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新星,或雙子座U型變星激變變星的一種,是有來自伴星的物質堆積的吸積盤白矮星聯星系統。它們與傳統的新星相似,雖然都有白矮星週期性的爆發介入,但是機制是不同的:傳統的新星是因為累積的氫融合和爆發,而矮新星是因為吸積盤的不穩定。當盤中的氣體達到臨界溫度時,會造成黏滯性的改變,導致盤的崩潰而墜落至白矮星上,釋放出大量的重力位能[1]

矮新星

矮新星還有其它與傳統新星不同的特徵:它們的光度低,和從數天至數十天的週期。[2]爆發時增加的的光度和再現的間隔與軌道週期有關;哈伯太空望遠鏡近來的研究認為後者(軌道週期)的關係可能使矮新星成為測量宇宙尺度距離有效的標準燭光[3],(S&T)

雙子座U(UG)有三種子分類[1]

  1. 天鵝座SS (UGSS):V光度會在1-2天內增加2-6星等,並且在之後的幾天內回到原來的光度。
  2. 大熊座SU (UGSU):在正常爆發之外,有更明亮和更長期的"超級極大"爆發,或是"超級爆發"。大熊座SU還包括大熊座ER天箭座WZ兩種次級類型[2]
  3. 鹿豹座Z(UGZ):會在一個比峰質光度略低的特定光度上暫時停留一段時間的矮新星。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1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3). 
  2. ^ 存档副本. [201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6).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