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友名嗣正
喜友名嗣正(1916年4月5日[1]—1989年6月),唐名蔡璋,是一位琉球族政治家。他反對琉球「復歸日本」,主張琉球獨立,或歸中華民國管轄。
喜友名嗣正 きゆな つぐまさ | |
---|---|
个人资料 | |
别名 | 蔡璋 |
出生 | 1916年4月5日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 |
逝世 | 1989年6月 日本沖繩 |
籍贯 |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 |
民族 | 琉球民族、閩南民系(閩人三十六姓) |
喜友名嗣正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為琉球國久米村閩人三十六姓蔡堅(喜友名親雲上)的後裔,蔡氏一族祖籍為中國福建泉州府的南安縣(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早年曾跟隨父親,在東南亞、塞班島等地居住過。他曾先後在琉球水產學校製造科、夏威夷火奴魯魯基督學校唸書,1933年擔任琉球水產試驗場技士。1935年,擔任美國夏威夷「實業之夏威夷」新聞社編輯。1941年5月,在琉球秘密組織琉球青年同志會,自任理事長一職。此後,他不斷往返於琉球和臺灣之間,試圖推動琉球脫離日本獨立。1943年來臺灣,擔任台灣總督府琉球疏散居民輔導員。1945年8月,琉球青年同志會更名為琉球革命同志會。[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琉球被美國託管。1947年10月26日,琉球國革命同志會向行政院院長張群請願,要求國民政府「收回琉球」。翌年國民黨中央便開始與喜友名嗣正聯繫,定期與其接觸,策劃接管琉球。1948年7月8日,喜友名嗣正申請成立「臺灣省琉球人民協會」,獲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批准,自任該協會的理事長以及「中琉文化經濟協會」常務理事,成為在臺琉僑社團的領導人物。喜友名嗣正以琉僑領袖的身份在臺北政壇上十分活躍,並在1951年被任命為臺灣省政府參議。
喜友名嗣正堅決反對琉球「復歸日本」,主張琉球歸中華民國,否則必須獨立。他曾數度潛回琉球,進行政治活動。1958年11月,中國國民黨琉球支部的黨員正式在琉球登記成立琉球國民黨,選舉大宜味朝德(向氏)為黨首,喜友名嗣正則被推舉為副黨首兼外交部長。該政黨的意識形態與中國國民黨比較相似,奉行反共主義,支持琉球獨立。喜友名嗣正仍居住在臺灣,在臺灣設立琉球國民黨台灣支部。
1961年,喜友名嗣正以「琉球國民黨涉外部部長」的名義發表聲明,反對美國將琉球移交日本,主張琉球獨立。1967年,因與襲擊台灣省商會聯合會駐那霸辦事處的9名琉球大學中文俱樂部學生來往密切,而失去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中華民國政府轉而起用方治主導對琉球政策,其後蔡璋離開台灣[3][4]。1972年,沖繩復歸日本,喜友名嗣正回到沖繩,仍不斷發表琉球獨立的言論,但在琉球政壇影響力不大。1989年6月在沖繩逝世。著作有《琉球亡國史譚》。
《沖繩通信》的記者比嘉康文,將大濱孫良、崎間敏勝、野底武彥、新垣弓太郎、大宜味朝德和喜友名嗣正列為六位影響琉球獨立運動的重要人物。[5]
註釋
- ^ 1948年《琉球特檔》稱他為三十六歲,據此推斷則為1912年出生。
- ^ 「吳鐵城上總裁報告」,《琉球特檔》,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特18/1-39 ,1948 年 8 月2 日。
- ^ 中国国民党/中華民国政府「琉球」吸収工作・1948年〜1971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齋藤道彦、中央大学経済研究所年報 第47号(2015)
- ^ 許育銘,國立東華大學副教授. 冷戰時期東亞局勢下的琉球與台灣關係 ――以1966年中華民國琉球友好訪問團為中心―― (PDF). 社会システム研究 (立命館大学). 2014年9月, (29): 33-58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4) (中文(臺灣)).
- ^ 比嘉康文 『沖縄独立』の系譜 琉球国を夢見た6人 紹介. [2015-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