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龜
日本地龜(學名:Geoemyda japonica)又名琉球葉龜、琉球長尾山龜、琉球黑胸葉龜,為龜鱉目地龜科地龜屬下的一種。
日本地龜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龜鱉目 Testudines |
亚目: | 曲颈龟亚目 Cryptodira |
科: | 地龜科 Geoemydidae |
属: | 地龟属 Geoemyda |
种: | 日本地龜 G. japonica
|
二名法 | |
Geoemyda japonica Fan, 1931
| |
異名[2] | |
|
分佈
特徵
背甲最長可生長至約17厘米,底甲有色彩鮮豔的花紋。背甲板邊緣呈鋸齒狀,背甲呈紅褐色,有顏色暗淡的斑紋,背甲和腹甲之間有鉸鏈位;腹甲呈黑色或黑褐色,腹甲邊緣的顏色是黃色的。
上齶前端的呈尖鉤,令牠們可以快速方便地捕獲獵物和用力咀嚼食物。頭部、頸部及四肢也有紅棕色的虛線。
幼龜孵化後,背甲長度可達3.5-3.6厘米。
分類
棲息
日本地龜棲息於原始林和次生林組成的低山常綠闊葉樹林,沿樹林的潮濕的山澗也會找到牠們的蹤跡。主要在陸地活動,夏天則多在水中活動。
雜食性動物,會吃昆蟲、陸生蝸牛、蚯蚓、植物的葉、芽、花蕾、果實等。
卵生形式繁殖,在人工飼養下每年6-8月可下蛋4-6個蛋,曾有案例顯示蛋會在7月孵化。
保育狀況
日本地龜數量已大幅減少,由於其棲息地的破壞,同時被被馬路上的汽車輾死和跌進路邊的溝裡而死。而人為因素則為引入的流浪狗、紅頰獴的入侵、及被人偷獵為寵物龜亦令其數量大幅下跌。同時,部分日本地龜會與黃緣盒龜雜交,令其基因變得不純正[4]。於1975年,日本把日本地龜納入天然紀念物之列。
其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參考
- ^ Asian Turtle Trade Working Group. Geoemyda spengler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2013年2月10日].
- ^ Fritz Uwe; Peter Havaš. Checklist of Chelonians of the World (PDF). Vertebrate Zoology. 2007, 57 (2): 222 [29 May 2012]. ISSN 18640-575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2-17).
- ^ Yasukawa, Yuichirou; Yuichirou Yasukawa and Hidetoshi Ota. Geoemyda Japonica Fan 1931 – Ryukyu Black-Breasted Leaf Turtle, Okinawa Black-Breasted Leaf Turtle (PDF). Chelonian Research Monographs (Chelonian Research Foundation). 2008-05-15, 5 (5): pp. 002.1–6 [2008-11-23]. ISSN 1088-7105. doi:10.3854/crm.5.002.japonica.v1.20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1-21).
- ^ Buskirk et al.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