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班揚

(重定向自本仁約翰

約翰·班揚[1](英語: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又譯本仁約翰英格蘭基督教作家、佈道家,著作《天路歷程》可說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學出版物。

約翰·班揚
出生(1628-11-28)1628年11月28日
英格兰贝德福德1
逝世1688年8月31日(1688歲—08—31)(59歲)
英格兰倫敦
職業作家,传教士
體裁基督教小说,布道
代表作天路歷程

生平

 
班揚的出生地

1628年,約翰·班揚生於英格蘭東部區域貝德福郡的小鎮伊律斯圖英语Elstow(Elstow)。他出身卑微,所受的教育僅使他具備基本的讀說能力。[2]他早年跟著做為補鍋匠的繼父到處經商,並且在英王查理一世的國會軍隊中服役三年(1644 - 1647)以鎮壓清教徒革命。1649年,他與一位敬虔的女子瑪莉(Mary)結婚;雖然瑪莉沒有什麼嫁妝,她帶來的兩本書:貝理主教英语Lewis Bayly所著《敬虔的實踐》(The Practice of Piety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登特(Arthur Dent)的《平民步上天國的路程》(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班揚深受這兩本書所影響,他開始過著敬虔的生活。

1653年,於奧斯河受浸加入該郡的浸信會的會友,經吉福牧師(Rev. John Gifford)的教導,1655年,班揚便即成為教會的執事並開始講道。他深信浸禮是信仰告白,是浸信教會史上的名牧之一,但因為他不遵奉教會體制,所以亦自認為是公理宗信徒。

1656年,妻瑪莉去世,他搬到貝德福德,1659年,再娶妻依利沙伯。

反對貴格會

班揚強烈地反對貴格會的教義並且在1656至1657年間與該派許多領袖進行書面上的辯論;班揚出版的第一本小冊子《福音真理之開解》(Some Gospel Truths Opened)即在抨擊貴格會的信條,英國貴格會信徒領袖愛德華·伯羅英语Edward Burrough則以《平安福音之真實信仰(The True Faith of the Gospel of Peace)》回應;為了反駁伯羅的小冊,班揚接著又出版了《辯證福音真理之開解(A Vindication of Some Gospel Truths Opened)》,伯羅則不甘示弱地以《真理明證(Truth Witnessed Forth)》答覆他。而後貴格會創始人乔治·福克斯介入這場口角,並為駁斥班揚的論述而出版了《揭露大淫婦之謎(The Great Mystery of the Great Whore Unfolded)》。

入獄

1660年王室復辟,查理二世成為英格蘭及愛爾蘭的國王。查理二世為了鞏固王權及國教會的權威,有意壓制非國教會的各教會(被稱為自由教會),禁止未獲得國教會所發執照者講道。西元1658年班揚被指控無照講道,然而他仍然繼續講道直至1660年11月被捕的前夕;被捕班揚被關入貝德福德郡監獄,如答應今後不再講道,禁錮三個月後可釋放,但他始終不肯,遂被囚禁6年。經短期釋放後再度被捕,直至1672年王下達「信教寬容令」(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始獲釋,前後繫獄12年。

班揚在獄內,從事製飾帶(Laces)的工作,勉強養活家族。所勤讀的就是《聖經》及《福克斯的殉道者列傳》(奧秘,日夜和基督祈禱對話,靠無形無像但永存的神而得John Fox Book of Martyrs)。他背誦聖經、深諳其安慰,他也分享福音給獄友,並撰文著書。他的告白體自傳《對罪魁的豐盛恩惠》(Grace Abounding the Chief of Sinners),就是在獄內所完成的。《天路歷程》的首部,也在出獄前就開始撰寫,直至1677年始刊行(其第二部出版於1684年,見天路歷程第二卷)。

在班揚獲釋的那個月他成為貝德福德郡浸信會牧師,牧會共18年其間一度再被捕,1675年3月間,他又再次因講道而入獄(因為查理二世撤銷了宗教特赦宣言)(1673年王收回「信教寬容令」),被監禁於大烏茲河石橋邊的鎮監獄內,六個月後班揚重獲自由,並且由於他的聲望而不再受牢獄之災所擾。

 
約翰·班揚的墳墓,位於英國倫敦;攝於2006年1月

《天路歷程》

班揚初入獄的十二年裡他就開始寫《天路歷程》,大約在他第二段刑期間完稿。上卷於1678年時在倫敦出版,而下卷則於1684年出版;最早的上下卷合訂本於1728年出版。《天路歷程》為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宗教寓言文學,並且被廣泛地翻譯至其他語言,賓威廉最早將之意譯成中文版,後來出現更多的譯本。

《天路歷程》首部是靈程經驗的寓意文學。有一「墮落者」,逃出「毀滅之城」,遇十字架,而成了「基督徒」。一路訪尋「天城」,途中遇各種各色的人物(如,智仁勇、心慈、敬虔、無知、善殺、弱質……)、狀況(如失望泥沼、浮華世界、疑惑城等)、危險與各種考驗,戰勝魔王……到達快樂山與天城。)《天路歷程》第二部是姊妹作,也可以說是續篇,是「基督徒」的妻子尋訪天城的歷程。

另有一卷出版於1693年的《從今世至來生之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from This World to That Which Is to Come)》,假稱出自班揚之手,後於1852年再版。

其他著作

班揚的著作甚豐,除《天路歷程》、自傳《豐盛恩惠》外,另兩作品本的銷路也不錯:寓言《失而復得的靈魂之城英语The Holy War》(1682,Holy War)、《惡人的生死》(1680,The Life and Death of Mr. Badman)。還有《聖城·新耶路撒冷》(The Holy City, or the New Jerusalem)等等全集的出版。

在自傳《豐盛的恩典》(1666,Grace Abounding)中,班揚描述自己放蕩的年少光陰;但是似乎沒有明顯的跡象證明他比他的鄉鄰們要來的糟糕:口出穢言是班揚唯一具體記述的嚴重過犯,其他則是諸如跳舞及鳴鐘之類的小事。因著班揚過人的想像力以及他對不敬虔與粗言穢語等行為的默想,他栩栩地體會到這些言行可能造成的諸般危險;尤有甚者,班揚為「不能被赦免的罪」以及自己已然犯此罪的想法所困擾,他持續地聽到有個聲音催促他去「出賣基督」並且被可怕的異象所折磨;在幾次靈性上的衝突之後,班揚從他掙扎的光景中逃脫了出來,並且轉而成為一位熱切又堅定的信徒。他於1653年受浸水禮

這本冗長而完全繞著班揚生平在打轉的書,原本可能會讓人感覺太過自誇,不過他寫作這本書的本意卻僅是想高舉基督徒對恩典的概念,並希望能安慰到那些與他有著同樣經驗的人。

過世

班揚在前往倫敦的路途上,因淋雨而得了嚴重的普通感冒並且發燒,1688年8月31日他因高燒未退在朋友家中過世。他被葬在倫敦邦希田園英语Bunhill Fields的墓園之中。

参考文献

  1. ^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第434頁,「Bunyan, John」條。
  2. ^ 約翰·班揚。《天路歷程》。林以恆譯。[台灣新店:主流出版,2010],封面底頁。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