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足獸科
溝足獸科(學名:Brithopodidae)是合弓綱獸孔目恐頭獸亞目的一科,主要生存於二疊紀中期的俄羅斯,大部分是肉食性動物。目前溝足獸科被視為是一個並系群,多被安蒂歐獸類所取代。
溝足獸科 化石时期:
| |
---|---|
溝足獸的想像圖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合弓綱 Synapsida |
演化支: | 獸孔類 Therapsida |
演化支: | 真兽孔类 Eutherapsida |
亚目: | †恐头兽亚目 Dinocephalia |
演化支: | †安蒂歐獸類 Anteosauria |
科: | †溝足獸科 Brithopodidae Efremov, 1954 |
属 | |
|
特徵
溝足獸科是群原始的恐頭獸類動物,在獸孔目中的演化位置相當原始。在1965年,俄羅斯古生物學家Peter Chudinov發現彼爾姆州奧喬爾地區的溝足獸科,類似同時代、同地區的漸衰鱷、巴莫鱷、始巨鱷,但較為衍化。溝足獸科的頭顱骨非常類似早期巴莫鱷亞目的頭顱骨。溝足獸科的顳顬孔(Temporal fenestrae)相當大,有更多空間可容納下頜肌肉,產生更大的咬合力。頭顱骨中線有較明顯的稜脊,可供下頜肌肉附著。溝足獸科的門齒大而尖銳、犬齒長、頰齒銳利,顯示牠們是肉食性動物。溝足獸科的顱後骨骼類似盤龍目的楔齒龍類,但四肢步態較為直立。
分類歷史
在1954年,伊凡·埃夫雷莫夫(Ivan Yefremov)建立溝足獸科(Brithopodidae),以包含發現於俄羅斯彼爾姆州地區的大型肉食性獸孔目動物。
在1962年,Everett C. Olson認為溝足獸科與恐頭獸亞目的草食性貘頭獸下目沒有接近親緣關係,而是麗齒獸類、其他獸齒類的近親。於是Everett C. Olson建立始獸齒類(Eotheriodontia),包含溝足獸科、漸衰鱷科、巴莫鱷科。但其他研究人員沒有接受這個分類法。
在1963年,Lieuwe Dirk Boonstra命名安蒂歐獸時,同時建立安蒂歐獸科,將溝足獸科的數個屬改歸類於安蒂歐獸科,但仍保留多特羅龍獸與大部分俄羅斯物種。Lieuwe Dirk Boonstra也提出溝足獸科與安蒂歐獸科是遠親,而巨形獸科較為原始。
在1986年,James A. Hopson與Herbert Barghusen首次將親緣分支分類法應用於獸孔目研究,他們建立安蒂歐獸類演化支,同時提出溝足獸科與安蒂歐獸科的範圍相同。他們所建立的安蒂歐獸族(Anteosaurini),包含:安蒂歐獸、Doliosaurus/Doliosauriscus,範圍與Boonstra版的安蒂歐獸科相同。
在1988年,Gillian King將溝足獸科重新歸類為溝足獸亞科(Brithopodinae)。
在1994年,M. F. Ivakhnenko將溝足獸科的數個屬,歸類於合齒獸科。
以下屬曾經被歸類於溝足獸科:古合齒獸(Archaeosyodon)、、多特羅龍獸、Doliosauriscus(原名Doliosaurus)、諾托合齒獸、合齒獸、巨型獸。其中,古合齒獸可能屬於偉鱷獸科;多特羅龍獸可能是草食性動物,有時被歸類於個別的多特羅龍獸科(Deuterosauridae);始合齒獸發現於美洲,是由Everett Olson所命名,目前被發現是個嵌合體。Admetophoneus、Doliosauriscus曾經被歸類於安蒂歐獸科。諾托合齒獸、合齒獸則被歸類於合齒獸科。巨型獸則被分類於溝足獸科或安蒂歐獸亞科。
近年發現於南非的南方合齒獸、發現於中國的狹頭獸與中華獵獸(Sinophoneus),多被歸類於安蒂歐獸類,而非逐漸較少使用的溝足獸科。
參考資料
- Boonstra, L. D. 1963, Diversity within the South African Dinocephalia.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59: 196-206.
- ----- 1969, "The Fauna of the Tapincephalus Zone (Beaufort Beds of the Karoo)," Annals of the South African Museum 56 (1) 1-73, pp. 35-38
- Carroll, R. L. (1988),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H Freeman & Co.
- Chudinov, P. K. 1965, "New Facts about the Fauna of the Upper Permian of the USSR", Journal of Geology, 73:117-30
- Hopson, J.A. and Barghusen, H.R. (1986), An analysis of therapsid relationships in N Hotton, III, PD MacLean, JJ Roth and EC Roth, The Ecology and Biology of Mammal-like Reptile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pp. 83-106
- King, G. M., 1988 "Anomodontia" Part 17 C, Encyclopedia of Paleoherpetology, Gutsav Fischer Verlag, Stuttgart and New York,
- Olsen, E. C., 1962, Late Permian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USA and USSR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new series, 52: 1–224.
- Rubidge, B.S. & Sidor, C.A. 2001, Evolutionary patterns among Permo-Triassic therapsids.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32: 44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