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热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2]

希热庙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坐标41°32′14.57″N 108°39′41.51″E / 41.5373806°N 108.6615306°E / 41.5373806; 108.6615306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鲁派
巴彦淖尔市文物保护单位
希热庙遗址
地址乌拉特中旗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1-39
认定时间2009年4月8日
地圖
地图

简介

希热庙位于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以东12公里的希热山,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蒙古语“希热”意为“桌子”,这是由火山口的形状而得名。希热庙初建于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清朝资助下由第一代活佛呼勒庆贵禅师主持建成,是巴彦淖尔地区第一座喇嘛庙,也是蒙古、西藏地区重要的喇嘛教寺院之一。据说当年修建时,康熙帝不仅下拨黄金白银,且御笔用满文赐名“希热神泉”。为感谢康熙帝之恩,希热庙曾有“康造寺”之称。据称,希热庙是东方21个佛教圣地之一。鼎盛时期,有僧人300多名,香客的来源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库伦(现乌兰巴托)。[1][2]

根据传说,清朝初期,乌拉特草原上一位名为“呼勒庆贵”的禅师赴拉萨拜师学经,多年后得道回到家乡,途经希热山时,见山中有青烟升起,且有清泉涌出,饮之味道甘甜,遂认定希热山有灵气,为修炼佳所,乃在此修炼。坐禅七年后,成为法力很高的禅师。此年,康熙帝的姑丈病故,康熙帝欲寻一位法力高强的禅师超度其姑丈之亡灵,经占卜师指点,找到呼勒庆贵禅师,请其赴北京超度亡灵。因法事做得好,康熙帝欲赏赐禅师,被禅师谢绝,禅师要返回乌拉特草原,康熙帝遂决定拨款建希热庙,以供呼勒庆贵喇嘛传教行医。[1]

希热庙于清朝光绪六年(白龙年,1880年)建成。经过不断修缮及扩建,在中华民国初年进入鼎盛时期。此后,希热庙先后被国军日军以及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军队抢掠。文化大革命爆发初期,希热庙遭毁灭性破坏,佛像及法器全部毁灭或失散,除了西侧的佛塔残存半截外,其他全部建筑物均被彻底毁灭。[1]

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落实,希热庙获得重建。[1]通过民间集资,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2010年5月22日举行“修复希热庙工程”开工奠基仪式。乌拉特中旗投资300多万元修复希热庙大雄宝殿主体,2010年内已竣工。[2]

希热庙重建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修缮、扩建了五座大殿(大佛殿,学部殿,禅师住处,长明殿,新殿)、四个山洞(禅师洞,龙王洞,连环洞,藏经洞)、两座白塔(阳塔和阴塔),新建旅游管理中心、游乐场所(赛马、搏克、射箭等等)、蒙古艾力(餐饮及住宿),修筑道路15公里(海镇-希热庙),修建凉亭,并修筑围墙,在院内进行绿化美化。希热庙重建后,信仰藏传佛教的蒙古族民众,每年在希热庙多次举办次大型祭祀,每次持续六至七天,参加者上千人。[1]

据传,希热庙内的三眼泉水分别可治眼病,胃病,心血管病与狂犬病。1996年,经有关部门化验,希热矿泉属天然优质矿泉水。[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