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益
砂益(馬來語:Sagil),是馬來西亞柔佛州东甲县内的一个华人新村。
砂益 | |
---|---|
马来西亚鎮區 | |
Sagil | |
坐标:2°18′19″N 102°36′51″E / 2.30528°N 102.61417°E | |
國家 | 马来西亚 |
州屬 | 柔佛 |
縣 | 东甲县 |
人口 | |
• 總計 | 40,000人 |
时区 | 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84900[1] |
電話區號 | +6-06 |
車牌編碼 | J |
历史
砂益原是一望无际的胶园,在紧急法令时期,其中120余亩的园丘被当局开辟成华人新村。早期的砂益被多个上千英亩计算的大型园丘环绕着,而村民多数是大园丘的雇工,并以割胶为生。在老一辈村民的回忆中,新村未成立前,砂益附近有不少华裔小村落,如仙达村、大合村,住在园丘的华裔村民集合起来,自成一村并自资办校,以为华裔子弟提供母语教育。紧急法令施行后,原本住在园丘的华裔居民都被集中在新村里,当时约有200户村民迁入,而少部分园丘的员工则获准居住在园丘里,不过同样设有围篱,出入也受到管制。随着村民被迁移,仙达村、大合村等这些小村落也随之消失了。[2]
一校一庙是绝大多数新村独有的特色,而在砂益新村也有一间历史悠久,供奉妈祖的天后宫,也是凝聚村民的场所,并在近年进行重建。天后宫的缘起是一户村民在家供奉妈祖,当时这位村民只是在红纸上写着“天后宫”,并贴在香炉上,后来这位村民决定返回中国,就将他住的亚答屋和“天后宫”交给当地村民林钻管理。林钻自此诚心膜拜,并发愿为妈祖建造庙宇,在村民齐心协力之下,天后宫终于在1946年建成,而林钻也被妈祖“钦点”为理事会主席。林佛光也是林钻的孙子,自小就跟随祖父到天后宫祭拜。[2]
根据幼年时住在仙达村的启群学校董事长罗元春表示,在未有新村前,园丘里的华裔村落设有3所华小,不过都是由简陋的亚答屋或高脚屋搭成。他依稀记得他就读的学校名为新民学校,全校仅有20余人,执教的是曹均荣老师,平时老师就住在学校后搭建的房间。他说,当时砂益共有3所民办的学校,即仙达村、大合村各一所,另一所则位于旧街场,也就是启群学校的前身。有了新村后,在园丘村落的学校都关闭了,村民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就在新村内兴建启群学校,成为砂益当地唯一的华小。[2]
砂益是一个纯扑恬静的小乡镇,紧急法令结束后也没有巨大的变化,只是附近多了数个花园住宅区,现今部分村民依然在自己的园地割胶,而年轻一代都往外发展,使这里逐渐成了老人村[3]。咖啡店是当地村民最爱聚集的地方,不论何时咖啡店都能见到不少村民聚集,喝着咖啡,看着报纸高谈阔论,这就是砂益新村的生活面貌。[2]
小园主许益山表示新村成立时,全村约有200多户人家,早期以广东人居多,现在由各个籍贯组成。他回忆当时每天清晨村民有的走路,有的踏脚车成群结队到胶园割胶,傍晚前就要回到村里,而且当时砂益都是红泥路,到了下雨天就是村民的苦难日子。这是因为当时没有水电供应,每家每户都点煤油灯,当地直至70年代起才有电流供应,不过当时的电供只是从傍晚6时至上午6时,每户也只有100瓦特的电源,不能使用电冰箱、电风扇。甘财源则表示,英殖民政府当时只提供地段给村民,并由村民自己搭建屋子。政府规定新村内两排是商店,因此早期有5、6间咖啡店、6间杂货店、3间脚车店等,整个新村总共有30余间商店。[2]
設施
- 砂益國中
- 清真寺(Masjid Baiturrahman)
交通
- 乘座65號巴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