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民居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建筑群

南边民居,又称南边古民居[1],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村南边,是一处清代古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边民居
“老号”(右)与“宝和”(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村南边
坐标30°57′49″N 111°16′16″E / 30.963703°N 111.271175°E / 30.963703; 111.271175
分类古建筑
时代
认定时间2019年10月7日
保护历史
2008年3月27日,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概述

南边

南边是位于黄柏河西支左岸的一处小山村,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是清帝曾赐给民居主人一额楠木匾,后人取“楠匾”谐音得名;一说山村位于大良山断崖的南边得名。在南边村落境内的半山腰上,有十几处拥有鄂西传统建筑特色[1]的古民居,这些民居散布于山坡但又相对集中。[2][3]

南边民居

国保“南边民居”所认定的建筑群,由“老号”与“宝和”两座单体天井院落组成[1]。这两处建筑也是南边十几处民居中历史最为悠久、建筑最为气派的两座[2]。两座院落坐南朝北,背靠大山前临河谷,“老号”位于坎上,“宝和”位于坎下,两座院落相距200米左右[1]。根据一块石碑的铭文,南边古民居建于清嘉庆6年(1801年),前后历经多次扩建改建,当下留存的建筑建于咸丰年间[2]

“老号”原有天井13座,现保存完好7座,占地665.3平方米,“宝和”则比“老号”大一半。两座院落中土木砖石构建精美,国家文物局在南边古民居中曾进行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可移动文物达36件,雕刻的内容含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2]

南边民居本为易家财产,后逐渐衰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政策影响,“老号”与“宝和”都分给了村民居住(包括一些易氏家族成员)。[2][3]

易氏家族

据宗谱所载,“老号”是易家的祖屋,主人为易国学易国簧兄弟,祖上戴圣公因躲避战乱来到此大山深处,其父易忠祚本为垦土村民,在地里挖出祖先遗留的财宝,后在村中购地建房[3]。在南边,易国学以诗书著称,易国簧以武艺著称,被称为“文庠生”与“武庠生”。易国学长子易起伦(1802—1854)为东湖县太学生,后官至二品,易起伦两子易贤典(1824—1904)、易贤谟(1829—1907)在清末皆曾官至五品,此二人告老还乡后在南边发展家业,易贤典在“老号”旁修建了“宝和”,而易贤谟将“老号”扩建。此后易家后人在南边修建了数处大庄园。然而在清末民初之后,易家不少人丁沾染鸦片,不少庄园就此衰落。[2][3]

抗日战争期间

自1941年5月宜昌沦陷后,中国军队退守南津关山地,南边位于江北陆路进川的必经之地,成为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桥头堡”。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五军预四师师部便设置在南边,为防备日军轰炸,村民又将南边民居的外墙涂成了黑色。一次易家的易南星曾送鸦片给预四师一团长治病被发现,师部罚款5000大洋用以开办学校,学校依预四师番号称“刚正民众小学”,该小学便设置在南边古民居。[2]

图集

文物保护情况

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4];2019年10月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其保护范围为:南边民居及周围一定范围。以南边民居“老号”大门为基点,向东面延伸38米至大凉山公路边,向南面延伸130米至陈灵波屋山墙,向西面延伸28米至七洞坡山脚,向北面延伸30米至黄成林屋山墙[6]

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以保护范围为界,东面向外延伸50米至易德常屋后,南面向外延伸80米至易正明屋门口,西面向外延伸30米至七洞坡山顶,北面向外延伸32米至村水池[6]

参考来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