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讎

纪实小说

天讎——一個中國青年的自述》,英文著作文革紀實長篇小說,作者凌耿紅衛兵(「廈八中」頭目)第一人稱紀錄,詳實寫出文革初期(1966年—1968年)經過,包括:福建紅衛兵鬥爭省黨委韓先楚、全中國9次紅衛兵「大串聯」、波希米亞式的浪漫到北京謁見毛主席天安門廣場百萬人頭鑽動、一片紅(毛語錄)盛大熱烈場面、批鬥王光美清華大學紅衛兵主鬥,廈門第八中學「紅衛兵829公社」至北京助鬥)、數百名不同派系紅衛兵持械武鬥廝殺殘忍場面、最後18歲女友「梅梅」擔任戰場護士卻不幸中彈身亡,導致18歲的凌耿萬念俱灰跳海游泳至金門大擔島,投奔台灣成為當年國民黨樣板宣傳人物……

美國紐約時報》、中華民國前總統蔣經國當年皆推薦此部小說。最初發表時,為單篇英文文章"The Making of a Red Guard",由《紐約時報》於1970年發表,隨後於1972年發表"The Revenge of Heaven:Journal of a young Chinese."與中文譯本是香港新境傳播出版發行的天讎,譯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的劉昆生丁廣馨[1] 2016年2月,台灣大塊文化出版社邀請原作者郭坤仁重新出版中文原著版本,並加1970年後的紀實與當時照片,命名為《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2][需要較佳来源]

查禁

  • 因為小說裡記敘紅衛兵串聯時食宿極佳,與當年台灣政府宣傳之粗食破陋不符合,凌耿也拒絕再版修改,曾在台灣被禁止發行。[3]

讚譽

  • 台灣「地下派」(被押成地下)知名的無名作家盛讚此部小說是「20世紀中文第一名小說」,並認為小說塑造出(應有此人)閩南姑娘「「梅梅」(Mei Mei)已經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鮮明形象代表人物與聖尊(Idol))、文革救贖」。[來源請求]
  • 小說一開始,是文革爆發初的6月,作者在廈門家鄉,剛起床聽著鼓浪嶼法國殖民地時期的鋼琴樂音與海,想著蘇聯藝術電影《追紅汽球的小孩》,相當詩情畫意。
  • 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李奭學於2006年5月29日於台灣中國時報標題〈中國文學不能承受的重:文革小說40年〉裡亦讚:「……扣人心弦的程度絕不輸金庸」。[4]

參考

參考文獻

  1. ^ 賴慈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透過翻譯看大陸. 風傳媒. 2016-02-27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2. ^ Log In or Sign Up to View. Facebook. 
  3. ^ 賴慈芸. 翻譯偵探事務所: 原文也是中文,譯文也是中文:天讎. 2014-03-07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4. ^ 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 博客來.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