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坻(1848年—1924年),字子脩敬彊子修浙江錢塘縣人,清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出生於官宦世家,祖父吴振棫官至云南巡抚,父亲做过山西雁平兵备道。早年随祖父宦游四方,师从俞樾,光緒二年(1876年),鄉試中舉;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進士及第。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2]后升任國史館協修。光緒十七年,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光緒二十一年,任會典館畫圖處纂修、次年任會典館畫圖處幫總纂。光緒二十二年,任功臣館纂修。[3]光緒二十三年,任四川學政[4]任內创设新式学堂,採購西学图书。光緒二十七年,任本衙門撰文。光緒二十八年,任政務處幫總辦;次年改雲南鄉試副考官、湖南學政。[3]光緒三十一年,任政務處總辦、次年署理湖南提學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考察学制。光緒三十三年,署湖南布政使、[5]湖南提法使[6]宣統元年,任湖南提學使,创建稻田中学[5]任內从牙厘、矿务等局拨款,創办省校;又定捐为三路师范之用,创辦优级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夏,乞老告归。

辛亥革命後,在上海以遺老自居,1916年秋,返杭州,長時間隐居于杭州,與馮煦樊增祥等組“超社”、“逸社”。1924年殁于杭州学官巷。

著作

著有清末史料筆記《蕉廊脞錄》八卷,國闻、里乘、忠義、經籍、金石、書畫、嘉言、雑記。[7]清亡,以殉國諸賢忠義不可沒,成《辛亥殉難記》。[8]

家族

吳振棫。子吳士鑒

注釋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壬寅。谕内阁、新科一甲进士三名赵以炯、邹福保、冯煦、业经授职外。彭述、姜自驺、蔡金台、周爰诹、张星吉、姚丙然、陈昌绅、华学澜、吴庆坻、刘启襄、吴鸿甲、王荫槐、王荣商、于齐庆、冯芳泽、丁秉乾、张燮堂、连捷、杨士骧、孙锡第、宋伯鲁、王廷相、朱延熙、淩彭年、葛振元、陈志喆、刘玉珂、徐嘉言、罗光烈、沈曾桐、周承光、陈遹声、李端榘、陆寿臣、宋滋兰、韩培森、柯劭忞、杨天霖、李焕尧、陈文塽、李玮堂、徐世昌、盛沅、徐受廉、李子荣、刘学谦、余赞年、孙综源、鹿瀛理、高熙喆、孔宪教、高觐昌、仇继恒、江希曾、沈维善、丁良翰、马芳田、余朝绅、吴炳、尹殿扬、渠纶阁、徐敏中、阔普通武、林鉴中、贺沅、瑞洵、陈田、梅汝鼎、林仰崧、李子茂、张元奇、钟大椿、承德、荣庆、淩芬、陈兆葵、庄钟济、杨森、王新桢、谢崇基、宋育仁、叶在琦、王荣先、景厚、王守训、黄绍曾、格哷铿额、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九):光绪十五年。己丑。夏四月……○癸卯。引见丙戌科散馆人员。得旨、修撰赵以炯、编修冯煦、业经授职。二甲庶吉士孙锡第、韩培森、熊亦奇、陈遹声、华学澜、姜自驺、秦绶章、徐受廉、朱延熙、曾宗彦、荣庆、余赞年、张元奇、于齐庆、王廷相、冯芳泽、秦夔扬、孙综源、宋伯鲁、张星吉、蔡金台、杨天霖、吴庆坻、王荫槐、姚丙然、江希曾、周承光、吴鸿甲、陈田、高觐昌、彭述、淩彭年、王荣商、刘玉珂、周爰诹、张燮堂、吴炳、童祥熊、徐世昌、鹿瀛理、刘学谦、柯劭忞、罗光烈、沈曾桐、承德、陈兆葵、阔普通武、俱著授为编修。
  3. ^ 3.0 3.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7冊 ,473
  4. ^ 清代職官年表 ,4冊 ,2754
  5. ^ 5.0 5.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8冊 ,310-311
  6. ^ 清朝碑傳全集 ,4冊補20卷 ,3326-3328
  7. ^ 存档副本. [201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8. ^ 《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頁445

参考文献

  • 李一翔、方敏,《晚清遗老吴庆坻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