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偉
香港學者
此條目類似自傳,或內容主要由條目所述的當事人或當事方編寫。 (2022年6月1日) |
朱耀偉(CHU, Yiu Wai Stephen,1965年9月28日—),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香港研究課程總監。
生平
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助教(1989年至1992年)。其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文學批評(詩話、詞話)、當代文學、文化理論、香港流行歌詞研究、比較文學批評、後殖民主義、全球化與中國/香港文化論述、(後)殖民香港法律文化研究。著有《後東方主義》、 《當代西方批評 論述的中國圖像》、《他性機器?後殖民香港文化論集》、《香港流行歌詞研究》、《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 隊組合研究》、《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香港文學@文化研究》(與張美君合編)、《本土神話:全球化年代的論述生產》、《音樂敢言之二:香港「原創歌運動」研究》、《香港的當勞化 徘徊獅子山下尋找信望愛》Donaldization of Hong Kong;論文散見《清華學報》、《中外文學》、《當代》、《思與言》、《中山人文學報》、《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等。
學歷
- 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Ph.D.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89年-1993年)
- 美國三藩市州立大學文學碩士(M.A.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1988年-1989年)
-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英國語文文學學士(B.A. (Hons) in English,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84年-1988年)
- 喇沙書院
著作
書籍
- 《香港流行文化的(後)青春歲月》 香港:中華書局,2019年。
- Lost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 《繾綣香港:大國崛起與香港文化》(Bound to Hong Kong Culture)。香港:匯智出版,2012年。
-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I & II(A Study of Hong Kong Cantopop Lyrics I & II)。香港:亮光文化,2011年。
- 《香港歌詞八十談》(與黃志華合著)(Eighty Talks on Hong Kong Popular Lyrics)。香港:匯智出版,2011年。
- 《後九七香港流行歌詞研究》(與梁偉詩合著)(A Study of Post-1997 Cantopop Lyrics)。香港:亮光文化,2011年。
- 《文化研究60詞》(與陳英凱、朱振威合著)(60 Keywords in Cultural Studies)。香港:匯智出版,2010年。
- 《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與黃志華、梁偉詩合著)(The Way of Hong Kong Lyricists)。香港:匯智出版,2010年。
- Contemporary Asian Modernities: Transnationaltiy, Interculturality, Hybridity(co-edited with Eva Man), (Bern: Peter Lang, 2010]]。
- 《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Lyrics of Your Lif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ong Kong Cantopop)。香港:三聯書店,2009年。
- 《香港流行歌詞導賞》(與黃志華合著)(Guided Interpretation of Hong Kong Popular Lyrics)。香港:匯智出版,2009年。
- 《香港的當勞化 徘徊獅子山下尋找信望愛》(Donaldization of Hong Kong)。香港:文化會社出版社,2007年。
- 《虛擬後樂園:透視電腦遊戲文化》(與陳潔詩合著)。香港:天窗出版社,2005年。
- 《愛恨地球村:透視全球化現象》(Perspectives on Globalization)。香港:天窗出版社,2005年。
- 《越界光影:香港電影讀本》(Between Home and World: A Reader in Hong Kong Cinema)(與張美君合著)。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
- 《音樂敢言之二: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A Study of the "Original Songs Campaign" in Hong Kong)。香港:Bestever,2004年。
- 《本土神話:全球化年代的論述生產》(The Local Myth: Discursive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ra)。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
- 《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A Study of the "Chinese Songs Campaign" in Hong Kong))。香港:匯智出版社,2001年。
- 《香港文學@文化研究》(Hong Kong Literature and/as Cultural Studies) (與張美君合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年。
- 《中國作家與宗教》(編)(Chinese Writers and Religion)。香港:中華書局,2001年。
- 《以法之名:後殖民香港法律文化研究》(In the Name of Law: Postcolonial Hong Kong Legal Culture) (與冼偉文合著)。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
- 《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隊組合研究(1984-1990)》(The Days of Glory: 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 Bands/Groups)。香港:匯智出版社,2000年。
- 《香港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 Lyrics: The Mid 70s to the Mid 90s)。香港:三聯書局,1998年。
- 《他性機器?後殖民香港文化論集》(Otherness Machine? Essays o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Culture)。香港:青文書屋,1998年。
- 《當代西方批評論述的中國圖像》(The "China"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Critical Discourse) 。台北:駱駝出版社,1996年。
- 《後東方主義:中西文化批評論述策略》(Post-Orientalism: Tactics of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Critical Discourse)。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
- 《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編譯)(Contemporary Western Theories of Literary Criticism)。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論文
-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Identity in Hong Kong Cantopop," Perfect Beat: The Pacif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Contemporary Music and Popular Culture Vol 7 No 4 (Jan 2006): 32-51.
