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电铃

牛津电铃(英語:Oxford Electric Bell)也称牛津电子钟克拉伦登干电堆(Clarendon Dry Pile),是一个实验电铃,设立于1840年,并在此后几乎不间断运行。它是神职人员兼物理学家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为收藏而购买的第一批仪器之一。[1]该设备位于英格兰牛津大学克拉倫登實驗室英语Clarendon Laboratory门厅附近的走廊中,尽管因放在两层玻璃后面而无法听到铃声,但仍在响。[2][3]

2009年12月的牛津电铃
经两个干电堆充电,铃舌在两个铃铛间不断移动。

设计

该实验包括两个黃銅铃铛——每个放在一个干电堆(一种早期电池)下方,一对串联的干电堆。铃舌是一个直径约4毫米的金属球,悬吊在两个干电堆之间,因静电力的作用使铃声交替响起。当铃舌碰到一个铃铛时,它被干电堆充电,然后被静电排斥,并被另一个铃铛吸引,如此反复。使用静电力意味着虽然需要高电压来产生推动,但只有极少量电荷从一个钟罩带到另一个钟罩,这也是该装置安装后干电堆持续有效的原因。其振荡频率为2赫兹(每秒循环2次)。[4][3]

其干电堆的确切结构未知,只知道它们是用熔融的涂覆以作绝缘,并据猜测可能是赞伯尼电堆英语Zamboni piles[1]

某种意义上,该设备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电作用的理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接触张力英语contact tension理论(一种基于当时流行的静电原理的过时科学理论)和化学作用理论。 [5]

牛津电铃并未表现出永动机性质。如果铃舌没有先被磨尽,当两个干电堆的电荷均匀分配时,铃声将终止。[6][7]牛津电铃自1840年以来已响起约100亿次,并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耐用的电池”。 [1]

运作

自1840年以来,除偶尔因高湿度而短暂中断外,铃声还在不断响起。 [8][3]此铃可能制造于1825年。 [1]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Exhibit 1 – The Clarendon Dry Pile. Department of Physics. Oxford University. [1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2. ^ 快科技. 酷:连续工作了175年的电池. 新浪科技. 2015-01-25 [2020-12-09]. 
  3. ^ 3.0 3.1 3.2 蝌蚪五线谱. 世界上历时最长的科学实验. 物理所电子期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16年第2期 总第010期 7月 [2020-12-09] (中文(中国大陆)).  [失效連結]
  4. ^ Oxford Electric Be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las Obscur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Willem Hackmann. The Enigma of Volta's "Contact Te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y Pile" (PDF). ppp.unipv.it. [2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6. ^ The World's Longest Experiment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3 March 2016., The Longest List of the Longest Stuff at the Longest Domain Name at Long La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The Latest on Long-Running Experiment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5 February 2016., Improbable Rese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Ord-Hume, Arthur W. J. G. Perpetual Motion: The History of an Obsessi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77: 172. 

拓展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