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 (小說)

夜曲》是白先勇後期的短篇小說,於1979年在香港《八方文藝叢刊》第一輯發表[1]。後來收錄於小說集《紐約客》中。小說以兩位主角對談和回憶的方式,展示了幾位1950年代中國留美學生的心態、理想和遭遇[2]

內容簡介

呂芳是吳振鐸大學時代的初戀情人,1951年呂芳、高宗漢、劉偉三人學成回國,一別二十五年,音訊全無。一天,吳振鐸收到呂芳的邀約,兩人在紐約重聚,對談中說起了吳振鐸、呂芳、高宗漢、劉偉四個中國留美學生多年來的轉變和遭遇。

吳振鐸的父親早年留學德國學醫,學成回國後一直在偏僻的地區行醫濟世。抗戰勝利後,父親送他留美學醫,鄭重地囑咐他學成後要回國醫治同胞。1951年好友呂芳、高宗漢、劉偉畢業後立即回中國,讀醫的他仍未畢業,未能一起回國。之後他和他的指導教授、心臟科權威金醫生的女兒佩琪結婚,憑藉岳父的幫助,扶搖直上成為心臟科名醫。佩琪是美國猶太人,婚後他倆結交的朋友全是美國人,他沒結交中國人,不看中文書,亦未醫過一個中國人。畢業後因種種原因沒有回國,這事引起他多年的內疚,覺得自己像個臨陣逃脫的逃兵。

呂芳出身音樂世家,父親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1951年,她留美學成後,便追隨父志,回國推廣音樂教育,希望用音樂去安慰同胞的心靈。但她剛到上海,公安局便要她交代海外關係,之後被派到上海音樂學院任教。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時,音樂學院被列為資本主義學閥大本營,成為被鬥的焦點,教西洋音樂的老師,尤其是留過學的,都被打成黑幫。院長更要被逼趴在地上啃草,幾位捱不住的老師都自殺了。呂芳因曾經留美,被逼當眾高喊:「我是洋奴、我是洋奴」,自此得了「呂洋奴」的稱呼。她最得意的學生曾在莫斯科比賽獲得柴可夫斯基獎第二名,在文革時被紅衛兵打斷了手。而她修長的十指,亦因在文革後期到蘇北五七農場,被逼在荊棘中赤手拔野草時弄傷,雙手都佈滿了殷紅的斑痕,右手無名指及小指更沒了指甲,像兩朵赤紅的肉菌。呂芳丈夫是留英歸來的外科醫生,任職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文革時被下放到湖北黃崗的窮鄉僻壤,死得不明不白。後來呂芳因高血壓和心臟衰弱,獲准退休,重回美國,與姐姐同住。

綽號「大炮」的高宗漢,是個昂藏六呎的東北大漢,他在布魯克林理工學院學土木工程,專攻鐵道,理想是回到中國東北改革,設計一條由長春橫跨大漠直達新疆伊犁的鐵路。1951年學成回國,因查問一條通西伯利亞的鐵路的料資,被人舉報,結果一生被打壓,在鐵道部一個單位做了十幾年的繪圖員。由於他有地主家庭和留美的背景,每有政治運動都成為被鬥的對象。文革時,他被罰去拖垃圾,每天不准休息的要拖幾十車垃圾,最後他自縊於垃圾坑旁的一棵大樹上。

綽號「神童」的劉偉,個子矮小,25歲便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化工博士,專修氮肥合成法,因為他認為中國最需要的便是化學肥料。1951年學成回國,在國內學會了見風轉舵,躲過了許多政治運動,一直在上海龍華路第二肥料廠當工程師。但始終逃不過文革,他被下放到安徽合肥鄉下,挑了三年半的糞,經常弄得一身是糞、腹背爬滿了蛆。

當年希望以音樂去安慰同胞心靈的呂芳,想起高宗漢的悲慘下場,只感到「在自己的國家裏,死無葬身之地,實在寒透了心」。回到紐約後,她只想安靜地度過餘生。[3][4]

小說人物

人物 簡介
吳振鐸 留美學生,在耶西華大學學醫,未有依照父親囑咐學成回國,留在紐約成爲了心臟科的名醫。
呂芳 留美學生,在朱麗亞音樂學院讀音樂,1951年學成回國,希望推廣音樂教育,用音樂去安慰同胞的心靈。
高宗漢 綽號「大炮」,在布魯克林理工學院學土木工程,專攻鐵道,希望為中國設計一條由長春橫至新疆的鐵路。1951年學成回國,在鐵道部做了十幾年的繪圖員。因地主和留美的背景經常被鬥,文革時被罰去拖垃圾,最後他自縊於垃圾坑旁的大樹上。
劉偉 綽號「神童」,25歲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化工博士。1951年學成回國,在肥料廠當工程師。文革時被下放到合肥鄉下,挑了三年半的糞。
佩琪 吳振鐸的前妻,美國猶太人,喜歡彈鋼琴。與吳振鐸結婚18年,但吳振鐸從來沒有愛過她。兩年前離婚後重新教鋼琴,開始和一個房地產經紀商人交往。
金醫生 佩琪的父親,國際知名的心臟科權威。耶西華大學,愛因斯坦研究院教授。兩年前退休。
吳老醫生 吳振鐸的父親,早年從德國海德堡大學學成歸國,一直在中國落後偏僻的內地行醫。
羅莉泰 吳振鐸的女傭,古巴難民。

參見

參考文獻

  1. ^ 白先勇. 夜曲. 八方文藝叢刊. 1979-09, 1: 93-109. 
  2. ^ 白先勇. 紐約客. 爾雅出版社. 2007-07. ISBN 9789576394485. 
  3. ^ 李燕. 歸夢不知山水長:白先勇的短篇小說《夜曲》中的感傷情懷.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07, 1: 52-54. 
  4. ^ 王艷平. 無處不在的悲涼——解析白先勇《夜曲》的悲劇意識.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