- 〈一位文化精英的自我反省:讀《我這一代香港人》〉,《明報月刊》(2005年8月),頁109-110。
- "Hybridity and (G)local Identity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Cinema,"in Sheldop Lu and Emilie Yeh eds., Chinese-Language Film: Historigraphy, Poetics, Politics.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pp. 312-328.
- 《早期香港新浪潮電影:「表現不能表現的」》,羅貴祥、文潔華編:《雜嘜時代:文化身份、性別、日常生活實踐與香港電影1970s》(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頁195-209。
- 《九十年代香港文化研究:體制化及其不滿》"Hong Kong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1990s: Insitution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第26 期(秋/冬 2003): 81-102.
- 《人地不宜:悼薩伊德》,《E+E》(香港:牛棚書院)第8 期(2003 年秋),頁9-13。
- 《香港各大學現當代文學研究單位簡介》,《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第217期(2003年11月),頁49-51。
- 《後人類論述與世界公義》,《當代》(台北:合志文化事業)第191 期(2003 年7 月),頁110-125。
-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創作新與舊──從七十年代說起》,《第四屆香港文學節論稿匯編》(香港:香港藝術發展局,2003),頁180-200。
- 《香港流行歌詞的價值衝突與(不)調和》,《思》(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第83 期(2003 年1 月),頁9-14。
- "Developing Local Pop Songs in Hong Kong: A Study of the 'All Cantopop Music Station' Format," 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Incorporating Culture & Policy (Brisbane: Griffith University) No.105 (November 2002): pp.147-162.
- "Postcolonial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Social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Social Practice (New York and Oxford: Berghahn Books), 46:2 (Summer 2002): pp.148-156.
- 《全球化年代的後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Hong Ko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5 (Spring 2002): 153-175.
- 〈再讀《人間詞話》:從西方文論看王國維的境界說〉"Rereading Renjian Cihua: Examining Wang Guowei's Notion of Jingjie in the Light of Modern Literary Theories," 《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台北:學生書局)第1期(2002年6月)頁159-182。
- 《全球化年代的後殖民研究》,《社會理論學報》(香港:香港理工大學)第5卷第1期(2002年春),頁153-175。
- 《誰的中國性:九十年代兩岸三地的後殖民研究》"Whose Chineseness? Postcolonial Studies in the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in the 1990s,"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第19期(2001年春/夏),頁135-158。
- "(In)Authentic Hong Kong: The '(G)Local' Cultural Identity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Cinema," Post Script (Jacksonville: Post Script, Inc.) 20 (June 2001): 148-160.
- 《(不)真實香港:後殖民香港電影的全球/本土身分》"(In)Authentic Hong Kong" (Chinese Version),《中外文學》(台北:台灣大學外文系)第29卷第10期(2001年3月),頁6-18。
- 《Band History:從披頭四到LMF》(與蔡偉民合著),馬傑偉編:《出賣LMF:粗口音樂檔案》(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頁167-176。
- 《流行曲與偶像文化》,突破機構編:《傳媒及資訊意識教育》(香港:突破出版社,2001),頁168-169。
- "Postcolonial Law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Case of Hong Kong," (co-authored with Sin Wai 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London: Academic Press) 28 (Dec. 2000): 291-309.
- Hong Kong, Culture, Cyberspace 《香港.文化.網》(Ed.). Cyber Culture Express (Published by Hong Kong Culture and Society Programme,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 1(Dec. 2000).
- 《全球化年代的國族論述:從後國族意識到中國論述》"Nationalist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Globalism: From Post-Nationalism to Chinese Discourse," 《思與言》(台北:思與言雜誌社)第38卷第1期(2000年3月),頁185-218。
- 《小城大說:後殖民敘事與香港城市》"Grand Narrative of a Small City: Postcolonial Narratives and Hong Kong City", ,龔鵬程、黎活仁等主編:《方法論與中國小說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0),頁403-424。
- 〈全球化城市的本土神話:《玻璃之城》的香港圖像〉"A Local Myth in a Global City: The 'Hong Kong'in 'City of Glass,'"《中外文學》(台北:台灣大學外文系)第28卷11期(2000年4月),頁50-63。
- 《同途殊歸:八十年代香港的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Hong Kong in the 1980s," ,劉漢初、黃耀堃、龔鵬程、黎活仁編:《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台北:學生書局,2000),頁273-300。
- 《反放逐的書寫:試論柏楊小說的「放逐」母題》"Writing as Anti-Exile: The 'Exile' Motif in Bo Yang's Novels," ,黎活仁等主編:《柏楊的思想與文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頁551-575。
- 《流行曲》,突破機構編:《傳媒教育教材套(二)進階本》(香港:突破出版社,2000),頁9-13。
- 《流行曲》,突破機構編:《傳媒教育教材套(二)初階本》(香港:突破出版社,2000),頁9-13。
- 《世紀末詞話》,《仙人掌》(2000年5月),頁54-56。
- 《全球化論述生產年代的中國圖像》"The 'China' in the Age of Globalized Discursive Production," ,《清華學報》(新竹:清華大學)新29卷第3期(1999年9月),頁233-260。
- "In the Name of Law: Legality and Morality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co-authored with Sin Wai 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London: Academic Press) 27 (June 1999): 185-205.
