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英語:Nine-Power Treaty;日语:九カ国条約) 是1922年一项根据门户开放政策确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约。 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由于宗藩体系的瓦解,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成为过去。

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是“门户开放”政策背后的推动力

华盛顿会议的所有参会国家美国比利时英国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葡萄牙于1922年2月6日签署了该条约。 [1]

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于1899年9月至11月发出了有关门户开放政策的“公开信”,[2]随后于1900年7月发布了外交函,请求所有在中国拥有特权的国家正式宣布将保持门户开放,在他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的通商口岸,所有的国家都拥有平等的进出权利。 由于担心欧洲列强和日本正准备将中国瓜分为殖民地,海伊还增加了一些条款,要求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尽管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肯定过海伊的提议,但海伊仍宣布每个列强原则上都已同意,并且1900年以后订立的条约都参考了门户开放政策 。 尽管如此,清帝国内部各强国之间在争取铁路权,采矿权,贷款,外贸港口等特权上的竞争有增无减。

日俄战争 (1904-1905)和二十一条(1915)之后,美国尤其对日本对中国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并多次与日本政府签署协议,要求日本承诺维持满洲和中国其余地区平等的政策 。 但这些协议随着1917年《 蓝辛—石井协议》的缔结,就被证明完全无效。

华盛顿海军会议

在1921–1922年华盛顿海军会议期间,美国政府再次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是一个国际问题,并且所有与会者(美国,中华民国日本帝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签署了旨在使“门户开放政策”成为国际法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与华盛顿海军会议的《山东条约》有效地解决了山东问题,促使日本将的山东省的领土控制权归还给中华民国。[3]《九国条约》是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缔结的几项条约之一。其他主要协议包括《四国公约》,《五国公约》和《山东条约》。

实际效果

《九国条约》缺乏任何执行规章,当日本违反公约在在1931年入侵满洲和建立满洲国期间,美国除了表示抗议和施加经济制裁外无能为力。 1937年11月, 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后,《九国条约》的签署国在布鲁塞尔召集了九国公约大会 ,不过无济于事。 但不管如何,该条约最终还是对淞沪会战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使日軍不敢大規模進攻。 [4]

参考文献

  1. ^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Concerning China (Nine-Power Treaty), Feb. 6, 1922, 44 Stat. 213, 2 U.S.T. 375.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4). 
  2. ^ The Open Door Note Submitted by U.S.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Hay, September 6, 1899.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3. ^ MILESTONES: 1921-1936 The Washington Naval Conference, 1921–1922.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4. ^ 存档副本.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