右金吾衛將軍
35 左衛將軍
36 右衛將軍
37 左驍衛將軍
38 右驍衛將軍
39 左武衛將軍
40 右武衛將軍
41 左屯衛將軍
42 右屯衛將軍
43 左領軍衛將軍
44 右領軍衛將軍
45 左監門衛將軍
46 右監門衛將軍
47 左千牛衛將軍
48 右千牛衛將軍
49 左金吾衛中郎將 環衛中郎將 诸司副使 横行副使
诸司副使
50 右金吾衛中郎將
51 左衛中郎將
52 右衛中郎將
53 左驍衛中郎將
54 右驍衛中郎將
55 左武衛中郎將
56 右武衛中郎將
57 左屯衛中郎將
58 右屯衛中郎將
59 左領軍衛中郎將
60 右領軍衛中郎將
61 左監門衛中郎將
62 右監門衛中郎將
63 左千牛衛中郎將
64 右千牛衛中郎將
65 左金吾衛郎將 環衛郎將 大小使臣
66 右金吾衛郎將
67 左衛郎將
68 右衛郎將
69 左驍衛郎將
70 右驍衛郎將
71 左武衛郎將
72 右武衛郎將
73 左屯衛郎將
74 右屯衛郎將
75 左領軍衛郎將
76 右領軍衛郎將
77 左監門衛郎將
78 右監門衛郎將
79 左千牛衛郎將
80 右千牛衛郎將


檢校官

北宋前期 元豐三年 政和二年
1 檢校太師
2 檢校太尉 檢校太傅
3 檢校太傅 檢校太保
4 檢校太保 檢校少師
5 檢校司徒 檢校少傅
6 檢校司空 檢校少保
7 檢校尚書省左僕射
8 檢校尚書省右僕射
9 檢校吏部尚書
10 檢校兵部尚書
11 檢校戶部尚書
12 檢校刑部尚書
13 檢校禮部尚書
14 檢校工部尚書
15 檢校左散騎常侍
16 檢校右散騎常侍
17 檢校太子賓客
18 檢校國子祭酒
19 檢校水部司員外郎

散官

官名 品秩
1 節度副使 從八品
2 節度行軍司馬
3 防禦副使
4 團練副使
5 州別駕 正九品
6 州長史
7 州司馬
8 州司士參軍 從九品
9 州文學參軍
10 州助教

王氏高麗

王氏高麗初期散階
文武散階
三重大匡
大匡
大丞
佐丞
大相
元甫
正甫
元尹
佐尹
正朝
正位
甫尹
軍尹
品秩 文宗三十年文散階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正二品 特進
從二品 金紫光祿大夫
正三品 銀靑光祿大夫
從三品 光祿大夫
正四品上 正議大夫
正四品下 通議大夫
從四品上 大中大夫
從四品下 中大夫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 朝議大夫
從五品上 朝請大夫
從五品下 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 朝請郎
正六品下 承議郎
從六品上 奉議郎
從六品下 通直郎
正七品上 朝請郎
正七品下 宣德郎
從七品上 宣議郎
從七品下 朝散郎
正八品上 給事郎
正八品下 徵事郞
從八品上 承奉郞
從八品下 承務郞
正九品上 儒林郞
正九品下 登仕郞
從九品上 文林郞
從九品下 將仕郞
品秩 忠烈王二十四年文散階
從一品 崇祿大夫
正二品 興祿大夫
從二品 正奉大夫
正三品 正議大夫
從三品 通議大夫
正四品 大中大夫
從四品 中大夫
正五品 中散大夫
朝議大夫
從五品 朝請大夫
朝散大夫
正六品 朝議郞
承議郞
從六品 奉議郞
通直郞
正七品 朝請郞
宣德郞
從七品 宣議郞
朝散郞
正八品 給事郞
徵事郞
從八品 承奉郞
承務郞
正九品 儒林郞
登仕郞
從九品 文林郞
將仕郞
品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文散階
正一品 三韓三重大匡
從一品 三韓重大匡
正二品 匡靖大夫
從二品 通憲大夫
正三品 正順大夫
奉順大夫
從三品 中正大夫
中顯大夫
正四品 奉常大夫
從四品 奉善大夫
五品 通直郞
六品 承奉郞
七品 從事郞
八品 徵事郞
九品 通仕郞
品秩 忠宣王二年文散階
正一品 三重大匡
從一品 重大匡
正二品 大匡
正匡
從二品 匡靖大夫
奉翊大夫
正三品 正順大夫
奉順大夫
從三品 中正大夫
中顯大夫
正四品 奉常大夫
從四品 奉善大夫
正五品 通直郞
從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承奉郞
從六品 宣德郞
七品 從事郞
八品 徵事郞
九品 通仕郞
品秩 恭愍王五年文散階
正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從一品 金紫光祿大夫
金紫崇祿大夫
正二品 銀靑光祿大夫
銀靑榮祿大夫
從二品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正三品 正議大夫
通議大夫
從三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
正四品 中散大夫
從四品 朝散大夫
正五品 朝議郞
從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朝請郞
從六品 宣德郞
七品 修職郞
八品 承事郞
九品 登仕郞
品秩 恭愍王十一年文散階
正一品 壁上三韓三重大匡
三重大匡
從一品 重大匡
正二品 匡靖大夫
從二品 奉翊大夫
正三品 正順大夫
奉順大夫
從三品 中正大夫
中顯大夫
正四品 奉常大夫
從四品 奉善大夫
正五品 通直郞
從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承奉郞
從六品 宣德郞
七品 從事郞
八品 徵仕郞
九品 通仕郞
品秩 恭愍王十八年文散階
正一品 特進輔國三重大匡
特進三重大匡
從一品 三重大匡
重大匡
正二品 光祿大夫
崇祿大夫
從二品 榮祿大夫
資德大夫
正三品 正議大夫
通議大夫
從三品 大中大夫
中正大夫
正四品 中散大夫
中議大夫
從四品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
正五品 朝議郞
從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朝請郞
從六品 宣德郞
七品 修職郞
八品 承事郞
九品 登仕郞
品秩 成宗十四年武散階
從一品 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 輔國大將軍
從二品 鎭國大將軍
正三品 冠軍大將軍
從三品 雲麾大將軍
正四品上 中武將軍
正四品下 將武將軍
從四品上 宣威將軍
從四品下 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定遠將軍
正五品下 寧遠將軍
從五品上 遊騎將軍
從五品下 遊擊將軍
正六品上 耀武將軍
正六品下 耀武副尉
從六品上 振威校尉
從六品下 振武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從七品上 翊威校尉
從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折校尉
正八品下 宣折副尉
從八品上 禦侮校尉
從八品下 禦侮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從九品上 陪戎校尉
從九品下 陪戎副尉

