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真常

臺灣佛教禪師
(重定向自真常法師

​釋真常(1900年1月19日—1946年1月31日),俗名曾書易,法名今圓真常,也稱曾真常,曾用華池曼陀愛佛曾曼濤曾希魯曾我真常筆名皇民化時期更名增上真常台灣日治時期新竹州人,佛教禪師,是台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大湖法雲寺派僧侶,曾歷任曹洞宗臺灣駐在開教師、臺中市大覺院主任、大湖法雲禪寺副住持與艋舺龍山寺住持等職。[1]

略歷

曾書易早年戶籍地於桃園廳竹北二堡下南片庄29番地,父曾阿良、母劉氏新妹,家中排行第五,自幼即承父母命每日課誦《金剛經》一卷。[2]1917年,依止新竹州法雲禪寺副住持妙果和尚的高徒達聖法師(寶月上人)出家,1921年渡海至中國福州鼓山湧泉禪寺振光和尚座下受戒。1923年負笈至安徽省安慶佛教學校就讀完成中學學歷,隔年轉赴武昌佛學院於太虛大師座下學習現代佛教改革理念。1925年至1926年入南京法相大學特科修業,受學於歐陽竟無呂澂唯識學者。1926年8月底返臺演說,深獲法雲禪寺住持林覺力器重,歷任該寺布教師、彌陀會講師與《亞光新報》協辦等務,1927年2月自膺教務主任開辦「臺灣佛學社」,立臺灣佛學教育之先河。[1]1928年至1930年代潛修於臺中毘盧禪寺閉關閱藏,期間撰著《佛學淺要》流傳於各寺院。[1]1936年,圓光禪寺傳授「四眾戒會」,真常法師與師父妙果和尚攜手傳承宗師覺力禪師的嚴淨毗尼宗風。[1]1937年,釋真常受聘為臺中大覺法堂第二代住持同時為「南瀛佛教會」教師與「臺灣三成協會贊助員」,1939年升任法雲禪寺副住持。[1]1940年,艋舺龍山寺管理人禮邀釋真常出任住持,任內推動各項佛化建設成立龍山寺圖書室、協助編纂《艋舺龍山寺全志》同時改革「迎棺陋習」並興辦「佛教婦人會」,1942年兼任新竹竹東師善堂住持,栽培女弟子甘玉燕(明禪尼師)傳衍法脈。[3][1]1945年臺灣光復,真常法師於該年12月31日籌組「臺灣省佛教會組織籌備會」,參與建立戰後統一全臺的佛教組織「中國佛教會臺灣省分會」,隔年1月31日釋真常圓寂,世壽四十七載、僧臘二十九、戒臘十九,臨終時未能親睹「臺灣省佛教會」正式建立卻仍矢志以佛教興國,其理念終由所屬之法雲寺派同門師兄弟及其弟子接續落實。[4][1]

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佳儀. 新竹在地文化與跨域流轉——第五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 頁517-550. 
  2. ^ 李添春:〈台灣佛教史資料——上篇曹洞宗史:大湖法雲寺高僧傳〉,《臺灣佛教》第27卷第1期(1973年4月),頁14-16。
  3. ^ 張文進主編,臺灣佛教大觀,臺中:正覺出版社,1957年,頁113。
  4. ^ 《臺灣佛教》記者:〈本會改組的回顧(一)〉,《臺灣佛教》創刊號(1947年7月),頁18-19。
前任:
釋妙應
艋舺龍山寺住持
西元1940年12月13日—1946年1月31日
繼任:
釋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