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文庙

(重定向自泮池 (镇海学宫)

29°57′29″N 121°42′55″E / 29.957990°N 121.715219°E / 29.957990; 121.715219

镇海口海防遗址
泮池(裕谦殉难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4-0140-3-062
认定时间1996年
孔庙大成殿
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招宝山街道鼓楼东路60号
时代民国
认定时间2000年12月

镇海文庙又名镇海学宫,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原镇海县城)东北,大部与今镇海中学范围重合,是旧时镇海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学宫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后屡次重建,现尚存砚池、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1]。镇海文庙泮池为鸦片战争时钦差大臣裕谦殉国之处,因而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镇海口海防遗址项目[2],而大成殿则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3]

历史

 
清光绪五年(1879年)《镇海县志》学宫图
 
民国二十年(1931)《镇海县志》文庙图

镇海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距离县衙二十步,最初仅为先圣殿。崇宁年间,推行太学三舍法,文庙因此扩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文庙毁于金兵南侵。绍兴八年(1138年),文庙在距离县衙东北半里的现址再次新建。庆元元年(1195年),重建大成殿和明伦堂。嘉定四年,建立育英、养贤、升俊、达材四斋,同时在泮池上新建石桥,桥外设立重门,并于戟门内设立左右两庑。元延佑五年(1318年),在泮池西修建杏坛和文昌祠,又在杏坛东侧修建光霁亭。明正统年间,重建大成殿并维修明伦堂。成化六年(1470年),在大成殿两旁建东西两庑。弘治初年,文庙东侧开辟射圃。嘉靖十六年(1537年),文庙进行大修,扩建明伦堂,增建号舍,此后文庙多次重修[4]

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文庙毁于台风,七年后重新建成大成殿及两庑、戟门。三年后,新的明伦堂、尊经阁建成,为二层建筑,上为尊经阁,下为明伦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换大成殿的松木栋梁为杉木,同时截短尊经阁的栱,使建筑略低于大成殿,同时修葺明伦堂、门庑和啓圣宫。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风雨刮倒棂星门、戟门并对大成殿造成了破坏,此后由于资金原因,经过多年方才修复。雍正四年(1726年),建忠孝、节义二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台风暴雨毁坏大成殿和乡贤祠等建筑,当年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县人集资大修大成殿、大成门等建筑,并疏浚泮池[4]。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科举后,县学停办[5]

1937年,县人重修大成殿,将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1945年年底,镇海县立中学(即今镇海中学)在文庙复校。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8年,文庙被工厂占据,至1987年复归镇海中学所有,1990年6月修复大成殿、大成门和泮池[6]

现存建筑

砚池

砚池位于招宝山饭店内,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7],周长98米,面积617平方米,由条石错砌而成,四周设栏板、望柱,两头设石狮,池壁上有石质龙头用于注水。池东侧原有文笔峰,已毁[8]

泮池

泮池建于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嘉定四年(1211年)建三桥于其上,此后历代均有修缮。泮池呈半月形,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占地总面积145平方米[2],外设石砌栏板[9]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41年10月10日,镇海城陷,钦差大臣裕谦在此投池殉国,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最高级官员[10]

大成门

大成门位于泮池后方,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1989年由镇海中学再次修缮[11]。建筑为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建筑,架构为穿斗式,五檩七柱[12]。旧时大成门左右有名宦祠和乡贤祠各三间[13],今已不存。

大成殿

大成殿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14]。1937年由县人捐资重修,柱、枋等构件均被替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文化大革命时,大成殿曾被一家集体企业占据,1987年1月工厂腾退[15],1989年镇海中学再修大成殿[5]。现有建筑占地面积580平方米,高17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深四间,梁架为五架前后双步梁,四周有回廊,廊柱为仿木钢筋混凝土。大成殿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期间将领商议军务的场所[3]

文昌祠

文昌祠最初建于泮池西侧,后重建于梓荫山。清代曾在阁内设置火攻局。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曾在此改进火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祠毁[16],1911年重建并更名为梓荫阁,抗日战争时期又毁。现有建筑为镇海中学于1991年复建,匾额为沙孟海题写[17]

保护

外部圖片链接
  镇海口海防遗址(泮池)保护区划图,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9日

镇海文庙是宁波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两座孔庙之一[1]。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庙被一集体工厂占据,大成门、大成殿遭到破坏。至1987年,工厂将土地退还镇海中学[15]。1989年,镇海中学耗资23万元人民币对大成门、大成殿、泮池进行维修,于1990年竣工[11]。1989年12月12日,泮池随招宝山等海防遗迹一起以“镇海口海防遗迹”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5],并于1996年以“镇海口海防遗址”的名义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大成殿于2000年12月被列入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3]。砚池于1996年11月被公布为文物保护点[8]

参考资料

  1. ^ 1.0 1.1 黄定福. 宁波的孔庙与学宫:旧时的宁波就有8座孔庙学宫. 中国宁波网. 2013-08-04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2. ^ 2.0 2.1 2.2 镇海口海防遗址.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2006-01-04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3. ^ 3.0 3.1 3.2 3.3 孔庙大成殿. 镇海区文管办. 2005-12-30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4. ^ 4.0 4.1 王荣商 (编). 卷十 学校上. 镇海县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国二十年. 
  5. ^ 5.0 5.1 5.2 第二十四编 文化 新闻. 镇海县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 ISBN 7-5000-0425-7. 
  6. ^ 镇中简史. 浙江省镇海中学.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7. ^ 民国二十年《镇海县志卷十 学校上》:十二年,署县事陆玉书重浚砚池,并修石栏,移文笔峰于砚池前。
  8. ^ 8.0 8.1 砚池. 镇海区文管办. 2005-12-30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9. ^ 民国二十年《镇海县志卷十 学校上》:距门前丈余为泮池,缭以石砌,跨以石桥三,中左右各筑石路曰甬道。
  10. ^ 泮池. 浙江省镇海中学.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7). 
  11. ^ 11.0 11.1 大成殿. 浙江省镇海中学.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7). 
  12. ^ 严水孚 (编). 第三部分 檐楯. 《镇海古建筑艺术集锦》.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4. 
  13. ^ 民国二十年《镇海县志》:庭尽为门三,门各二扉,额曰大成门。门东为名宦祠三间,又东一间为弄,三间为更衣厅,门西三间为乡贤祠,又西为弄一间,为更衣厅三间。
  14. ^ 民国二十年《镇海县志卷十 学校上》:十四年七月,飓风淫雨,大成殿倾圮,两庑、戟门暨崇圣、乡贤祠多损坏,令王梦弼同教谕邵向荣,训导叶元碧重修……二十二年,邑人盛炳纬等集资修大成殿……
  15. ^ 15.0 15.1 吴善清. 教育战线的开拓者——记何性善. 绍兴文理学院校友总会. 2010-04-03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16. ^ 民国《镇海县志卷十 学校上》:文昌祠旧址在泮池西,久圮,后重建于梓荫山上,清光绪三十四年冬燬
  17. ^ 梓荫阁. 浙江省镇海中学.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