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欽陵
噶尔·欽陵赞卓(藏語:མགར་ཁྲིང་འབྲིང་བཙན་བྲོད་,威利转写:mgar khri vbring btsan brod,THL:Gar Trinring Tsendro,?—699年),吐蕃帝国早期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曾任大贡论一职。在汉文史籍中,《旧唐书》以論欽陵或钦陵称之,《资治通鉴》称之为起政,皆译自藏语“བློན་ཁྲི་འབྲིང”(Lon Trinring),意为“贵族钦陵”。
噶尔·钦陵赞卓 | |
---|---|
出生 | ? 吐蕃加布 |
逝世 | 699年 吐谷浑 |
职业 | 吐蕃将军、大贡论 |
生平
论钦陵出生在吐蕃世袭貴族噶尔氏的家族中,其父祿東贊[1]为吐蕃帝国的建立和扩张立下了巨大功劳,并担任吐蕃大贡论一职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禄东赞在从吐谷浑返回逻些城的途中去世,由论钦陵继之管理吐谷浑一带。与此同时,吐蕃的赞普芒松芒赞任命论钦陵的哥哥噶尔·赞悉若多布(藏語:མགར་བཙན་སྙ་ལྡོབ་བུ།,即汉文文献中的「赞悉若」)继任大相(大贡论)一职,由另一位大臣韦·松囊(藏語:དབའས་སུམ་སྣང་།)担任副相。论钦陵的几个弟弟也都把持着各地的兵权。不久韦·松囊逝世,噶尔氏家族把持着吐蕃的政治和军事大权,权倾一时。[2][3]
而在禄东赞与论钦陵的苦心经营下,吐谷浑各部于668年第一次派人朝见吐蕃赞普,吐蕃也从这一年起开始向吐谷浑征收税收。吐蕃对吐谷浑的统治趋于稳定。[2]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军队攻占安西四镇。安西四镇的沦陷使唐朝西部边境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唐高宗以大将薛仁贵为逻逤道行军大总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假借护送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回国为名义,率兵十万征伐吐蕃,试图一举攻灭吐蕃的势力。[4]唐军兵至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的切吉草原)一带,薛仁贵留郭待封部于此地看守粮草,薛本人率精兵袭击乌海(今青海省兴海县西南的苦海)。论钦陵以诱敌深入的计策诱使薛仁贵进军,自己则率蕃军袭击大非川,夺取了唐军所有粮草。薛仁贵闻讯回军支援,钦陵集兵四十万围之,唐军 “死伤略尽”,薛仁贵等三人仅以身免。这就是著名的大非川之战。这场战斗使论钦陵威名远扬,而唐军的主将薛仁贵则因此被贬为庶民。[5][6][7]
673年,赞悉若与论钦陵主持吐蕃的集会,开始整治吐蕃的牧场,并向各地征兵。在673年至675年这段时间里,吐蕃致力于整顿内政,而唐朝也趁机收复了安西四镇。
676年,突厥各部反叛唐朝的消息传到吐蕃后,芒松芒赞派遣赞悉若攻打安西四镇,而论钦陵则前往吐谷浑攻打唐朝西部边境。但是就在这一年芒松芒赞去世了,年幼的赤都松赞继位。这时期的吐蕃发生了一系列叛乱,因此蕃军暂停了对唐朝的进攻。
678年(儀鳳三年),唐高宗任命李敬玄為諸軍大總管,論欽陵對峙於青海湖一帶。七月,雙方發生青海之戰,唐將劉審禮中吐蕃誘敵之計孤軍深入,於九月全軍覆沒,李敬玄狼狈却走,钦陵指挥蕃兵从高岗往下压,唐军左领军员外黑齿常之率五百人乘夜袭击吐蕃营寨,惊退蕃军,論欽陵引兵退,李敬玄才得以逃归。唐廷派监察御史娄师德出使吐蕃讲和。679年,在解除了内忧外患之后,吐蕃与唐朝达成和解,论钦陵遣使向唐朝通报了芒松芒赞的死讯。
682年,吐蕃军攻打唐朝西境,被唐将娄师德击败于白水涧,大败而归。685年,吐蕃发生内乱,大贡论赞悉若被噶尔·芒辗达乍布(藏語:མགར་མང་ཉེན་སྟག་ཙབ།)攻杀于苏毗。论钦陵得知后,出兵攻灭芒辗达乍布。赤都松赞任命为大贡论,其弟赞婆(噶尔·政赞藏顿,藏語:མགར་འབྲིང་ཅན་ཅང་མྟོང།))亦授贡论之职,同时执掌大权。687年,论钦陵与弟弟悉多于(噶尔·达古日耸,藏語:མགར་སྟ་གུ་རི་ཟུམ།)一起平定了大藏地方(藏語:རྩང་ཆེན།)的叛乱,又于690年整顿内政,确立红册户籍制度。与此同时,论钦陵还于689年在西域击退由韦待价率领的唐军。
