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

文化与学术体系

国学,是西学东渐时期针对西学出现的一个概念[1]。1904年,邓实等成立“国学保存会”,指国学为先秦时期未被后世改造的“上古之学”。1990年代中国“国学热”兴起之后,其含义不断拓宽,渐渐包含一切领域、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2]

歷史

“国学”本指国家创办的学校[3]。指代某种学术的“国学”一词究竟具体何时产生,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由晚晴的国粹派发扬光大的。1904年,邓实黄节刘师培成立“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邓实认为国学不是“君学”,是先秦的“上古之学”,黄节则指出国学也是救国的学说:“国学存则爱国之心有以依属”。但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国粹派便不再活跃。[2]

199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国学热”,“国学”成为一般民众中常用的词语,袁行霈在《国学研究·发刊词》中说:“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深层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2]

批评

“国学”一词是否合适,自近代以来便很有争议[4]钱穆在《国学概论·弁言》中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马一浮说:[2]

“国学热”之后,这个词更遭滥用。陈来说:“从90年代前期的所谓国学热,到今天的真正国学热,事实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推动都不大。”舒芜也指出:[2]

参考文献

  1. ^ 单晓娜,涂耀威.“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学观念的内涵与特点[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8(03):63-67.
  2. ^ 2.0 2.1 2.2 2.3 2.4 李玉磊.国学概念的流变与国学热[J].文化研究,2016(01):265-279.
  3. ^ 迟成勇.国学概念之辨析[J].学术探索,2010,No.128(02):111-115.
  4. ^ 林蔺.“国学”概念的历史梳理及当代定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02):49-5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