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
1°18′06.1″N 103°51′04″E / 1.301694°N 103.85111°E
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Prinsep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是新加坡的一座长老会教堂,位于新加坡中区的布连拾街。
该堂1843年创建时,称为马来礼拜堂。它是新加坡第一座侨生教堂。目前的罗曼式教堂建于1930年到1931年。
1931年新加坡基督少年军在这里成立。
历史
1839年,加入伦敦会传教的长老会牧师基斯柏理(Benjamin Peach Keasberry)为马来族男孩建立一所精英寄宿学校,附设印书馆。其中一些学生为王室后裔。1843年,位于六马路(布连拾街)的教堂建筑完成,基斯柏理将其印书馆迁来此处。教堂最初被命名马来礼拜堂(或「侨生堂」),俗称基斯柏理教堂,以纪念牧师对马来社会的贡献。1843年,传教士台約爾主持了马来礼拜堂的第一次讲道[1]。
1847年,教堂献堂典礼后不久,伦敦会离开新加坡前往中国,留下基斯柏理单独在此,直到他1875年9月6日死亡。
1885年,长老会得到住在伦敦的新加坡商人的资助,从伦敦会购买了这座建筑,更名为六马路礼拜堂(布连拾街教堂)。侨生和潮州人在此教堂举行礼拜。1929年潮州人在布连拾街斜对面建成自己的教堂建筑,现在称为新加坡生命堂(Singapore Life Church)。
早在1901年,已有新建教堂的计划。1930年3月5日,第一位马来半岛华人爵士宋旺相为教堂奠基。1931年2月4日教堂正式开幕献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占领期间,教堂被迫击炮炮弹所毁,汲多马(吉布森)牧师被日本人监禁。教堂于战后的1947年修复。
1953年,第一位本地全职牧师就任。战后,土生华人信徒减少,1956年,教堂更名为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非土生华人信徒迅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起了一座四层建筑,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20世纪60年代,教会在早晨开办幼稚园。
布连拾街长老会磐石堂于2000年1月12日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建筑
参考文献
-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2002), Singapore's 100 Historic Places, Archipelago Press, ISBN 981-4068-23-3
- Norman Edwards, Peter Keys (1996), Singapore - A Guide to Buildings, Streets, Places, 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ISBN 9971-65-231-5
- Preservation of Monuments Board, Know Our Monuments
- ^ Buckley, Charles Burton. An Anecdotal History of Old Times in Singapore 1819-1867., 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