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毅
景毅(?年—?年),字文堅,廣漢梓潼縣人。[1][2]東漢末年蜀地名士,為官清廉且勤政愛民,受到當地人的愛戴,官至益州太守。
生平
年輕時廣漢太守丁羽看重他的才幹而舉他為孝廉,後當朝司徒認為他有能力處理特別棘手的事務,先後委任他為瀏陽侯相、高陵令。景毅在任期間十分注重當地的文化教育,並以禮義教育人民。頗受當地人民愛戴,因政績顯著而升至侍御史。
景毅十分敬重東漢名臣李膺,故將其子景顧送到李膺門下拜師學禮。後李膺在黨錮之禍時遭宦官殺害,李膺門人也遭受牽連,但宦官掌握的李膺門人名單中唯獨漏了景顧,而讓景毅、景顧父子幸免於難,但景毅卻說:「我本來就是仰慕李膺的賢明,才讓兒子拜他為師,豈可以因漏掉自己名字而苟安!」於是自己上表請求免官歸鄉,此舉受到時人稱讚。[3]
後景毅被任命為武都令,前益州太守李顒死後益州再次發生叛亂,東漢朝廷只好升遷景毅為益州太守[4]。在景毅即將離開武都時,武都人民依依不捨為景毅的離開而痛哭流涕,甚至700人送他到沮縣,300人送他到白水縣。景毅就任益州某郡太守時減輕當地人民負擔並恢復生產,亦安定當地社會秩序,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而讓三府上表推薦他做議郎,但他有感於東漢朝政腐敗而決定辭官。後益州州牧劉焉上任時上表拜其為都尉。景毅生前討厭淫祠,曾向子孫們訓話「我只有希望你們修善做禱告,心存仁義作為祈福,如此而已。」八十一歲逝世。[5]
子
評價
- 《華陽國志》:文堅亟哉,南面懷民。
參考來源
- ^ 《太平御覽/卷二百六十八》:景毅,字文堅,梓潼人。
- ^ 《説郛/卷五十八下》:景毅,字文堅,梓潼人。
- ^ 《後漢書·黨錮列傳》:時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顧為膺門徒,而未有錄牒,故不及於譴。毅乃慨然曰:「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歸,時人義之。
- ^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靈帝熹平五年,諸夷反叛,執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剋。朝議以為郡在邊外,蠻夷喜叛,勞師遠役,不如弃之。太尉掾巴郡李顒建策討伐,乃拜顒益州太守,與刺史龐芝發板楯蠻擊破平之,還得雍陟。顒卒後,夷人復叛,以廣漢景毅為太守,討定之。毅初到郡,米斛萬錢,漸以仁恩,少年閒,米至數十云。
- ^ 《華陽國志》:景毅,字文堅,梓潼人也。太守丁羽察舉孝廉,司徒舉治劇,為瀏陽侯相、高陵令。立文學,以禮讓化民。遷侍御史,上計吏守闕請之,三年不絶。以子顧師事少府李膺,膺誅,自免。久之,拜武都令,遷益州太守。上事吏民涕泣送之,至沮者七百人,白水縣者三百人。值益州亂後,米鬥千錢。毅至,恩化暢洽,比去,米鬥八錢。鳩鳥巢其聽事,孕育而去。三府表薦,徵拜議郎,自免歸。州牧劉焉表拜都尉。為人廉正,疾淫祠,敕子孫惟修善為禱,仁義為福。年八十一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