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舞曲
(重定向自流行舞蹈音乐)
流行舞曲(英語:Dance-pop)是一種流行音樂流派,起源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它通常是針對夜店準備的快節奏音樂,目的是便於跳舞,但也適用於當代流行電台。它是由舞曲和流行的結合發展而來的,同時受到了迪斯科[3]、後迪斯科[4]和合成器流行的影響[2],它通常具有強勁的節拍和輕鬆、簡單的歌曲結構[3],和更自由形式的舞曲流派相比,它通常更類似於流行音樂,同時強調旋律和抓耳的曲調[3]。總體而言,儘管有一些著名的例外,該流派是傾向於受製作人驅動的[3]。
流行舞曲 Dance-pop | |
---|---|
風格起源 | |
文化起源 |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美國和英國 |
衍生形式 | |
融合類型 | |
青少年流行 | |
其他主題 | |
流行舞曲以兼收並蓄而聞名,它借鑒了其他流派的影響,這些流派因製作人、藝人和時代而不同。包括當代節奏藍調、浩室、出神、鐵克諾、電子流行、新傑克搖擺、放克和流行搖滾。
流行舞曲是一種流行的主流音樂風格,有許多藝人和團體演繹這種流派。著名藝人包括雪兒、瑪丹娜、布蘭妮·斯皮爾斯、凱莉·米洛、克莉絲汀·阿奎萊拉、辣妹合唱團、寶拉·阿巴杜、新好男孩、邁克爾·傑克遜、超級男孩、珍妮佛·羅培茲、珍妮·傑克遜、威肯、喬喬·西瓦、蕾哈娜、泰勒絲、席琳娜·戈梅茲、凱蒂·佩芮、女神卡卡和亞莉安娜·格蘭德。著名華人藝人包括梅艷芳、郭富城、杜德偉、草蜢、李玟、鄭秀文、陳慧琳、蔡依林、蕭亞軒、羅志祥和潘瑋柏。
特徵
流行舞曲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顯著特徵:
參見
參考資料
- ^ Interview With David Guetta: Where Pop Music Meets Dance Music. The Huffington Post. [19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 ^ 2.0 2.1 Glenn Appell, David Hemphill. American popular music: a multicultural history.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2006: 423 [12 May 2012]. ISBN 01550622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The 1980s brought the dawning age of the synthesizer in rock. Synth pop, a spare, synthesizer-based dance-pop sound, was its first embodiment.
- ^ 3.0 3.1 3.2 3.3 Dance-pop. AllMusic. 30 October 2011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Smay, David & Cooper, Kim (2001). Bubblegum Music Is the Naked Truth: The Dark History of Prepubescent Pop, from the Banana Splits to Britney Spears: "... think about Stock-Aitken-Waterman and Kylie Minogue. Dance pop, that's what they call it now — Post-Disco, post-new wave and incorporating elements of both." Feral House: Publisher, p. 327. ISBN 0-92291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