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1890年2月20日—1939年10月23日),字燕農,又名梦祥,祖籍广东化州合江梧村,其先人曾迁居广西陆川水塘坡永平村;清同治初年,其祖父迁回化州,在今平定𡌶背村落业安居。其时建有四合院式平房21间,约有1000多平方米(1947年,廖磊之弟廖熙原拆祖屋重建。房屋增至30余间,1952年因土改运动而移居他处)。 光绪十七年(1891年)廖磊出生于𡌶背村。中華民国军事将领,新桂系骨干。[1]

廖磊
个人资料
出生1890年2月20日
 清朝廣西省鬱林州陸川縣
逝世1939年10月23日(1939歲—10—23)(49歲)
 中華民國安徽省六安市立煌縣
廖磊

生平

 
柳州廖磊公馆

崛起湘軍

1906年(光緒32年),到桂林入广西陸軍小学堂第2期。1911年(宣統3年)毕业,入湖北陸軍第三中学第2期。武昌起義爆发后,廖磊参加革命派,同清軍作战負傷。中華民国成立後的1913年(民国2年),入陸軍第一预備学校。翌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学校第2期。1916年(民国5年)6月毕业。毕业後,到湖南省入湘軍(湖南陸軍),屡立軍功,1920年(民国9年)升为团長。[1]

1926年(民国15年)6月,湘軍的唐生智投入国民革命軍任第8軍軍長,廖磊成为国民革命军第8軍第4師副師長。廖磊随唐生智参加北伐,同北京政府軍队作战立功。10月,攻取武漢,第8軍扩编为3個軍,成为集团軍,廖磊任其中的第36軍第1師師長。1927年(民国16年)10月,寧汉战争爆发,廖磊随唐生智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作战。唐生智敗北下野,廖磊留在湖北省,投降白崇禧,加入新桂系。結果,随着軍队重編,廖磊升任国民革命軍第36軍軍長。[1]

新桂系的活動

廖磊作为新桂系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軍的一翼,在再度展开的北伐中为攻取北京作出貢献,立下軍功。北伐结束後,廖磊率第36軍驻扎唐山。1929年(民国18年)1月,随着軍队縮编,第36軍缩编为第53師,廖磊任師長。1929年(民国18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唆使廖磊背离新桂系,但廖磊仍坚持支持新桂系。廖磊帮助留在中国北方的白崇禧回到广西後,为抗议蒋介石而辞职下野。[1]

1930年,廖磊应白崇禧邀请,回到广西省,任護党救国軍(新桂系的軍队)前敌总指揮部参謀長。3月,護党救国軍第1方面軍改組,廖磊任第1方面軍第7軍副軍長兼参謀長,在中原大战中同蒋介石軍队交战。中原大战新桂系等反蒋派敗北,廖磊在广西成功击退了进攻广西的盧漢滇軍(属于親蒋派)。[1]

1931年(民国20年)1月,廖磊升任第7軍軍長,驻扎柳州。新桂系统治广西期间,廖磊是軍事統制方面的有力人物。1929年末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紅軍)的百色起义及1933年(民国22年)的瑶族起义,廖磊均为军事镇压行动的主导。1934年(民国23年)中国工农紅軍長征之際,廖磊率部迎撃,对中国工农红军造成很大损失,自身损失也很大。[1]

抗日战争

1937年(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廖磊任第11集团軍副总司令兼第7軍軍長,在第五战区迎击日軍。同年10月,廖磊升任第21集团軍总司令兼第48軍軍長,在上海方面同日軍交战。廖磊的军队在交战中损失很大,后到湖南省重編。1938年(民国27年)春,入安徽省。同年4月,在徐州方面迎击日軍。[1]

1938年9月,廖磊接替在前线指揮的李宗仁,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翌月,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兵团司令。廖磊将安徽省变成了抗日基地,推进軍事訓練的精细化及行政機構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另外,廖磊与新四軍合作,采取容共姿态。但其容共态度遭到安徽省内的CC系以及新桂系的反共勢力的批判和反对,廖磊为此十分苦恼。[1][2]

1939年(民国28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享年50岁(满49歳)。其後,李品仙继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原来的容共路线由此改为反共路线。[1][2]

中共高度评价廖磊维持安徽合作抗日大局的行为。在廖磊逝世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彭德怀送了挽联,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张云逸戴季英罗炳辉彭雪枫孙仲德也发了唁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莫鳳欣「廖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7卷. 中華書局. 1993. ISBN 7-101-01052-0. 
  2. ^ 2.0 2.1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国民政府
前任:
李宗仁
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年9月—1939年10月
繼任:
李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