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22°59′21″N 120°12′12″E / 22.989106°N 120.203237°E / 22.989106; 120.203237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建興國中中正大樓[1]
校舍正面
位置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239號
建成时间 日治臺灣大正八年(1919年)[1]
官方名称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
评定时间2001年7月16日
詳細登錄資料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日治時期的南門町,於民國九十年(2001年)7月16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2]。該建築在臺灣日治時期時是「南門尋常小學校」(台南第二尋常小學校、南門國民學校),二次大戰後曾一度作為臺南市政府,現為台南市立建興國民中學的校舍[3]

沿革

 
臺南市政府廳舍時期

南門尋常小學校在日治時期的大正四年(1915年)4月申請設立,當時是叫作「台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註 1],為專供日人子女就讀的學校[1]。由於當時還沒建好校舍,便暫借第一尋常小學的校舍(今臺南一中校舍[註 2])上課,直到大正八年(1919年)校舍完工後才遷入新址[3]

後來因教育制度更改、以及當地於臺南市町名改正,該校於大正十年(1921年)改稱為「南門尋常小學校」[3]。而因昭和九年(1934年)增設了高等科,所以又改稱「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1],後來到了昭和十六年(1941年)又改為「南門國民學校」[3]

 
校舍左側

後來二次大戰後,學校本身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日遷移到今臺南市永福路二段86號,改名為「臺南市中區第二國民學校」;民國36年(1947年)2月1日,又改為「臺南市中區成功國民學校」,但該年9月又改為「臺南市中區永福國民學校」,即今臺南市立永福國民小學[4]。至於校舍本身成為了臺南市政府廳舍使用;一直到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向中華民國空軍收回原臺南州廳,方遷至該處辦公(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3]。而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又曾進行全面整修,對結構進行補強並抽換了樓板與屋頂[1]

臺南市道路「府前路」即因道路在戰後重新命名時,市府座落在此而訂[3]。唯市府遷走後,現址由建興國中使用至今但道路名未易。

建築特色

該建築坐南朝北,主要使用磚材,為對稱的一字型平面建築,面寬超過百公尺,而有簡單門廊的主入口便位在中間[1]。門廳內有四根方壁柱和四根圓柱,柱頭模仿得像愛奧尼克柱式,但為方形[1]。南面有平拱走廊,於東西兩端有圓拱形門洞[3]

 
福安坑溪今貌。

其他

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初,建興國中拆除了前門右側圍牆,令臺灣府城昔日兩大溪流之一的福安坑溪部分重現,但該溪已不復溪流原貌,較像帶有古味的溝渠[3]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註釋

  1. ^ 相對於該校之名的「台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後來改稱「花園尋常小學校」,位於今臺南市立公園國民小學[3]
  2. ^ 當時的「台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位於竹園町,於大正十二年(1923年)時才遷往花園町,原校舍讓渡予臺南第二中學校使用。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242頁. ISBN 957-30880-4-5. 
  2. ^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王浩一. 黑瓦與老樹.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10年8月: 258-261頁. ISBN 978-986-80248-3-0. 
  4. ^ 臺南市立永福國民小學. [201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