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州
平泉州是清代熱河地方設立的一個州,屬承德府,乾隆四十三年二月由八溝廳改設,乾隆四十三年二月設[1][2]。民國初年改置平泉縣,1928年併入寧城縣。平泉州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市區。
註釋
- ^ 「直隸總督周元理奏熱河地方更定事宜:一、熱河同知奉旨改為承德府,其餘六廳擬改州縣名目,如喀喇河屯廳擬名灤平縣,八溝廳擬名平泉州,四旗廳擬名豐寧縣,塔子溝廳擬名建昌縣,烏蘭哈達廳擬名赤峰縣,三座塔廳擬名朝陽縣。一、熱河同知向管地方刑錢事務,今改為承德府,毋庸添設附郭知縣,請如直隸州例,刑錢俱自行辦理,其六州縣事,由該府審轉考覈。一、承德府現有監獄,請將熱河巡檢改為經歷,兼攝巡檢,並帶管司獄事,其六州縣監獄,令各該處巡檢兼管,毋庸另設典史。一、口外多係蒙古旗民交涉事務,請即以理事同知、通判管知縣事,仍照原銜陞轉,其該府接見儀注,行文體制,俱如知縣例。一、承德府及六州縣,俱係口外要缺,請定為在外題補之缺,其衝、繁疲、難字樣,按地定擬;一、熱河道學教授,請改為承德府教授,其學額於府增為六名,六州縣各增為四名;一、承德府應另鑄給承德府印,其六州縣俱改鑄為理事同知、通判管某州某縣事印,教授、經歷等官印記,一體改鑄。俱下部議行。」,《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千五十,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三日
- ^ 「丙午,諭:學校人才之聚,郡縣戶口之系。古者教養並重,治化覃敷。至於荒略之地,邊漠之區,恒有聲教所未及而不隸版圖者。我朝定鼎以來,光宅凾夏,幅員日廓,中外一家。京畿東北四百里熱河地方,在古北口以北,其境於《禹貢》為冀州邊末,而虞及殷、周,幽州之盡境也。秦、漢以來,越在絕徼,未入版圖。北魏建安、營二州,唐時有營州都督府,然不過僑治於內地。遼、金及元,始薌其名,而歷服未久,故址旋荒。明棄大寧,視為外域。我國家撫臨寰宇,薄海內外,咸登版籍。况熱河密邇畿輔,自皇祖康熙四十二年肇建山莊,秋獮經行,往還駐蹕。皇考率修前典,設立熱河廳,尋改承德州。朕臨御之七年,地方大吏建議,此地究為關外,仍設為廳,八溝等六處悉如之。蓋以其時士民稀少,風俗椎魯,立學建郡之制有未遑焉。嗣後獮獵木蘭,每歲駐蹕於茲,日見黎庶殷闐,戶口繁富,里巷絃誦,人文漸起。此實國家積洽累仁,休養生息,涵濡百餘年之久,方克臻斯。士為四民之首,土著與僑居者久於其化,子弟不乏秀良,而學校未興,師承無自,其何以甄陶而鼓勵之?况今西域如烏嚕木齊等處,率皆立學校,置郡縣,以此較彼,地既遠近懸殊,風土人物亦皆過之。按諸古者廣立學校之意,其地其時正相協焉。爰於丙申秋,命冬官量度規模,鳩工庀材,興建文廟,朕親釋奠而落成之。每年來巡幸斯土,必先展拜廟貌,秋仲丁祭,遣大學士行禮,率以為常。所有酌定庠額,分年取士,並創設書院、義學,延師訓課,悉令督臣與學臣議立章程以行。近歲士氓深被教澤,既富方穀,益見蕃昌,閭閻安堵,沐浴太平。四方商賈之民,駢集輻輳,儼然成一都會。計其地千餘里,而戶口或逾十萬,可以見耕桑日闢,版籍日繁,成都成邑之盛,有明徵焉。近者既創立學校,樂育人材,而其地猶仍熱河廳之舊,準諸體制,未為允協。因思向曾設承德州,今宜升為承德府,即以同知改設。其餘六廳,如喀喇河屯廳改為灤平縣,四旗廳改為豐寧縣;八溝廳其地較廣,改為平泉州;烏蘭哈達廳改為赤峰縣,塔子溝廳改為建昌縣,三座塔廳改為朝陽縣。賦稅戶籍之數,悉隸於知府,轄於熱河道,以重考覈。官斯土者,宜悉心經畫,措置協宜,副朕嘉惠邊氓、教養兼施之意。至於考訂舊聞,蒐羅掌故,輯成熱河全志,已命儒臣博採旁徵,區分事類,纂訂成書。仍於山莊內肇建文津閣,庋貯四庫全書。琅籤秘笈,炳耀興桓,以示朕崇師惇典、一道同文至意。」,《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千五十,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十五日
这是一篇关于清朝行政区划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