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学

吐鲁番学,或吐鲁番研究,是以吐鲁番的地上、地下文物及该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分支,有时与敦煌学合称敦煌吐鲁番学。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位于中亚中原天山南和北的十字路口,为多文化交汇之地,且气候极为干燥,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大量古城遗址、古墓及各类文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俄普鲁士德国日本英国探险队和考察团取得了大量吐鲁番文献和文物,中国则于1927年与瑞典组成西北科学考查团首次开展调查,1959年后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和整理。 [1][2]

参考文献

  1. ^ 季羡林. 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7: 164-172 [1986]. ISBN 978-7-5104-6260-3. 
  2. ^ 陈国烁. 论吐鲁番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325-5308-2.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