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 (浙江省)
中国历史地名,今浙江省境內
(重定向自山阴县 (古代))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4月1日) |
山阴县始设于秦代,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26县之一。东汉时期,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为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六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县人口众多,在南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1]。
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南门),北到昌安门,其上约有10座桥梁连接山、会两县(鲍家桥、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小江桥、香桥、咸宁桥、安宁桥等)。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清朝时,山阴县考评:衝,繁,難[2]。
注释
-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第九百八十三卷》山陰縣:〈附郭。〉秦,山陰縣,屬會稽郡。漢、三國、吳、晉、宋、齊、梁、陳因之。隋廢山陰縣。唐復置山陰縣,屬越州,後省而置者四。後五代,山陰縣屬吳越國。宋山陰縣屬越州,後屬紹興府。元,山陰縣屬紹興路。明,山陰縣屬紹興府。
- ^ 《清史稿·志四十·地理十二》紹興府[……]山陰:衝,繁,難。倚。西北:興龍山,南麓本臥龍山,康熙二十七年駐蹕,改。南:龜山、陽台、蘭渚山、秦望山。西北:塗山、梅山。東北:蕺山。海,自蕭山入,逕三江口,為杭州灣南岸水口,對岸為海寧。南大亹、中小亹扼其中。潮昔趨南,暴岸衝擊,其後海塘東接會稽,西亙蕭山。浦陽江西南自諸暨入。運河西北自蕭山入,合鑒湖枝津北注瓜渚湖。湖分青電湖水入西水門,復合入銅盤湖港,抵港口與西小江會。江分為二,自蕭山古萬安橋入,緣北界,西溪出雞頭山注之。逕錢清鎮,錯出復入,抵三江閘。湘湖自蕭山貫運河來會,又東入海。鑒湖,古鏡湖,周三百五十里,今衹存西溪及會稽,若耶溪為其別源,湘湖為其正源,僅十五里矣。三江城,通判駐,有鹽場司,與錢清為二。有柯橋巡司,蓬萊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