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

菊科莴苣属植物

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var augustana),又称茎用莴苣千金菜香馬筍,台灣稱為嫩莖萵苣,台語稱為萵菜心(A菜心),英语中称之为celtuce(芹菜和莴苣的组合词)、stem lettuce、或Chinese lettuce。莴笋是菊科莴苣属的一个栽培品种,其嫩叶和肥大的均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作蔬菜食用。莴笋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欧美地区较为少见。

Celtuce
嫩莖萵苣
Lactuca sativa var. augustana
栽培品种'Celtuce'
起源Mediterranean region
生莴笋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75 kJ(18 kcal)
3.65 g
膳食纖維1.7 g
0.3 g
0.85 g
维生素
維生素A equiv.
(22%)
175 μg
硫胺(維生素B1
(5%)
0.055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6%)
0.07 mg
菸鹼酸(維生素B3
(4%)
0.55 mg
(4%)
0.183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4%)
0.05 mg
葉酸(維生素B9
(12%)
46 μg
维生素C
(23%)
19.5 mg
膳食礦物質
(4%)
39 mg
(4%)
0.55 mg
(8%)
28 mg
(33%)
0.688 mg
(6%)
39 mg
(7%)
330 mg
(1%)
11 mg
(3%)
0.27 mg
[1]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数据库

栽培和种类

 
莴笋

莴笋通长30-40公分,直径3-4公分,茎质脆,水分多[2]。茎的肉色有浅绿、翠绿和黄绿色,有时会有紫色或红色斑块。莴笋可根据叶片形状分为尖叶和圆叶两个类型。占莴笋产量中大部分的是在秋季播种,春季收获的春莴笋,但也有秋莴笋和夏莴笋。各地的主要品种有四川挂丝红、白皮香早种,尖叶子和北京鲫瓜笋等[3]

莴笋的短缩茎随植株旺盛生长而逐渐伸长,的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后同时下降。北方栽培的越冬莴笋短缩茎开始肥大后,就进入长达一百多天的越冬期和泛青期,返青期过后茎的生长率显著提高,茎端逐渐分化成花芽,继续伸长,所以莴笋的主要食用部分包含了茎和花茎两部分,且其早熟品种花茎所占比例大,晚熟品种花茎所占比例小[3]

营养和食用历史

 
莴笋

莴笋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以铁的含量较丰富,莴笋中的铁在有机酸和酶的作用下,易为人体吸收,故食用新鲜莴笋,对治疗各种贫血非常有利。莴笋还含有一种酶,能消除强致癌物质一一亚硝胺,有一定抗癌作用。莴笋中的尼克酸,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糖的代谢,对糖尿病的老患者非常有益[4]

嫩叶可以蘸酱或清炒,莴笋茎可以切片或切丝后清炒或加入其他配料炒熟,也可以汆燙后凉拌或做汤。莴笋还可以制成各种加工品,比如江苏邳县的薹干菜是莴笋的干制品;陕西省潼关的酱笋是莴笋腌渍而成。

莴笋在中国的食用历史悠久,唐代時由地中海沿岸傳入葉用萵苣,到了元代就已經栽培出莖用萵苣,並詳列了栽培與加工的方法,莴笋又被西方稱為「中國萵苣」。[5][6]1894年的《美国园艺》上就有介绍莴笋的茎可供食用,和芦笋味道相仿的文章[7]。1940年代前后,Atlee Burpee种子公司再次将藏区附近的莴笋种子引入美国[8],当时又称为“Asparagus Lettuce”,如今莴笋已逐渐进入欧美国家的家庭食谱。

资料来源

  1. ^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 食品数据中心. [202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2. ^ Specialty and Minor Crops Handbook. UCANR Publications. 1998: 36. 
  3. ^ 3.0 3.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中国蔬菜栽培学 第二篇:各论(上). : 496–500. 
  4. ^ 陈楠. 中华养生大全,第三卷. 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9. 
  5. ^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12358&searchu=%E8%90%B5
  6. ^ 存档副本.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7. ^ Withers, James. Asparagus Lettuce. American Gardening (Rural Publishing Company). 1894, 15: 455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通过Google Play Books. 
  8. ^ Schneider, Elizabeth. Vegetables from Amaranth to Zucchini: The Essential Reference. HarperCollins. 2001: 362. ISBN 978-068-815-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