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政區劃
此條目的內容與東京都區部条目矛盾。 (2024年3月8日) |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型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區町村(基礎型地方公共團體)兩大層級。現行制度是随着明治新政府于1871年实施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的,法源依據則是1947年施行的《地方自治法》。現今日本全國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即都道府縣),其下劃設1741個二級行政區(即市區町村)[1],包含市町村(主要依人口而定其為市、町或村)及特別區。
日本的地方政府基本上以行政區劃為基礎設置,稱為「地方公共團體」(日语:地方公共団体/ちほうこうきょうだんたい chihō kōkyō dantai */?)或「地方自治體」(地方自治体/ちほうじちたい chihō jichitai */?)。包括都道府縣、市區町村在內的各地方公共團體,其居民可以選舉自己的行政首長與地方議會議員。在市町村、特別區等二級行政區之下,還設有數種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的三、四級行政區劃,合稱為「町丁」。此外,部分人口龐大的市可依法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擁有若干都道府縣下放的政治權力;政令指定都市下設「區」,位階介於市與町丁之間,但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類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派出機關如街道辦事處),因此其行政首長不民選、也不設置議會。
概述
日本全國劃分為都、道、府以及縣,其下再設立市、町、村以及特別區,均為地方公共團體(地方自治團體),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公法人身分。都道府縣與町村之间尚有「郡」,在1920年代開始虛級化,雖然目前仍具備地址表記、廣域行政圈範圍、都道府縣議會選舉劃分等功能,但已不具備地方公共團體的功能。另外,部分偏遠地區、離島地區還會設立都道府縣的行政派出機關「支廳」,但在平成大合併後多改制並更名為「縣民局」、「振興局」等。
在都道府縣的數量上,目前都和道各有1個(東京都與北海道),府有2個(大阪府与京都府),縣有43個。
在市制度的演變方面,為因應大都市的產生,1956年創設政令指定都市制度(簡稱「政令市」),將一些原屬都道府縣的事務移讓給政令市。政令市之下劃設「區」(非地方公共團體),地址表記可省略縣名。截至2012年,日本全國總共有20個政令市。另外,也設置標準較低、不設「區」、但仍有較多自治權的中核市。在2000年至2015年,還設有自治權介於中核市與普通市之間的特例市;2015年後特例市法規廢除,原有的特例市可申請升格中核市,尚未申請的則仍保有過去特例市的權限並被稱為「施行時特例市」。
在更低層級,則有不屬於地方公共團體的兩個行政區劃等級。三級為町和大字,此町跟二級區劃市町村的町在法律上地位不同,並與大字合稱町字,為日本三級區劃的統稱。四級則有丁目、小字;大字小字通常設在較鄉村的地區。
類別
日本行政区划层级分类[註 1] | |||||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四級 | ||
1 都、1 道、2 府、43 县 | 158 支廳 (含不同名义,不一定有) |
23 特別區 | 町、大字 | 丁目、小字 | |
20 政令指定都市 | 175 行政區、0 綜合區[註 2] | ||||
772 市(含62 中核市、23 施行時特例市) | |||||
374 郡(虛級化) | 743 町、183 村 |
都道府县
ISO | 都道府縣 | 日本汉字 | 地方 | 市 | 區 | 郡 | 町 | 村 |
---|---|---|---|---|---|---|---|---|
JP-01 | 北海道 | 北海道 | 北海道 | 35 | 10 | 66 | 129 | 15[註 3] |
JP-02 | 青森縣 | 青森県 | 东北地方 | 10 | 8 | 22 | 8 | |
JP-03 | 岩手縣 | 岩手県 | 东北地方 | 14 | 10 | 15 | 4 | |
JP-04 | 宮城縣 | 宮城県 | 东北地方 | 13 | 5 | 10 | 21 | 1 |
JP-05 | 秋田縣 | 秋田県 | 东北地方 | 13 | 6 | 9 | 3 | |
JP-06 | 山形縣 | 山形県 | 东北地方 | 13 | 8 | 19 | 3 | |
JP-07 | 福島縣 | 福島県 | 东北地方 | 13 | 13 | 31 | 15 | |
JP-08 | 茨城縣 | 茨城県 | 關東地方 | 32 | 7 | 10 | 2 | |
