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虎翅蟬

臺灣特有的一種蟬
(重定向自虎翅蝉属

臺灣虎翅蟬學名Formocicada taiwana)为蟬科蟬亞科英语Cicadinae虎翅蟬屬學名Formocicada[註 1])的唯一物種,也是臺灣特有的中型蟬,棲息於低海拔原生闊葉林,甚為罕見,目前僅在臺灣東北部的福山植物園一帶,以及中部的蓮華池有出現紀錄[1][2]

臺灣虎翅蟬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半翅目 Hemiptera
亚目: 頸喙亞目 Auchenorrhyncha
科: 蝉科 Cicadidae
族: 小蟬族 Leptopsaltriini
亚族: 小蟬亞族 Leptopsaltriina
属: 虎翅蟬屬 Formocicada
Lee & Hayashi, 2004
种:
臺灣虎翅蟬 F. taiwana
二名法
Formocicada taiwana
Lee & Hayashi, 2004

形態描述

雄蟬體長26毫米、前翅長33毫米、總體長43毫米,雌蟬體長29毫米、總體長47毫米[註 2],屬於中型蟬,體表呈紅褐色至綠色。額唇基朝前方突出,複眼內緣與外側兩顆單眼之間有黑帶相連,內側兩顆單眼的周圍亦為黑色。前胸背板英语pronotum中央有一對黑色縱紋,縱紋中段較窄而兩端較寬;兩旁的斜溝為黑色。中胸背板英语mesonotum中央有一道後段較寬、延伸至X字形隆起的黑色縱紋;縱紋兩側另有兩對黑色縱紋,其中內側縱紋僅延伸至中胸中部,且彎曲呈()狀,外側縱紋則較長,後端往內轉折而膨大。腹部較頭胸部稍長,大致呈圓柱狀,帶有銀色鱗毛,尾端呈黑色[1][3]

臺灣虎翅蟬的雙翅透明,翅脈呈欖綠色至黃褐色,前翅第一至第四橫脈帶有煙褐色汙斑,前翅的第三徑脈(R3)、第四+第五徑脈(R4+5)、第一至第四中脈(M1 至 M4)、第一前肘脈(Cu1a)端部,以及前、後翅的端室也具有煙褐色汙斑[1][3]

雄蟬尾節(pygofer)在腹視角度下呈長橢圓形;尾節抱鉤(uncus lobe)在側視角度下近乎筆直,且相當大而長;抱器(clasper)呈耙狀;鳴膜(tymbal)幾乎被完全遮蓋;發音器(operculum)較小,呈魚鱗狀而彼此分離。雌蟬腹部較短,產卵管延伸至尾節外[1]

注釋

  1. ^ 字首的「Formo-」同時對應至臺灣的別稱「Formosa」,以及拉丁文中帶有美麗之意的「formosus」,既指本種的地理分布,也描述其雙翅的獨特花紋。中文名「臺灣虎翅蟬」係由本種發表者之一,當時任職於首爾大學的昆蟲學家李榮濬(韓語:이영준)所擬[1][2]
  2. ^ total length,身體含翅的長度。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Lee, Y. J.; Hayashi, M. Taxonomic Review of Cicadidae (Hemiptera, Auchenorrhyncha) from Taiwan, Part 3. Dundubiini (Two Other Genera of Cicadina), Moganiini, and Huechysini with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 2004, 7 (1): 45–72 [2023-10-09]. doi:10.1016/S1226-8615(08)60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6) (英语). 
  2. ^ 2.0 2.1 陳建宏. 原始森林隱者:台灣虎翅蟬. 科學人中文版. 2021, 233 [2023-10-09]. ISSN 1682-2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中文(臺灣)). 
  3. ^ 3.0 3.1 陳振祥. 虎翅蟬屬. 台灣賞蟬圖鑑. 臺北: 大樹文化. 2004: 156–157. ISBN 957-8792-75-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