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喬(?—?),彥叔,小字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官員、將領。袁喬也是東漢郎中令袁渙玄孫,東晉國子祭酒袁瓌子。袁喬長期擔任桓溫屬官,並參與晉滅成漢之戰,成功消滅成漢,但戰後不久即去世。

生平

袁喬承襲父親爵位長合鄉侯,初仕朝廷任佐著作郎,後來時任輔國將軍的桓溫延請袁喬擔任自己的司馬。後袁喬曾獲任命為司徒左西屬,但袁喬不上任,後改拜尚書郎建元元年(343年),桓溫任徐州刺史[1],再請袁喬擔任其司馬,並讓袁喬領廣陵相。

袁喬後隨桓溫移駐荊州,遷督沔中諸戍江夏義陽三郡軍事、建武將軍、江夏相。永和二年(346年),桓溫見成漢衰弱,決定要進攻蜀地以建功勳,於是率兵進攻[2]。不過,就在桓溫打算攻伐成漢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不可能成功,而袁喬則力勸桓溫攻蜀,提議以精兵一萬,輕軍速進,待敵方發現時已經通過了其賴以為守的天險,得以成功。又認為北方後趙見晉軍遠征,會認為國內會有防備,不會進犯;而且即使進犯,長江沿岸的守軍亦足以拒敵,指出被乘虛襲擊的擔憂其實不足慮。又指昔日諸葛亮以富饒的益州抗衡佔據北方的曹魏,而今成漢據長江天險的上游,其實是個隱患,攻克蜀地也是對國家有極大益處的事。桓溫也同意其言,進攻時更命袁喬領二千兵作為前鋒。

次年三月,桓溫率軍至彭模,當時有人建議桓溫兵分兩道進攻,分散敵軍兵力。不過袁喬反對,認為現在孤軍深入,應當集中力量以求一戰而勝,分兵只會令眾心不一,萬一一軍失利就大勢已去。袁喬又建議拋棄廚具,只留三日糧食全軍進攻。桓溫聽從,留下弱兵守輜重後就親率主力直指成漢都城成都。大軍進至成都外的笮橋時與李勢所領的大軍決戰,但前鋒失利,兵眾意欲後退,其時鼓手錯誤擂鼓進兵,袁喬因而乘勢指揮士兵奮戰,於是大破敵軍。桓溫因而乘勝直逼成都,並燒其城門,守軍再無鬥志,最終李勢亦向桓溫請降。

同年,成漢舊臣王誓鄧定王潤隗文等起兵反晉,各人都坐擁一萬多兵。桓溫親自攻伐鄧定,又命袁喬進攻隗文,雙雙報捷。後周撫雖殺王誓和王潤,但王誓、隗文勢力未滅,桓溫還是在佔領成都後三十日下令班師,劉喬亦隨軍西返。

永和四年(348年),晉廷追論平滅成漢的功勳,袁喬獲進號龍驤將軍,封湘西伯[3]。不久袁喬就去世,桓溫對此甚感哀傷和惋惜,朝廷亦追贈益州刺史,賜諡號

性格特徵

袁喬博學而有文才,曾為《論語》及《詩經》作注。

評論

  • 孫綽:「洮洮清便。」「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禮。」[4]

家庭

子女

  • 袁方平,嗣子,歷任大司馬掾、義興、琅邪太守。

參考資料

  1. ^ 《資治通鑑·卷九十七》建元元年:「以琅邪內史桓溫為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
  2. ^ 《晉書·桓溫傳》:「時李勢微弱,溫志在立勳於蜀,永和二年,率眾西伐。」
  3. ^ 《資治通鑑·卷九十七》永和四年:「朝廷論平蜀之功……袁喬龍驤將軍,封湘西伯。」
  4. ^ 《世說新語·排調篇》
  • 《晉書·卷八十三·袁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