- 《五四的反思:從現代到後現代》"Reflections on The May-Fourth: From Modern to Postmodern,",《中外文化與文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第六期(1999年8月),頁30-33。
- 《香港流行歌詞中的「香港」本土意識》"The Local Consciousness in Hong Kong Popular Lyrics,",龔鵬程、黎活仁主編:《香港新詩的「大敘事」精神》(嘉義:佛光大學出版社,1999),頁275-304;濃縮版本載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頁268-275。
- 《是王菲還是林夕?》,《仙人掌》(1999年4月),頁94-96。
- 《以法之名:後殖民香港的法理、道德與公共論述》(與洗偉文合著),《當代》(台北:合志文化事業)第132期(1998年8月),頁118-125;第133期(1998年9月),頁124-131。
- 《香港流行歌星小傳》共103則,《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香港:三聯,1998)。
- "Whose Rule of Law? Rethinking Postcolonial Hong Kong Legal Culture," (co-authored with Sin Wai Man), Social and Legal Studies (London: Sage) 7 (June 1998): 147-169.
- 《全球化年代的知識生產》"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中外文化與文論》(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第四期(1997年12月),頁66-81。
- 〈愛與痛的邊緣:淺論潘源良的《醉生夢》〉,《仙人掌》(香港: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試刊號,頁94-96。
- 《書評 - 原始情欲:視象性、性、人種誌與當代中國電影》,《人文中國學報》(香港:香港浸會大學)第三期(1996年12月),頁225-232。
- 《在香港談後殖民論述》"Talking about Postcolonial Discourse in Hong Kong,",《中外文化與文論》(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第二期(1996年10月),頁27-30。
- "The Other Territories: On the Meaning of the Other Discourse in the Cultural Periphery," Sun Yat-sen Journal of Humanities (Kaohsiu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4 (Jan. 1996): 127-148.
- 《後殖民香港中文的省思》,《1997與香港中國語文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1996),頁159-168。
- "The Politics of Marginality: Rethinking the Territorialization of the Other Discourse," Shue Yan Journal of English/Cultural Studies (Hong Kong: Shu Yan College) 1 (Fall 1995): 1-18.
- "Between Legal and Cultural Colonialism: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of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in Hong Kong," Tamkang Review (Taipei: Tamkang University) XXV (Spring and Summer 1995): 49-88. (co-authored with Sin Wai Man)
- 〈書評 -《中國文學思想選讀》〉,《人文中國學報》(香港:香港浸會大學)第一期(1995年4月),頁313-324。〈當代批評論述中的「空間化」迷思〉,《當代》(台北:合志文化事業)第103期(1995年1月),頁14-25。
- 《慧力的切入點》,《台灣新聞報》(1995年5月7日),第26版。
- 〈操斧伐柯:試論《文賦》所帶出的詮釋矛盾〉,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論文集》(台北:文史哲,1994),頁495-504。
- 《她者.中國.影象文化》,《當代》(台北:合志文化事業)第98期(1994年6月),頁120-133。
- "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from the West: Three Exemplary Positions," Tsing-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Hsinchu: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New Series Vol.23 (Sept. 1993): 287-340.
- 〈含混.並置.後殖民:從《暗戀(·)桃花源》想起〉"Ambiguities, Juxtaposition, Postcolonial," ,《中外文學》(台北:台灣大學外文系)第21卷12期(1993年5月),頁93-103。
- 《從東方主義的脈絡看中國:論述中國批評家的中國觀》,《當代》(台北:合志文化事業)第85期(1993年5月),頁48-61。
- "Interpretation, Textuality, Paradox: From Reading Hermeneutics' Reading to a Chinese Hermeneutics," Tamkang Review (Taipei: Tamkang University) XXII (Autumn 1991 - Summer 1992): 341-371.
- “The Significance Beyond Languag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Critical Pursuit(Hong Kong: Critical Pursuit) 2 (1991), pp.53-75.
編輯
- 編輯委員,《漢學研究集刊》(香港大學中文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及阿伯特大學東亞系聯合出版)。
- 編輯委員,《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香港大學中文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阿伯特大學東亞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廣東中山大學中文系、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輔仁大學中文系及成功大學中文系聯合出版)。
- 編輯委員,《方法論與中國小說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0。
- 編輯委員,《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台北:學生書局,2000。
- 編輯委員,《柏楊思想與文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
- 編輯委員,《香港新詩的大敘事精神》,嘉義:佛光大學出版社,1999。
訪問
- 人物訪問: 本土文化的出路——訪問朱耀偉教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