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閎
生平
袁閎見國家形勢險惡,而宗族興盛,常對兄弟說我們先祖的福分,後世不用德守護,反而爭相驕奢,與亂世爭權,就像晉國的三郤(郤錡、郤犨、郤至)。[2]
延熹末年,發生黨錮之禍,於是袁閎披頭散髮與世隔絕,打算到遠處的樹林中隱居。但因母親年邁不能走得太遠,就搭建了一間土屋,庭院四周都沒有門,每天就生活在土屋裡,從窗戶接取食物。早上在土屋內往東方向母親行禮。母親思念袁閎,經常探望他,母親離開後袁閎就閉門不出,兄弟妻子都見不到他。母親去世時,袁閎不穿喪服也不設靈位,當時沒有人能說出他的名字,有人認為他就只是個狂生。公車徵召兩次,袁閎都沒有前往。[2][3]
隱居了十八年後,爆發黃巾之亂,黃巾賊攻陷郡縣,百姓受驚逃亡,袁閎朗讀經書無動於衷。黃巾賊們相互約定不攻打袁閎所居住的地方,鄉親們都跑到袁閎住的地方避難,以此保全了性命。五十七歲時,袁閎在土屋中去世。[2]
袁閬與袁閎
《後漢書集解》引陳景雲的話說,黃憲、袁閬都是慎陽縣人,所以荀淑有「子國顏子」之語。如果汝陽袁閎,與黃憲同郡異縣,則就不該作「閎」。又引黃山的話說這是因為「閎」皆當作「閬」,根據徐稚傳所記載,應該是稱袁閎。
評價
家庭
父
兄弟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1.0 1.1 《後漢書·卷四十五》:閎字夏甫,彭之孫也。少勵操行,苦身脩節。父賀,為彭城相。
- ^ 2.0 2.1 2.2 《後漢書·卷四十五》:閎見時方險亂,而家門富盛,常對兄弟歎曰:「吾先公福祚,後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競為驕奢,與亂世爭權,此即晉之三郤矣。」延熹末,黨事將作,閎遂散髮絕世,欲投跡深林。以母老不宜遠遁,乃築土室,四周於庭,不為戶,自牖納飲食而已。旦於室中東向拜母。母思閎,時往就視,母去,便自掩閉,兄弟妻子莫得見也。及母歿,不為制服設位,時莫能名,或以為狂生。潛身十八年,黃巾賊起,攻沒郡縣,百姓驚散,閎誦經不移。賊相約語不入其閭,卿人就閎避難,皆得全免。年五十七,卒於土室。
- ^ 《高士傳》:築室于庭中,閉門不見客,旦暮於室中向母禮拜,雖子往亦不得見也,子亦向戶拜而去。首不著巾,身無單衣,足著木履,母死不列服位。公車兩徵,不詣。范滂美而稱之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可謂至賢矣。」
- ^ 《後漢書·卷五十三》
- ^ 《後漢書·卷四十五》:弘字邵甫
- ^ 《後漢書·卷四十五》:二弟忠、弘,節操皆亞於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