连年的战争使吐蕃的一些属国感到不满,一些酋长策划投奔唐朝。692年,武周女皇帝武则天[8]再遣王孝杰出征安西四镇,与西突厥敦叶护可汗阿史那俀子以及吐蕃的论钦陵、勃论赞刃(噶尔·赞辗恭顿,藏語:མགར་བཙན་ཉེན་གུང་སྟོན།)、悉多于等人大战,最终王孝杰获得了胜利。694年王孝杰再破蕃军,勃论赞刃与敦叶护可汗逃归吐蕃,悉多于在逃跑中为粟特人俘虏。久已不满噶尔氏专权的赤都松赞,当即以战败为名,下令诛杀了勃论赞刃。
而武周在西域的大捷也是武则天萌生了彻底击溃吐蕃的念头。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三月,武则天派遣王孝杰、娄师德再次讨伐吐蕃。论钦陵同弟赞婆统兵,在洮州(今甘肃临潭县)的素罗汗山(藏語:སྟག་རི།)与周军展开决战,论钦陵大破周军。
由于互有胜负,双方决定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冲突,武则天派郭元振出使吐蕃,至论钦陵军中谈判。论钦陵要求武周势力撤离西突厥,郭元振则要求吐蕃撤出吐谷浑,最终双方无果而终。[9]
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噶尔氏一族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吐蕃的赞普一族,赤都松赞与论钦陵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699年( 圣历二年)二月,钦陵正统兵驻扎于吐谷浑,赤都松赞与大臣论岩合谋,以狩猎为名义纠集大军,捕杀其党两千余人,并下令论钦陵回朝。论钦陵知大事不妙,举兵抗命,未战而溃,自杀身亡。[6]
后事
论钦陵死后,吐蕃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在与武周的数次战斗中皆失利,赤都松赞不得不向武周求和。同年四月,论钦陵之弟赞婆与论钦陵之子论弓仁(即噶尔·莽布支,藏語:མགར་མང་བུ་རྗེ་)一起,率部千餘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大喜,封赞婆为「特进、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封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皆赐铁券,驻守凉州的洪源谷(在昌松县附近),成为武周在西域的得力干将。[6]
论弓仁的后代改用汉名,成为「论姓」的始祖。
相关条目
脚注
- ^ 有部分汉文文献称论钦陵是禄东赞的孙子。但根据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大事记年》记载,论钦陵实是禄东赞的次子。
- ^ 2.0 2.1 《吐蕃史稿》89~90页
- ^ 《敦煌藏文吐蕃文献译注》,黄布凡、马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148页
- ^ 逻逤即今拉萨,是当时吐蕃的都城。从唐军主将的名号上可以看出,唐军此次出兵的目的是为了一举攻灭吐蕃。(《吐蕃史稿》90页)
- ^ 《吐蕃史稿》90~91页
- ^ 6.0 6.1 6.2 《新唐书·吐蕃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旧唐书·薛仁贵传》
- ^ 690年,武则天代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 ^ 此次辩论的内容在汉文文献《新唐书·吐蕃传》以及《通典》中有记载;而在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中也有相关内容,但武周方面的人物却被记载为王孝杰。(《吐蕃史稿》99页)
参考资料
- 《新唐书·吐蕃传》
- 《吐蕃史稿》,才让著
噶尔·钦陵赞卓 (论钦陵) | ||
前任: 噶尔·赞聂多布 (赞悉若) |
吐蕃大贡论 685年—699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麹·莽布支拉松(麹莽布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