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涯(?—835年12月17日),字广津唐朝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生年不详,父王晃,官左补阙、温州(今浙江温州)刺史。王涯博学好古,工属文。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登宏辞科,调蓝田尉。贞元二十年(804年),充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左补阙,进起居舍人。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罢翰林学士,贬虢州司马,再徙袁州刺史。王涯與妻情笃,“不蓄妓妾”[1]。元和五年,入为吏部员外郎。元和七年,改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元和十一年(816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三年,罢相,迁吏部侍郎。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封国公,任节度使、监铁转运使等职。收淄青等州铜铁冶赋税归中央;署京畿榷酒钱。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第二次拜为宰相[2]。太和九年(835年)十月颁令榷茶制度(茶葉專賣),变茶法,益其税以济用度,並自兼江南榷茶使,受朝野極大之反對,不久乃止[2]。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事敗,宦官仇士良诛杀官员,王涯逃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3],受刑之下供称意欲推翻文宗改立郑注为帝。被腰斬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时年七十余岁,全族被滅,詩人卢仝(號玉川子)因前晚與王涯一起喝酒,亦被殺(存疑,见注释)[4]。百姓因榷茶之故怨恨王涯,在他被押赴刑场时向他投掷瓦块石头。王涯家富,被抄家劫掠数日,家裡仍然有很多卖官得来的艺术珍品。唐昭宗天复初年,大赦,追复爵位,官其后裔。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所著《资治通鉴》中如是评价贾餗和王涯之死:[5]“当时的评论家都说王涯和贾餗善文学,有名声,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图谋,横遭灭族之祸。他们为此气愤,哀叹他们死得冤枉。臣不以为然。社稷危亡,却不去匡正,当宰相有什么用!王、贾安于高位,享受财富和荣耀,同时李、郑这样的小人用尽奸险手段谋取将相之位。王、贾和他们比肩,不以为耻;国家面临危亡,他们不以为忧。他们苟且偷安,日复一日,自以为得保身良策,无人能及。如果人人为此且无灾祸,奸臣谁不愿意如此呢?一旦灾难降临,就不免家破人亡。这是上天要族诛他们,而非仇士良(宦官头领之一)!”

长子王孟堅工部郎中集賢院學士;次子王仲翔太常博士。均因甘露之变牵连而被灭家。侄孙王羽等逃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后刘从谏侄刘稹败死,王羽等也被杀。女婿渭南尉、集贤校理窦紃因是故宰相窦易直之子,没有被宦官杀害,贬循州司户参军。

全唐詩》錄王涯詩作一卷。

注釋

  1. ^ 《唐才子传》
  2. ^ 2.0 2.1 舊唐書·郑注传》云:“初,浴堂召对,上访以富人之术,乃以榷茶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直分,命使者主之。帝惑其言,乃命王涯为榷茶使。”
  3. ^ 《旧唐书·王涯传》记载:(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训事败……涯等仓皇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并其家属奴婢,皆繫入狱。”
  4. ^ 新唐书·韩愈传》之后附盧仝小传中,並無提及甘露之变;《南部新书》最早提出盧仝死於甘露之變,資料來源則引用王涯門客李玫之《纂异记》有《噴玉泉幽魂》一篇,编造四丈夫(李训等四相)与白衣叟(卢仝)幽魂聚饮的故事,未免牵强穿凿,称不上是“史料”。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二册援引姜光斗、顾启《卢仝罹甘露之祸说不可信》一文的观点,認為盧仝約卒於元和七、八年(812、813),下距離甘露之變尚有二十餘年;而第五册补正時又认同黄永年《〈纂异记〉和卢仝的生卒年》一文考定卢仝“确实死于甘露之变”的說法,以黃文為確考。限於史料不足,盧仝是否死於甘露之變,至今仍眾說紛紜。
  5. ^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舊唐書/卷169》,出自刘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179》,出自《新唐書

參考書目

前任:
窦易直
唐朝尚书右仆射
(非宰相)
830年—834年
繼任:
郑覃
前任:
裴度
唐朝司徒
835年
繼任:
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