李氏朝鮮散官

李氏朝鮮散官分為文職、武職、雜職(農、林、醫、工、數算、天文曆法、藝術、刑獄等各種技術官僚)和土官(不經科舉考試,直接聘任本地出身之地方中下級官吏,亦分文武兩職),文武職又稱兩班,指上朝時,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為中心,文官排列在東邊(東班),武官排列在西邊(西班)。

品秩 文職散階(東班階) 雜職文階 土官文階 武職散階(西班階) 雜職武階 土官武階 宗室散階 儀賓散階 階列
正一品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顯祿大夫 綏祿大夫

輔國崇祿大夫 輔國崇祿大夫 興祿大夫 成祿大夫
從一品 崇祿大夫 崇祿大夫 綏德大夫 靖德大夫
崇政大夫 崇政大夫 嘉德大夫 明德大夫
正二品 正憲大夫 正憲大夫 崇憲大夫 奉憲大夫
資憲大夫 資憲大夫 承憲大夫 通憲大夫
從二品 嘉靖大夫 嘉靖大夫 中義大夫 資義大夫
嘉善大夫 嘉善大夫 昭義大夫 順義大夫
正三品 通政大夫 折衝將軍 明善大夫 奉順大夫
通訓大夫 禦侮將軍 彰義大夫 正順大夫

從三品 中直大夫 建功將軍 保信大夫 明信大夫
中訓大夫 保功將軍 資信大夫 敦信大夫
正四品 奉正大夫 振威將軍 宣徽大夫
奉列大夫 昭威將軍 廣徽大夫
從四品 朝散大夫 定略將軍 奉成大夫
朝奉大夫 宣略將軍 光成大夫
正五品 通德郎 通議郎 果毅校尉 建忠隊尉 通直郎
通善郎 忠毅校尉 秉直郎
從五品 奉直郎 奉議郎 顯信校尉 勵忠隊尉 謹節郎
奉訓郎 彰信校尉 謹節郎
正六品 承議郎 供職郎 宣職郎 敦勇校尉 奉仕校尉 建信隊尉 執順郎
承訓郎 勵職郎 進勇校尉 修仕校尉 從順郎
從六品 宣教郎 謹職郎 奉職郎 勵節校尉 顯功校尉 勵信隊尉
宣務郎 效職郎 秉節校尉 迪功校尉
正七品 務功郎 奉務郎 熙功郎 迪順副尉 騰勇副尉 敦義徒尉

從七品 啟功郎 承務郎 注功郎 奮順副尉 宣勇副尉 守義徒尉
正八品 通仕郎 勉功郎 供務郎 承義副尉 猛健副尉 奮勇徒尉
從八品 承仕郎 赴功郎 直務郎 修義副尉 壯健副尉 效勇徒尉
正九品 從仕郎 服勤郎 啟仕郎 效力副尉 致力副尉 勵力徒尉
從九品 將仕郎 展勤郎 試仕郎 展力副尉 勤力副尉 彈力徒尉

注释

  1. ^ 夏征农,辞海 中国古代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9,第209页
  2. ^ 通典》職官一:凡正官,皆稱行、守,其階高而官卑者稱行,階卑而官高者稱守,階官同者,並無行、守字。
  3. ^ 《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二:內通侍大夫舊為內客省使,國朝未嘗除人,自易武階,不遷通侍沿初意也。轉至中侍,無磨勘,特紼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