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 (日本)

日本樂器

(日语:臺灣華語語境多稱雅樂笙)是一種日本自由簧樂器,在奈良時代自中國引進。它的原型就是中國笙,不過和笙往往較中國笙小號一些。現在幾乎只在雅樂使用。

演奏者演奏雅樂笙
分類自由簧
H-S分類412.132
(在預設坑槽內裝有多個簧片)
相關樂器

笙由17根竹管組成,每根竹管上都裝有一個簧片。有兩根竹管並不會發聲——儘管在平安時代,它們偶爾會應樂曲而使之發聲。據說笙的聲音是模仿鳳凰吟嘯,所以以美觀為考量保留了兩根無聲管,成為兩個對稱的“翅膀”。有一種較大的笙「竽」(源自中國的)已經很少被使用。

音位

名稱
發音 せん じゅう おつ いち はち ごん しち ぎょう じょう ぼう こつ もう
近似音 F#6 G5 F#5 E5 C#5 G#5 B4 E6 (G6/A#5) C#6 B5 A5 D6 D5 A4 (D#5/F5) C6
十二律 下無 双調 下無 平調 上無 鳧鐘 盤渉 平調 (双調/鸞鏡) 上無 盤渉 黄鐘 壱越 壱越 黄鐘 (断金/勝絶) 神仙

合竹

如同中國笙傳統和聲,雅樂笙在傳統曲目中也常會有固定的傳統和聲,稱之為合竹(あいたけ)。

合竹名 構成音
乞(A4)、乙(E5)、行(A5)、七(B5)、八(E6)、千(F#6)
一(B4)、凢(D5)、乙(E5)、行(A5)、七(B5)、千(F#6)
工(C#5)、凢(D5)、乙(E5)、美(G#5)、行(A5)、七(B5)
凢(D5)、乙(E5)、行(A5)、七(B5)、八(E6)、千(F#6)
乙(E5)、行(A5)、七(B5)、上(D6)、八(E6)、千(F#6)
下(F#5)、美(G#5)、行(A5)、七(B5)、上(D6)、千(F#6)
下(F#5)、十(G5)、行(A5)、七(B5)、上(D6)、八(E6)
十(双調) 十(G5)、行(A5)、七(B5)、上(D6)、八(E6)
美(G#5)、行(A5)、七(B5)、比(C6)、上(D6)、千(F#6)
行(A5)、七(B5)、上(D6)、八(E6)、千(F#6)
行(A5)、七(B5)、比(C6)、上(D6)、八(E6)、千(F#6)

「十(双調)」僅用於雙調(そうじょう,雅樂中唐樂調式之一)。除了「十(双調)」和「行」由五個音構成外,其餘合竹皆由六個音構成。「十」和「比」之外的合竹皆以構成音中的最低音為合竹名。「行」(A5)、「七」(B5)兩音在所有合竹中都有出現,不過「言」(C#6)就沒有在任何一個合竹中出現。

製笙家

  • 鈴木治夫:東京唯一的製笙家。[1][2]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