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塔西佗)

塔西佗著作
(重定向自塔西佗历史

塔西佗所撰的《歷史》(拉丁語Historiae),又稱作《羅馬史[1]古羅馬史書。塔西佗(約55年─120年)為羅馬帝國時代史家,以拉丁文寫成本書,全書原有12卷或14卷,內容上自公元69年,下至96年,現存只有第1至4卷較完整地流傳下來,以及第5卷的一部份,內容為69年元旦至70年8月的事跡,體裁為編年體。本書對研究羅馬帝國早期歷史,具有一定價值。

本書的編撰

 
歷史》作者塔西佗

歷史》的作者是羅馬帝國時期史家塔西佗。塔西坨出身著名氏族,曾歷任軍團將領、行省財務官、祭司團、行政長官、執政官,經歷過人稱暴君的圖密善統治時期。[2]作者約在公元102年前後開始編撰本書,到104年至105年,可能有幾卷已經脫稿,全書完成時期約在109年前後。其寫作動機,與塔西佗所經歷的的政治環境有密切關係,據學者指出,《歷史》就是記述「暴君」圖密善統治這段痛苦回憶,著意於寫該時代,可惜現存的《歷史》正是遺失此一部份。另外,塔西佗為了探索共和政體如何蛻變成為暴政,乃在日後寫成另一部著作《編年史》。[3]從兩書的內容的順序而言,則是《歷史》接在《編年史》的後面。[4]

本書的資料取材,學界有數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塔西佗曾獨力對大量檔案史料作研究,並依據他的友人的回憶錄,以及他本人的記憶而寫成。另一種說法是《歷史》取材自塔西佗的同時代人克鲁维乌斯·鲁福斯老普林尼的著作。還有一說是取材自當時希臘史家普魯塔克等人的著作。[5]

本書篇幅

塔西佗《歷史》的內容大致如下:[6]

  • 第1卷:記述公元69年的事情。
  • 第2卷:記述公元69年羅馬皇帝加爾巴死後幾個月裡的事情。
  • 第3卷:記述仍是公元69年的事情。
  • 第4卷:記述主要是公元70年的事情,部份是69年韦斯巴芗維特里烏斯兩派之間的內戰。
  • 第5卷:記述仍是公元70年的事情。本卷後面部份已佚。

※中國大陸學者王以鑄崔妙因指出,學術界過往一般認為《歷史》有14卷,但亦有說法指只有12卷。[7]

書中的陳述方法

西方史家J·W·湯普森英语James Westfall Thompson指出,塔西佗的《歷史》採用的陳述方法是演說家的方法,即是在書中多處地方的敍事或辯論以直接談話的方式寫出。這種陳述方法,意在指作者本人要說的話,借書中人物之口說出,從而把事件敍述出來並分析原因、解釋行動。J·W·湯普森又指,這種手法是西方古代史家的一段寫作方法,由古希臘修昔底德便開始採用,在希臘羅馬已蔚為風氣,但到近代已令人厭惡。[8]

中文譯本情況

歷史》的中文譯本方面,現時有中國大陸學者王以鑄、崔妙因的譯本,簡體字版本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9]繁體字版本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0]

引用來源

  1. ^ 申海田林吉玲主編《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詞典·「<羅馬史>」條》,山東大學出版社,614頁。
  2. ^ 塔西佗《編年史》王以鑄、崔妙因《關於塔西佗》,北京商務印書館,11─12頁。
  3. ^ 塔西佗《編年史》王以鑄、崔妙因《關於塔西佗》,北京商務印書館,16─17頁。
  4. ^ 塔西佗《歷史》王以鑄、崔妙因《中譯者的話》,北京商務印書館,5頁。
  5. ^ J·W·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冊,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23頁。
  6. ^ 以下各項,參考塔西佗《歷史》,《本書提要》,北京商務印書館,7─23頁。
  7. ^ 塔西佗《歷史》王以鑄、崔妙因《中譯者的話》,北京商務印書館,15及18頁。
  8. ^ J·W·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冊,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24頁。
  9. ^ 塔西佗《歷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10. ^ 臺灣商務印書館──塔西佗《歷史》[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及網絡資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