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
历史
1936年3月2日,时任“旅德华侨反帝同盟”书记的江隆基在中国共产党语言组[註 1]的支持下,将几个抗日救亡团体联合组成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1]。
参与合并的组织与人员包括:“旅德华侨反帝同盟”:江隆基、胡若愚[1]、张铁生、朱江户、乔冠华、许德瑗等;“华北救亡会”:温朋久、张德馨、刘文华、羡书剡、孙继中、秦丰川等;“蹶起社”:温康兰、赵一肩、张炎、梁节曾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黄琪翔、连瑞琦、王深林等;无党派:王季陶、朱木美、郭兆麟等。[2]:83黄琪翔对外负总责,朱江户、秦丰川负责宣传、组织,乔冠华负责刊物。[3]
1936年3月16日驻德大使程天放向蒋介石电告黄琪翔、张炎等人的活动:“(...)均至柏林(...)昨在某(...)秘密开会,黄等演说,诋毁中央及钧座(...)渠等竭力拉拢留学生及侨胞,但到会甚少,因畏德警干涉,不敢十分活动。”[4] 5月25日再电“(...)黄琪翔等最近在法京召集全欧华侨抗日救国大会 反动分子群集 揭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口号 用意则在推翻中央夺取政权(...)”。[5]
1936年8月第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对中国运动员进行了慰问,并在运动员回国前组织了欢送会,邀请了包括符保卢在内的中国运动员参加。[2]:87
1936年9月初江隆基以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及《救国时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1]
1936年9月20日“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法国巴黎成立。来自英、法、德、荷、瑞士等国家的450余名华侨代表及来宾参与了成立大会[6]。出席大会的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有黄琪翔夫妇、赵一肩夫妇、秦丰川夫妇、江隆基、朱江户、王深林等[2]:83,秦丰川在会上做了发言[6]。
1936年10月14日晚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柏林蒂尔加滕旅馆(Tiergartenhof)为方振武举行欢迎会,德国政治警察得知后,派人到会将黄琪翔、朱江户传去询问。与会人员以为他们被拘捕,就到大使馆请求交涉和释放。驻德大使程天放当时在大使馆二楼与驻捷克公使梁龙等人用餐,秦丰川、连瑞琦等人被推为代表上楼交涉。交涉期间黄琪翔、朱江户也已从警察局到达了大使馆,一行三十余人也上楼与程天放进行交涉,认为大使馆干涉他们的爱国行动,程天放对此表示否定,并称大使馆支持并保护单纯的爱国抗日行动。双方阐述立场之后,黄琪翔与程天放约第二日再单独谈。。[7]:320-321 秦丰川在对此事的回忆中称此事发生在1937年春[註 2],为纪念“一·二八事变”“抗联会”在一酒馆开会,德国秘密警察到场将黄琪翔、朱江户带走。“抗联会”认为二人被带走的原因是由于大使馆向秘密警察告密,于是组织了七、八十人去大使馆示威要求放人。程天放起先避而不见,后迫于压力露面,并否认此事与大使馆有关。黄、朱二人出现在大使馆后此事得到收场,黄提议“改日再谈”[2]:92-94。
1936年10月间,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成员江隆基从柏林大学学习结束回国。[1]同月黄琪翔经驻德大使馆接陈诚电报被邀请回国[8],11月黄离开柏林回国。[7]:321
1936年11月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成员在“中华民国留德学生会”会所公开进行悼念鲁迅活动。[2]:90
1937年初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公开筹备举行了“旅德华侨庆祝绥远抗战胜利大会”。会上对绥远抗战阵亡将士进行了默哀,秦丰川介绍了绥远抗战经过,并以“抗联会”的名义宣布了募捐情况。程天放也到场参加但未做发言。[2]:92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开始刊发《抗战周报》支持抗战并抨击政府。[7]:321
1937年8月28日在连瑞琦等的陪同下杨虎城从巴黎抵达柏林,大使馆人员及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皆在火车站参与迎接。[9][10]:188月29日晚,杨虎城在连瑞琦家中与“抗联会”会员开第一次座谈会;8月30日晚与“抗联会”会员开第二次座谈会;8月31午在温康兰处与连、温等聚餐,晚与“抗联会”会员开第三次座谈会。[10]:18三次座谈会皆秘密举行,据与杨虎城同行的亢心栽回忆“通过几次座谈,对杨将军的政治认识,有所裨益,更加促使他早日回国。”[11]9月5日下午杨虎城与“抗联会”成员至柏林西郊游谈至晚八时,9月6日在连瑞琦处与温康兰夫妇聚餐。9月7日大使馆人员与“抗联会”成员连瑞琦夫妇、温康兰夫妇、朱江户、乔冠华等皆在柏林火车站为杨虎城送行。[10]:2010月29日“抗联会”成员连瑞琦、秦丰川与杨虎城及其他十余留欧学生一同回国。[10]:33[12]
1937年11月21日,在“中华民国留德学生会”为蒋百里、张彭春组织的欢迎会后,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成员梁杰在“留德学生会”讨论“抗联会”存废问题时发言辩护,遭到在场的青田侨胞殴打。次日“抗联会”代表李述礼等七人至大使馆请求逞凶并寻求保护,程天放建议他们对此事进行原谅。后来“抗联会”未对此事立案。[7]:321
1937年11月24日驻德大使馆发出布告,限“抗联会”停止发行《抗战周报》,并即日自动解散。[7]:322
备注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人民教育家江隆基. 2016-10-28 [202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 ^ 2.0 2.1 2.2 2.3 2.4 2.5 秦丰川. 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运动. 文史资料选辑 95辑.
- ^ 陈泽; 陈登乔. 爱国革命志士 英勇抗日将军. 2021-05-10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 ^ 〈外交報告〉,《國民政府》,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1-060004-00002-012
- ^ 〈對英法德義關係 (六)〉,《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90103-00016-043
- ^ 6.0 6.1 任贵祥. 与祖国共命运的“全欧抗联”. 2018-09-20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 ^ 7.0 7.1 7.2 7.3 7.4 程天放. 使德回忆录. 正中书局. 1967.
- ^ 王大鲁. 黄琪翔传.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4: 86.
- ^ 文思. 我所知道的杨虎城.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198.
- ^ 10.0 10.1 10.2 10.3 张协和. 杨虎城出国前及在国外日记. 文史资料选辑 95辑.
- ^ 亢心栽. 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 ^ 杨中州. 杨虎城将军在欧美活动简表.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