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著作)

》(意第緒語Un di Velt Hot Geshvign‎)是埃利·維瑟爾取材自本身經歷的著作,記述他和父親施羅摩在1944年至1945年間,二次大戰接近尾聲、猶太人大屠殺的極端時期,被送往納粹德國奧斯威辛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種種際遇。

《夜》由左岸文化於2006年出版的正體中文譯本封面
原名Un di Velt Hot Geshvign
作者埃利·維瑟爾
译者陳蓁美 (繁體中文)
类型自傳、回憶錄、小說
语言意第緒語
主题大屠殺
發行信息
出版机构左岸文化 (繁體中文)
出版時間1955年 意第緒語
1958年 法語
2006年 繁體中文
出版地點阿根廷
媒介出版 (平裝)
规范控制
ISBNISBN 0-553-27253-5 (英文)
ISBN 9867174593 (繁體中文)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埃利·维瑟尔为從底層算第2層,再从左算第7人位在木柱旁、時年16歲)

內容概要

在短短逾百頁稀少、片段的敘述中,維瑟爾以他的單純對比大屠殺的殘酷駭人,寫下關於上帝已死及對人性漸長的厭惡,呈現了集中營內父子關係的逆轉:父親乾癟、孱弱,而他成了他父親的照顧者,滿腹憎恨而憤世。「但願我能擺脫這累贅……我緊接地為自己感到羞恥,永遠感到羞恥。」在《夜》中,一切事物都是反轉的,所有價值都已泯滅。「這裡沒有父親、沒有兄弟、沒有朋友,」一個囚監[1]曾對維瑟爾說:「人人只為自己而生而死。」

1945年4月,當美軍終於抵達、解放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時,維瑟爾只有十六歲,他的父親在布痕瓦爾集中營染上痢疾,過世於1月28日。維瑟爾離開集中營後,他已對上帝和人類失去信任,閉口不提他的任何經歷,只寄望時間能讓他認清世界。沉默了十年後的1954年,他以意第緒語寫了一份865頁的手稿,1955年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發表,出版為《而世界依然緘默》(Un di Velt Hot Geshvign)一書。同年5月被法國小說家弗朗索瓦·莫里亞克說服,答應為更廣大的讀者而書。

然而,即使有莫里亞克背書,維瑟爾的作品仍一再被出版社退稿:理由是它太「病態」,不會有人想了解當年的歷史。1958年,經過莫里亞克一再奔走,長178頁的《夜》終於由子夜出版社在法國付梓,並於1960年9月在美國出版了116頁的英語版本。五十年後,它和普利摩·李維的《如果這是一個人》及安妮·法蘭克的《安妮的日記》齊名,並列為猶太大屠殺的經典作品。

註釋

  1. ^ 囚監(Kapo),意指由囚犯中選出的納粹集中營警衛。參考:《夜》(ISBN 9687174593)第85頁 編按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埃利·維瑟爾人文基金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reenberg, Irving, and Alvin H. Rosenfeld (eds.) (1978). Confronting the Holocaust: The Impact of Elie Wiesel.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Sibelman, Simon P. (1995). Silence in the Novels of Elie Wiesel. St. Martin's Press.
  • Wieseltier, Leon (1998). Kaddish. Random House.
  • Young, James E. (1988). Writing and Rewriting the Holocaus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研讀指引

相關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