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彥超
符彦超(?—934年),陳州宛丘縣(今河南省淮陽區)人,中國五代時期的後唐軍事將領。
符彦超 | |
---|---|
出生 | 陳州宛丘縣(今河南省淮陽區) |
逝世 | 安州 |
国籍 | 漢族 |
效命 | 後唐 李存勗→李嗣源→李從厚 |
军衔 | 安遠軍節度使、 汾州刺史、 北京巡檢、 晋州留後、 北京留守(太原尹)、 昭義節度使、 驍衛上將軍、 金吾上將軍、 泰寧軍節度使 |
部队 | 安遠軍、昭義軍、泰寧軍 |
获得勋章 | 太尉 |
生平
出身
其父符存審是晉王李克用手下大將,因此作為長子的符彦超年少時候已經在李克用帳下當上牙將(統率約5,000兵馬)[1]。同光元年(923年)後唐立國,莊宗李存勗即位登基,先封符彦超為安遠軍節度使。翌年符存審逝世,臨終前一直不獲招待入覲面聖,而莊宗聞訊之後悔疚不已,不單廢朝三日,亦擢升符彦超為汾州刺史以示思恤[2]。
臨危不亂
同光四年(926年)魏博軍士兵皇甫暉因為不能歸鄉,煽動同袍叛變,殺主帥楊仁晸,改立偏將趙在禮為留後,是為鄴都之變。莊宗命李嗣源前往討伐,李嗣源卻被挾持,與魏博叛軍合兵造反,占據汴州(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陽,沉溺逸樂的莊宗連忙準備應戰,下詔要符彥超赴任北京巡檢(當時的北京指李克用發源地太原),負責統領太原的防務[3],又派宦官呂、鄭二人到當地,分別監察遣兵和國庫倉儲的情況[4]。但叛軍勢如破竹,不久又發生興教門之變使莊宗在洛陽絳霄殿中箭身亡,此時李嗣源更是打起替莊宗復仇的名義,進入洛陽肅清郭從謙等伶人,之後就自立為監國,後來稱帝。莊宗同母弟永王李存霸慌忙逃離洛陽,單人匹馬來到符彦超轄下的河東,特地換上僧袍來到符彥超跟前,表面上說:「我只求遁入空門,到山上當個僧侶,還望符公你多加庇護」[5],實則與宦官呂、鄭二人暗中密謀,計劃殺害符彦超與太原留守張憲之後據河東自立[6]。符彦超察覺到他們的陰謀,私下通知張憲商議對策,並勸張憲先發制人,但身為長官的張憲卻遲疑不決。
《宋史·張昭傳》有所記載,張昭是留守張憲的推官,此時也進言說:「難道你不知道逐走李存霸方是自保的良策嗎?」[7]張憲卻說:「我本是一介儒生,幸而得到莊宗賞識,才能像現在這樣位居北京留守,成為布衣人臣之極。那我又怎可以為了苟且厚顏求生,而除掉主公之弟呢?」[8]張昭唯有對曰:「這真是古人之志,唯有你能成此壯烈之舉。」[9]張憲因而始終沒有主意,舉棋不定,符彦超也都無可奈何,然而部下們卻鼓噪起來,認為如果不先下手為強,則很可能會被李存霸加害。由於符彦超是武人出身,掌握太原的實質兵權,轄下全數州兵很快地響應集結起來,嚇得張憲不得不慌忙出走到忻州[10]。當日黃昏時份,符彦超下令軍士捉拿李存霸和呂、鄭宦官二人於衙城內處決,城內氣氛開始轉趨安定[11]。
到了翌日早上,洛陽興教門禍變的消息才傳到太原,符彥超得知莊宗已經遇難後,只好代理太原軍府,同時告諭三軍嚴守軍法,不可違紀擾民[12]。當時又傳聞鄴城兵士推戴明宗(李嗣源),由於李嗣源是先主李克用的義長子(大太保),因此符彥超亦準備與麾下將士響應。有想殺張昭的人便把他綁起來交給符彥超[13],不料符彥超並不領情,反說:「張昭是個正人君子,不可濫加陷害」,於是只是叫張昭撰寫榜文,安撫太原民心,之後便把他放了[14]。
升遷
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即位為後唐明宗,隨即委派符彦超的四弟龍武都虞候符彥卿到長兄這邊招撫[15]。六月符彥超入覲參見,明宗撫諭他說:「河東之所以無亂事,都是因為你的功勞。」[16]便授予晉州留後一職[17]。而符彥超尚未到晉州上任,就先與二弟曹州刺史符彥饒合兵去剿平叛亂的宣武軍[18],明宗得知後大喜,再召符彥超到殿前說:「我得到你們家幾兄弟的效力,餘下就沒什麼好憂慮的,你就為我去河東撫恤舊部吧」[19],當即升遷他為北京留守(太原尹)。天成二年(927年)冬天加授昭義節度使,又請旨明宗:「先父存審本來姓符,蒙武皇賜姓不勝感恩,然今先父已逝,故請主乞還本姓」[20],明宗准奏。天成四年(929年)授驍衛上將軍,後封金吾上將軍。
