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魚
秋刀魚(学名:Cololabis saira)是鶴鱵目鶴鱵亞目秋刀魚科的其中一種。其學名取自日本紀伊半島當地對此魚種的名稱,名中「Saira」為日本紀伊半島方言「さいら」。中文與日文的漢字都是「秋刀魚」,可能是源自於其體型修長如刀,同時生產季節在秋天的緣故。秋刀魚在部分東亞地區的食物料理是種很常見的魚種,捕撈量甚大。在2014年,臺灣的秋刀魚漁貨量位居全世界第一,2016年時捕獲量達14萬噸。[1][2][3]
秋刀魚 | |
---|---|
秋刀魚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
目: | 颌针目 Beloniformes |
科: | 秋刀鱼科 Scomberesocidae |
属: | 秋刀鱼属 Cololabis |
种: | 秋刀魚 C. saira
|
二名法 | |
Cololabis saira Brevoort, 1856
| |
異名 | |
|
特徵
魚體延長而纖細,側扁。兩顎向前延伸短喙狀,下顎較上顎突出。背鰭與臀鰭位於身體之後方,均無硬棘,其後方均具小離鰭;背鰭具10至12枚軟條及6至7枚小離鰭,臀鰭具12至14枚軟條及7枚小離鰭;腹鰭位於體中央之略後方;尾鰭深開叉;脊椎骨約63個;體被細圓鱗;側線下位,近腹緣。體背部及側上方為暗灰青色,腹側面銀白色;體側中央具一銀藍色縱帶。體長可達35公分。
分佈
分佈於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利福尼亞州、墨西哥等海域。北緯67度-18度,東經137度-西經108度,生活在淺水區(0至230公尺),喜歡的水溫是攝氏15至18 °C(59至64 °F)。
生態
為表層洄游性魚類,無胃,腸短;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尤喜蝦類。
在日本太平洋側於8月下旬至冬季會南下洄游,而在日本海側其南下洄游群不明顯,但在6月左右向北洄游之群甚明顯,以棒受網及流刺網可捕獲。體長25公分以上即成熟,在日本南部海域於秋季及冬季,在日本北部海域則於初夏,會在流藻及潮境聚集而產卵,產卵時也會進入內灣,其卵具纏絡絲,以隨波流物移動免至沉入海中。
秋刀魚有幾類天敵如人類、海洋哺乳類、烏賊和鮪魚等。本魚屬於經濟魚類。
漁民捕秋刀魚主要是利用其會被光線吸引的特性。常見的方法是用500瓦特藍色或白色的強光燈具固定在漁船的一側,另一側則為較弱的紅光。當魚群被強烈的白光吸引集中時,燈光被換到船的另一側,通常整群魚就會被網住。
食材
秋刀魚是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食材之一(與代表夏天的香魚相對),最常見的烹製方式是將整條魚鹽烤,搭配白飯、味噌湯、蘿蔔泥一同食用。
秋刀魚的魚腸有苦味,但是大多數食客並不把魚腸去除,而是用醬油或檸檬汁來給鹽烤秋刀魚調味。他們認為醬油的鹹鮮味或檸檬的酸味與魚本身的苦味相結合,才是秋刀魚的最佳風味。
此外,鹽烤秋刀魚也是日本料理中的一道菜餚。蒲燒秋刀魚是另一種比較常見的烹製方式。
秋刀魚生魚片近年來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秋刀魚壽司則並不是全日本十分普及的菜式,只是紀伊半島、志摩半島等一些沿海地區的區域性食物。製作壽司用的秋刀魚肉要先用鹽和醋(有時用檸檬汁)進行醃製後方可使用。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 |
---|---|
1,313 kJ(314 kcal) | |
0 g | |
25.9 g | |
飽和脂肪 | 6.3 g |
反式脂肪 | 0 g |
單元不飽和脂肪 | 12.1 g |
多元不飽和脂肪 | 7.5 g 7.0 g 0.5 g |
18.8 g | |
维生素 | |
維生素A equiv. | (2%) 13 μg(0%) 0 μg |
硫胺(維生素B1) | (1%) 0.01 mg |
核黃素(維生素B2) | (23%) 0.28 mg |
菸鹼酸(維生素B3) | (49%) 7.4 mg |
吡哆醇(維生素B6) | (20%) 0.26 mg |
葉酸(維生素B9) | (0%) 0 μg |
維生素B12 | (310%) 7.44 μg |
维生素C | (0%) 0.1 mg |
维生素E | (5%) 0.73 mg |
膳食礦物質 | |
鈣 | (1%) 11 mg |
鐵 | (7%) 0.9 mg |
鎂 | (6%) 23 mg |
磷 | (26%) 182 mg |
鉀 | (5%) 236 mg |
鈉 | (4%) 55 mg |
鋅 | (4%) 0.4 mg |
其他成分 | |
水 | 54.3 g |
膽固醇 | 43 mg |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数据库 |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警告:默认排序键“秋刀魚”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键“Cololabis sa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