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 (崑曲)

帝女花》是清代舉人黃燮清(黃韻珊)於1832年創作的崑劇劇本,是《倚晴樓七種曲》之一。

黃燮清生於1805年,道光壬辰(1832年)年,黃氏會試落第,撰寫《帝女花》以抒發自己秋闈失意的抑鬱,並彰顯文章之才,及歌頌清廷恩禮勝國。故事基於甲申之變的歷史,取材自明末清初詩人吳梅村的《思陵長公主輓詩》[1]。此劇作於翌年(1833年)秋天刊刻,但他晚年因為「自悔少作,懺其綺語」,將所有刊刻的劇作毀板不存。黃燮清卒於同治三年(1864),翌年他的連襟宗景藩將此劇作重新刊刻。光緒辛巳年(1881年),黃燮清的女婿馮肇又再將劇作刊刻了一次。[2][3][4]

情節大綱

天上眾香國的侍香金童和散花天女因結情緣而被貶謫至凡間,分別成為明朝太僕左都尉之子周世顯崇禎帝的長女坤興公主徽娖。明末崇禎時,發生甲申之變,國家危在旦夕之際,崇禎帝為坤興公主徽娖配婚,選太僕之子周世顯為駙馬

不久李闖攻入皇城彰義門,崇禎怕妻女被賊兵凌辱,斬殺坤興公主、昭仁公主、袁妃,並命張太后、李娘娘、周皇后自盡,之後崇禎到煤山自縊。國舅周鍾到大殿,命人將坤興之屍體抬回家,維摩居士與仙童以還魂丹救活坤興。坤興傷癒後,因不忿周鍾降賊,屢次尋死未遂,詐稱到維摩庵上香,之後留庵修行不返。一直避居蕭寺的世顯,得知坤興公主未死後盼再續前緣。

清朝順治二年,闖賊已為清兵所平,坤興感激清帝為明朝雪恥及厚葬崇禎,但自歎孤苦伶仃,駙馬不知所蹤,決定上表清廷,請新帝准她削髮為尼。清帝不許坤興出家,下詔尋找前朝駙馬,讓坤興與世顯在御賜第宅內成婚,再續前緣。

婚後,坤興仍未能忘對前朝往事,導致抑鬱成病,黯然逝去,清帝賜號「長平」並賜葬於彰義門外。世顯哭祭愛妻後倦極入睡,夢中被仙童引領至眾香國聽釋迦如來佛說法。佛對坤興、世顯說法,指人生、情愛、功名、富貴均如夢幻泡影;又指明朝忠臣義士、崇禎后妃均果報升天,叛臣奸黨則下地獄。最後,世顯與坤興到緣樓小敘片刻後,被送回凡間。[5]

角色

角色 簡介
周世顯 明朝太僕左都尉之子。(本是天上的侍香金童)
朱徽娖 坤興公主,崇禎皇帝的長女。(本是天上的散花天女)
崇禎帝 明朝最後一名君主
周皇后 崇禎帝之皇后,周鍾之姐
周鍾 國舅,國丈周奎之子,周皇后之弟
李闖 李自成
維摩居士 佛教修行者
崔名貴 庸醫

場目

  1. 〈佛貶〉
  2. 〈宮歎〉
  3. 〈傷亂〉
  4. 〈軼關〉
  5. 〈割慈〉
  6. 〈佛餌〉
  7. 〈朝鬨〉
  8. 〈哭墓〉
  9. 〈駭遁〉
  10. 〈探訊〉
  11. 〈殲寇〉
  12. 〈草表〉
  13. 〈訪配〉
  14. 〈尚主〉
  15. 〈觴敘〉
  16. 〈醫窮〉
  17. 〈香夭〉
  18. 〈魂遊〉
  19. 〈殯玉〉
  20. 〈散花〉

影響

黃燮清的《帝女花》刊刻之後,即傳到日本。因故事哀豔,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得到日本人的重視,直到五十年代依然受到日本觀眾的歡迎,傳演不輟。1957年,香港著名粵劇劇作家唐滌生將這劇改編為同名粵劇,成為仙鳳鳴劇團的第四屆劇目,於1957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6][7][8][9][10]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吳梅村. 思陵長公主挽詩. 維基文庫. 
  2. ^ 曾永義. 中國古典戲劇論集:黃韻珊的帝女花. 聯經出版社. 1975. 
  3. ^ 陳守仁. 粵劇音樂的探討.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硏究計劃. 2001. ISBN 978-962-8104-10-9. 
  4. ^ 保人保票 稀世佳作《帝女花》. 《戲曲之旅》第54期. 2006-10. 
  5. ^ 陳守仁. 黃韻珊與唐滌生版本概說 (PDF). 《香港戲曲通訊》第十期:《帝女花》專輯. 2005-01-31. 
  6. ^ 劉燕萍. 性格與命運.亂世情和謫仙──論《帝女花》的改編. 《文學論衡》總第15期. 2009-12. 
  7. ^ 鄧兆鴻. 帝女花65年. 灼見名家. 2023-06-21. 
  8. ^ 利舞台今晚起演帝女花. 華僑日報. 1957-06-07: 第3張第2頁. 
  9. ^ 仙鳳鳴端陽復起 頭台戲為文藝悲劇「帝女花」. 華僑日報. 1957-05-07: 14. 
  10. ^ 「仙鳳鳴」是屆頭砲戲 「帝女花」劇情動人. 大公報. 1957-05-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