長興元年(930年)朝廷授符彥超泰寧軍節度使,後改往鎮守安州[21]。當時其軍中有個叫王佛留的役卒由於略懂書計,符彥超便派他去處理帳目,日久爾後帳目無端耗失甚多,符彥超對他有所微言,但僅是略為譴責,預料不到王佛留卻包藏禍心[22]。應順元年(934年)正月,王佛留見朝廷處於多事之秋,與任貨兒等人暗中謀亂。有一晚,朝廷遣使到符彥超官邸送遞急函,王佛留卻心裡有鬼,恐懼自己惡行被揭,竟趁符彥超走出廳堂時挾刀殺害。翌晨,安州副使李端召州兵圍捕王佛留,捉拿後斬首正法[23],之後李端又到淮南擒獲賊黨趙溫等二十六人誅之。符彥超被害後閔帝甚為惋惜,追增太尉[24]。
另一說法
儘管《舊五代史》和《宋史》均指在興教門之變後,趕到太原有所企圖的是莊宗之弟李存霸。然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後唐紀》卻提供了另一個版本,它指當時投靠到太原的並非李存霸,而是一個叫李存沼的莊宗近親,並認為此人矯傳莊宗的聖旨,命令呂、鄭兩名宦官殺張憲和符彥超後,佔太原以對抗李嗣源[25]。但此版本的結果與《舊五代史》相近,符彥超向張憲道破對方的陰謀,而張憲只說:「我受先皇厚恩,不忍下手,我明白要盡義就不免招致殺身之禍,這都是天意啊。」[26]符彥超見他迂腐,便自行命令士卒先發制人,保持城裡面安定,同時暫理太原軍政大權[27]。
此外,《資治通鑑·後唐紀》又提及莊宗劉皇后在當時也有逃到太原尋求保護,但由於她在途中與莊宗四弟申王李存渥有染,符彥超並沒有准許他們入城。李存渥逃到凤谷,被部下所杀,刘皇后在晋阳为尼姑,也被李嗣源派人杀死。
兄弟
參考文獻及注腳
- ^ 彥超,存審之長子也。少事武皇,累歷牙職。
- ^ 存審卒,莊宗以彥超為汾州刺史。
- ^ 同光末,魏州軍亂,詔彥超赴北京巡檢。
- ^ 先是,朝廷令內官呂、鄭二人在太原,一監兵,一監倉庫。
- ^ 「願為山僧,望公庇護。」
- ^ 及明宗入洛,皇弟存霸單騎奔河東,與呂、鄭謀殺彥超與留守張憲。
- ^ 昭謂憲曰:「得無奉表勸進為自安之計乎?」
- ^ 憲曰:「我本書生,見知主上,位至保釐,乃布衣之極。苟顏求生,何面目見主於地下?」
- ^ 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
- ^ 彥超覺之,密與憲謀,未決,部下大噪,州兵畢集,張憲出奔。
- ^ 是夕,軍士殺呂、鄭、存霸於衙城。
- ^ 詰旦,聞洛城禍變,彥超告諭三軍。
- ^ 《宋史·張昭傳》云:昭為張憲推官,莊宗及難,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憲部將符彥超合戍將應之。憲死,有害昭者,執之以送彥超。
- ^ 彥超曰:「推官正人,無得害之。」又逼昭為榜,安撫軍民。
- ^ 明宗又令其弟龍武都虞候彥卿馳騎安撫。
- ^ 明宗德之,勞曰:「河東無事,賴爾之力也。」
- ^ 六月,彥超入覲,明宗召見撫諭,尋授晉州留後。
- ^ 未行,會其弟前曹州刺史彥饒平宣武亂軍
- ^ 「吾得爾兄弟力,餘更何憂,爾為我往河東撫育耆舊。」
- ^ 「先父存審本姓符,蒙武皇賜姓,乞還本姓。」
- ^ 即授北京留守、太原尹。明年冬,移授昭義節度使。四年,授驍衛上將軍,改金吾上將軍。長興元年,授泰寧軍節度使,尋移鎮安州。
- ^ 彥超廝養中有王希全者,小字佛留,粗知書計,委主貨財,歲久耗失甚多,彥超止於訶譴而已。
- ^ 應順元年正月,佛留聞朝廷多事,因與任貨兒等謀亂。一夕,扣門言朝廷有急遞至,彥超出至廳事,佛留挾刃害之。
- ^ 詰旦,本州節度副使李端召州兵攻佛留等,殺之,餘眾奔淮南,擒彥超部將趙溫等二十六人誅之。彥超贈太尉。
- ^ 有李存沼者,莊宗之近屬,自洛陽奔晉陽,矯傳莊宗之命,陰與二內養謀殺憲及彥超,據晉陽拒守。
- ^ 彥超知之,密告憲,欲先圖之。憲曰:「僕受先帝厚恩,不忍為此。徇義而不免於禍,乃天也。」
- ^ 彥超謀未決,壬辰夜,軍士共殺二內養及存沼於牙城,因大掠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