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3月21日) |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英語:Once saved, always saved,簡稱OSAS)亦稱聖徒的堅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圣徒蒙保守(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或永遠的保障(Eternal Security),是源於基督教改革宗其中一套神學理論,指如果天選之人在得救以後,他便可永遠得救,這也是《預選說》的要點之一。
基督新教神學家喀爾文(1509-1564年)基於奧古斯丁的思想,對《新約》、《舊約》經文的注解與整理時,側重上帝的主權與其工作,由此帶出上帝對其選民的保守,而選民在保守中得以有力量來實踐信仰。其後,加爾文的追隨者在相關神學議題的論辯中,便歸納出此說,屬「五點喀爾文主義」(Five-Point Calvinism)之一。
關於此神學觀念的闡釋,大體上被認為有如下兩點[1]:
反對觀點
路德宗(即信義宗)教會相信上帝會保護信徒的信仰到底的應許[2],但並不接受「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說法,路德宗認為聖經記載了基督徒離開信心的可能性[3][4]。其教條指出:「他們故意轉離聖誡命,使聖靈擔憂不安,再度與世界的污穢牽連」[5]。
羅馬公教曾在特倫多會議頒佈以下的命令:「如果有人說,一旦稱義便不會失去救恩,因此,跌倒犯罪者從來就沒有稱義過!說這話的人應該被處以破門律!」
阿民念派也曾在《雷蒙史全特斯會議》(Conference of Remonstrants)作出類似的聲明:「一個重生得救的人,因為忽視救恩而犯罪使聖靈憂傷,將會完全離道,至終從恩典中墮落到被棄的光景。」阿民念派主要的論點是:神若「勉強」人堅持到底,就與人的自由意志有所矛盾。另外,得救後是否保證天上成聖也是爭議。
爭論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論成為基督教內爭論焦點,可能有以下成因:
預選說五要點
- 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人类由于亚当的堕落導致原罪,而无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灵性上的善事。
- 无条件的拣选(Unconditional selection),上帝无条件地揀選得救者,并非因为該人的行善積德,也非预言了該人即將因信稱義。
- 限定的代贖(Limited atonement),基督受極刑,是為那些天選之人而贖罪,不是為世上所有的人。
- 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又称有效的恩典(Efficacious grace),天選之人不可能拒絕上帝的救恩,上帝的恩典,不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被阻挠,因為神恩強勢,无法拒绝。
- 圣徒恆忍蒙保守(Perseverence of the saints),已得到的救恩不會喪失,上帝必能保守並引導天選之人在信仰的路上得勝。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 ^ 五點加爾文主義. Daniel Ku. [2008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18日) (中文(臺灣)).
- ^ Position on "once saved, always saved". WELS. [2022-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美国英语).
- ^ 《我們所信》,亞洲路德宗神學院翻譯事務社,頁16:「我們拒絕接受那些指信徒永不會離開信心說法(即“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之說),因為聖經說信徒是有可能跌倒離開信心的(哥林多前書10:12)。」
- ^ 《路加福音》8章13節:「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等到碰上試煉就退後了。」
- ^ 《協同書‧協同式》,香港路德會文字部,頁563
- ^ 吳主光. 險些被篩去的人. 整全訓練神學院. [2008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4月29日) (中文(臺灣)).
- ^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真理天城. [2008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3月27日) (中文(臺灣)).
- ^ Section 8A .. A Question Of Salvation/Calvinism. inplainsite.org. [2008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15日) (英语).
来源
- 书籍
- 布魯斯.米爾恩. 《認識基督教教義》. 由蔡張敬玲翻译. 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 1995年: 312–313頁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