JP-09 | 栃木縣 | 栃木県 | 關東地方 | 14 | 5 | 12 | ||
JP-10 | 群馬縣 | 群馬県 | 關東地方 | 12 | 7 | 15 | 8 | |
JP-11 | 埼玉縣 | 埼玉県 | 關東地方 | 40 | 10 | 8 | 22 | 1 |
JP-12 | 千葉縣 | 千葉県 | 關東地方 | 37 | 6 | 6 | 16 | 1 |
JP-13 | 東京都 | 東京都 | 關東地方 | 26 | 23[註 4] | 1 | 5 | 8 |
JP-14 | 神奈川县 | 神奈川県 | 關東地方 | 19 | 28 | 6 | 13 | 1 |
JP-15 | 新潟縣 | 新潟県 | 中部地方(甲信越) | 20 | 8 | 9 | 6 | 4 |
JP-16 | 富山縣 | 富山県 | 中部地方(北陆) | 10 | 2 | 4 | 1 | |
JP-17 | 石川縣 | 石川県 | 中部地方(北陆) | 11 | 5 | 8 | ||
JP-18 | 福井縣 | 福井県 | 中部地方(北陆) | 9 | 7 | 17 | ||
JP-19 | 山梨縣 | 山梨県 | 中部地方(甲信越) | 13 | 5 | 8 | 6 | |
JP-20 | 長野縣 | 長野県 | 中部地方(甲信越) | 19 | 14 | 23 | 35 | |
JP-21 | 岐阜縣 | 岐阜県 | 中部地方(东海) | 21 | 9 | 19 | 2 | |
JP-22 | 靜岡縣 | 静岡県 | 中部地方(东海) | 23 | 10 | 5 | 12 | |
JP-23 | 愛知縣 | 愛知県 | 中部地方(东海) | 38 | 16 | 7 | 14 | 2 |
JP-24 | 三重縣 | 三重県 | 近畿地方 | 14 | 7 | 15 | ||
JP-25 | 滋賀縣 | 滋賀県 | 近畿地方 | 13 | 3 | 6 | ||
JP-26 | 京都府 | 京都府 | 近畿地方 | 15 | 11 | 6 | 10 | 1 |
JP-27 | 大阪府 | 大阪府 | 近畿地方 | 33 | 31 | 5 | 9 | 1 |
JP-28 | 兵庫縣 | 兵庫県 | 近畿地方 | 29 | 9 | 8 | 12 | |
JP-29 | 奈良縣 | 奈良県 | 近畿地方 | 12 | 7 | 15 | 12 | |
JP-30 | 和歌山縣 | 和歌山県 | 近畿地方 | 9 | 6 | 20 | 1 | |
JP-31 | 鳥取縣 | 鳥取県 | 中国地方 | 4 | 5 | 14 | 1 | |
JP-32 | 島根縣 | 島根県 | 中国地方 | 8 | 5 | 10 | 1 | |
JP-33 | 岡山縣 | 岡山県 | 中国地方 | 15 | 4 | 10 | 10 | 2 |
JP-34 | 廣島縣 | 広島県 | 中国地方 | 14 | 8 | 5 | 9 | |
JP-35 | 山口縣 | 山口県 | 中国地方 | 13 | 4 | 6 | ||
JP-36 | 德島縣 | 徳島県 | 四国地方 | 8 | 8 | 15 | 1 | |
JP-37 | 香川縣 | 香川県 | 四国地方 | 8 | 5 | 9 | ||
JP-38 | 愛媛縣 | 愛媛県 | 四国地方 | 11 | 7 | 9 | ||
JP-39 | 高知縣 | 高知県 | 四国地方 | 11 | 6 | 17 | 6 | |
JP-40 | 福岡縣 | 福岡県 | 九州地方 | 28 | 14 | 12 | 30 | 2 |
JP-41 | 佐賀縣 | 佐賀県 | 九州地方 | 10 | 6 | 10 | ||
JP-42 | 長崎縣 | 長崎県 | 九州地方 | 13 | 4 | 8 | ||
JP-43 | 熊本縣 | 熊本県 | 九州地方 | 14 | 5 | 9 | 23 | 8 |
JP-44 | 大分縣 | 大分県 | 九州地方 | 14 | 3 | 3 | 1 | |
JP-45 | 宮崎縣 | 宮崎県 | 九州地方 | 9 | 6 | 14 | 3 | |
JP-46 | 鹿兒島縣 | 鹿児島県 | 九州地方 | 19 | 8 | 20 | 4 | |
JP-47 | 沖繩縣 | 沖縄県 | 九州地方(冲繩) | 11 | 5 | 11 | 19 |
地方
日本的都道府县按照地理方位、经济联系、居民意識等情况,划分为若干地方。最常见的是八大地方,即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中部地方因为范围宽广,群山阻隔,各县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又常细分为北陆、东海、甲信越等3个地方。中国、四国两大地方常被合称为「中四国地方」。九州地方因包含由數座群島構成的沖繩縣,又稱為「九州・沖繩地方」。
注釋
參考資料
- ^ [総務省|地方自治制度|広域行政・市町村合併.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総務省|地方自治制度|広域行政・市町村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