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科 (1873年专著)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是约瑟夫·道尔顿·胡克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专著。[1]其主要论述了在婆罗洲北部的新发现。[2][3]这篇专题论文收入在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发起,由其子阿尔方斯·彼拉姆斯·德堪多继续编辑的《植物界自然系统概论》(Prodromus Systematis Naturalis Regni Vegetabilis)的第十七卷中,于1873年出版发行。[1]其与《猪笼草属》的区别在于该书不含插图。[1]
《猪笼草科》 | |
---|---|
作者 |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
语言 | 拉丁文 |
發行信息 | |
出版時間 | 1873年 |
主要内容
仅在恩斯特·温施曼(Ernst Wunschmann)的《论猪笼草属》发表后的一年,胡克就出版了该专著,大大扩展了已知物种的数量。[2]胡克總共确定了33个物种,包括7个新描述的物种:[1]
除了描述新物种之外,胡克还对已知物种进行了研究,将布兰科猪笼草(N. blancoi)和大猪笼草(N. maxima)列为“未充分了解的物种(species non satis notæ)”,而冠猪笼草(N. cristata)被认为是“具有很大疑问的物种(species admodum dubia)”。[1]
他还描述了5个变种:[1]
这些变种在现在看来大多数并不具有分类价值。[2]在胡克看来,莱佛士猪笼草既包括了莱佛士猪笼草也包括虎克猪笼草(N. × hookeriana)。[5]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专著的手稿基于马克斯韦尔·T·马斯特斯在1872年4月20日的《园丁纪事与农业公报》的一篇文章。[6]许多胡克所述物种的名称首次即是出现于此,包括莱佛士猪笼草的两个变种,白环猪笼草的一个变种;被写为“N. khasyana”而未描述的印度猪笼草。[6]
所述物种
该书共确定了以下33个物种(包括2个鲜为人知的物种):
- 翼状猪笼草
N. alata - 白环猪笼草
N. albomarginata- 长毛变种
var. villosa
- 长毛变种
- 苹果猪笼草
N. ampullaria - 二齿猪笼草
N. bicalcarata - 邦苏猪笼草
N. bongso - 博世猪笼草
N. boschiana - 西里伯斯岛猪笼草
N. celebica - 滴液猪笼草
N. distillatoria - 棘口猪笼草
N. echinostoma - 爱德华猪笼草
N. edwardsiana - 真穗猪笼草
N. eustachya - 小猪笼草
N. gracilis - 刚毛猪笼草
N. hirsuta - 肯尼迪猪笼草
N. kennedyana - 印度猪笼草
N. khasiana - 劳氏猪笼草
N. lowii - 马达加斯加猪笼草
N. madagascariensis - 黑瓮猪笼草
N. melamphora- 血瓮变种
var. haematamphora - ?亮叶变种
? var. lucida
- 血瓮变种
- 伯威尔猪笼草
N. pervillei - 叶瓮猪笼草
N. phyllamphora- 大花变种var. macrantha
- 莱佛士猪笼草
N. alata- 光叶变种
var. glaberrima - 雪白变种
var. nivea
- 光叶变种
- 马来王猪笼草
N. rajah - 两眼猪笼草
N. reinwardtiana - 血红猪笼草
N. sanguinea - 毛盖猪笼草
N. tentaculata- ?叶基延长变种
? var. "foliis basi longe decurrentibus"
- ?叶基延长变种
- N. teysmanniana
- 毛果猪笼草
N. trichocarpa- 红腺变种
var. erythrosticta
- 红腺变种
- 维奇猪笼草
N. veitchii - 葫芦猪笼草
N. ventricosa - 维耶亚猪笼草
N. vieillardii - 长毛猪笼草
N. villosa
- 未充分了解的物种
- 具有很大疑问的物种
- 冠猪笼草
N. cristata
属下分类
胡克第一次给猪笼草属设置两个组。他基于伯威尔猪笼草(N. pervillei)区别于其他猪笼草的浑圆种子而将其置于一个单种亚属无翼种猪笼草组(Anourosperma)中,而把其他所有的物种归入第二个亚属真猪笼草组(Eunepenthes)中。[1]君特·贝克·冯·曼那哥塔-勒驰奈在1895奶奶的专著《猪笼草属》[7]及赫尔曼·哈姆斯1936年的专著《猪笼草科》[8]中对其分类进行了细化。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拉丁文) Hooker, J.D. 1873. Nepenthaceae. In: A. de Candolle Prodromus Systematis Naturalis Regni Vegetabilis 17: 90–105.
- ^ 2.0 2.1 2.2 2.3 2.4 2.5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 ^ Clarke, C.M. 2001. Nepenthes of Sumatra and Peninsular Malaysia.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 ^ Cheek, M.R. & M.H.P. Jebb 2001. Nepenthaceae. Flora Malesiana 15: 1–157.
- ^ Schlauer, J. N.d. Query results: DC., Prodr.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 ^ 6.0 6.1 Masters, M.T. 1872. The cultivated species of Nepenth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ardeners' Chronicle and Agricultural Gazette 1872(16): 540–542.
- ^ (德文) Beck, G. 1895. Die Gattung Nepenthes. Wiener Illustrirte Garten-Zeitung 20(3–6): 96–107, 141–150, 182–192, 217–229.
- ^ Harms, H. 1936. Nepenthaceae. In: A. Engler & K. Prantl. Die natürlichen Pflanzenfamilien, 2 aufl. band 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