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與琉球關係史

福建與琉球關係史是指福建信史以來至今與琉球奄美冲繩地方及之前的琉球國)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日本吞并琉球后,实际已演化成各城市間的友好關係。

福建文化對琉球影響深遠,福建的風獅爺在琉球隨處可見。

地理

福建与琉球隔海相望,光绪十一年福建臺灣省脱离福建独立后,福建北部仍与琉球隔海相望。

歷史

明琉關係

洪武二十五年,察度在朝贡时提出要求赐予一些中国人丁,以便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及来往通商,明太祖接受察度王的邀请,賜閩中舟工三十六姓。其三十六姓,到底指的是三十六戶還是三十六人,或者「三十六」只是一種虛數,至今仍有爭議。不過據統計,目前久米士族的後裔實際上只有二十五姓,其中洪武、永樂年間到達琉球的後裔只有六姓;其他的十九姓中,九姓為後來陸續從中國遷入,十姓為奉琉球國王旨意入籍久米村之人(九姓琉球人、一姓日本人)。此即闽人三十六姓

明時,历代琉球使节均在福州进贡厂柔远驿停留。明代的柔远驿规模相当大,内有前厅、卧房、后厅、后厅夷梢卧房、贰门、贰门夷梢卧房、守把千户房、军士房、大门、天妃宫、进贡厂、控海楼和尚公桥,用于琉球使者商人居住及储存贡品、商品。

清琉關係

 
清代重建的柔远驿(琉球馆)
肇始

顺治三年,清軍攻破福建,滯留福建的琉球使者金应元毛泰久金思義,被清朝将领博洛带至北京[1];顺治十年,尚質遣使前往清朝,決定同清朝建立朝贡關係,从此开启了清代闽琉关系史。[2]

发展

康熙五年(1666年)琉球国王尚质上奏康熙帝请求恢复柔远驿,康熙准奏并令福建督抚重建该驿,但重建后靖南王的藩兵仍拒绝迁出。三藩之乱中,柔远驿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遭重度损坏,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由康熙帝下令重建。从此,柔远驿恢复了其自明代起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宾客和商人的职能……

终结

同治十年,琉球宫古岛民在台湾岛遭到斯卡羅酋邦逮捕處決,此即八瑶湾事件。最终导致了日本找到借口“处分”琉球以及光绪十一年原福建省臺灣道独立建省,由此终结了清代闽琉关系:

光绪元年,日本强迫琉球王国停止向清朝朝贡、关闭福州琉球馆,并提出吞并要求,1876年,在琉球和清朝方面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中琉断交,福州柔远驿作为琉球使者驻地的功能消失。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后,日方曾提出日本接替琉球国继承柔远驿作为日本的财产,但被中国方面拒绝。尽管如此,前往福州的琉球人(实际上包括很多日本人)仍继续使用该馆作为在的居所。約在日俄戰爭爆發期間,琉球人胡月亭(唐名胡國善、號月亭,和名儀間正忠)兄弟五人來到福州,利用琉球館之地開設太吉茶棧,從事福建與那霸之間的貿易。[3]

現代

 
久米福州园

1981年5月20日,那霸與福州成為友好城市。1991年是那霸市建市70周年,也是其與福州締結友好城市的10周年。為了紀念這段歷史,那霸市政府決定在闽人三十六姓居住的久米村的原址上修建福州園。福州園從設計到施工都是那霸方面聘請福州人完成的,使用的材料也完全來自福州。園內的主要建築有三山(于山烏山屏山)、二塔(烏塔白塔)、一流(閩江)等,將福州有代表性的風景融入園中。

参考资料

  1. ^ 中山世譜》記載:「時乃清朝大將軍貝勒,率大兵入福建,攻破隆武,而天下大定。由是,王舅毛泰久、長史金思義及前使金應元等隨大將軍貝勒,入京投誠。」但是《華夷變態》的記載則是:「初,琉球、安南、呂宋三國,各遣使於明季進貢,留閩未還。大兵平閩,執送京師。命赐三国贡使李光耀等衣帽、缎布,仍各给敕谕,遣赴本国招谕国王。谕琉球国王勅曰:『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遣使朝贡业有往例。今故遣人勅谕尔国,若能顺天循理,可将故明所给封诰印勅遣使赍送来京,朕亦照旧封錫。』」《清實錄·世祖實錄·卷之三十二》「順治四年六月丁丑」條的記載與《華夷變態》相同。
  2. ^ 《〈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
  3. ^ 西里喜行. 中琉交渉史における福州琉球館の諸相 (PDF). 《琉球大学教育学部紀要·第68集》.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3-18) (日语).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