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zhì[註 1](1064年—1134年)[1]景贶[2],又字德麟[3]聊复翁[4],祖籍涿州保塞縣(今河北省清苑区[5][6]宋朝宗室

生平

宋太祖次子燕王趙德昭玄孙,華原郡公趙世㬅三子[7]元祐六年(1091年)以承议郎签书颍州(今安徽阜陽)公事[8],時蘇軾为颍州太守,兩人交往頻繁、關係密切,常在一起飲酒作對[9],令畤擅寫,詞以柔婉清丽见长[10]。次年五月五日(1092年6月18日)苏轼上舉荐令畤[11]宣仁太后以“宗室聰明者豈少哉?顧德行何如耳?”為由,將蘇軾的舉薦給駁回[12]。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93年1月27日)再度上疏舉薦[13]元祐八年五月四日(1093年6月6日)任光祿寺丞[14]崇寧四年(1105年)[15]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列為元祐黨人[16],而被免官賦閑在家十年[17],後依附宦官谭稹宣和年間,被譚稹徵聘為泗州幕僚[18]绍兴初年(1131年)官至右朝請大夫[19],主管大宗正司,宋高宗下旨將其調環衛官[20],改任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防御使,权知大宗正事[21]吕颐浩上奏說:“令畤讀書能文,蘇軾嘗薦之,已不須易。”宋高宗則回說:“令畤昔事譚稹,為清議所薄。”[22]次年八月十九日(1132年10月6日)吏部禮部太常寺以令畤屬近行尊合,依例接替再從兄弟令話[註 2]袭封安定郡王[24],迁洪州觀察使宁远军承宣使[25]紹興四年(1134年)去世,宋高宗下令輟朝三日[26]。同年十月,赠开府仪同三司[27]紹興五年六月二日(1135年7月21日)由族兄弟武經大夫令玒[註 3]接替世襲安定郡王爵[29]

著作

著有《聊復集》一卷[30]、《侯鲭录》八卷[31]等。

註釋

  1. ^ 畤有兩種讀音,一是ㄓˋ、zhì,為秦漢時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二是ㄔㄡˊ、chóu,通“疇”,意指田際、田界。令畤初字景貺,有天神恩賜之意。景德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008年12月27日)宋真宗夢神人降天書三篇。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六日(1011年7月9日)又夢神人再降天書,並將這天定為“天貺節”。傳聞這天昊天上帝會開天門到人間巡視,昊天上帝則主要由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紀等五帝輔佐,故字曰景貺。蘇軾又依漢武帝祭祀五帝時,喜獲白麟的神話傳說,為其更字曰德麟,所以應讀作ㄓˋ、zhì,寫作畤,不得讀作ㄔㄡˊ、chóu,亦不得寫作疇。
  2. ^ 同曾祖,不同祖父的同輩兄弟叫再從兄弟,令畤與令話的曾祖父皆為舒國公惟忠[23]
  3. ^ 同高祖,不同曾祖的同輩兄弟叫族兄弟,又叫三從兄弟,令畤與令玒的高祖父皆為永興軍節度使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燕王德昭[28]

引用

  1. ^ 北宋李廌,《濟南集》(卷3):
    “趙德麟中秋生日
    中秋月,風露淒清光倍潔。
    皓氣澄霄萬象沉,孤光散彩繁星滅。
    中秋潮,江海鯨波此日高。
    倒捲東溟蕩平陸,逆撼九江翻怒濤。
    治平初年歲執徐,越王國邸生英儒。
    虎腰燕頷岩電目,鳳準犀顱冰雪膚。
    九天月華為爽氣,識照古今窺聖秘。
    胸中洞達不容塵,瑩似太華無滓濊。
    浙江潮頭為駿聲,名滿宇縣高崢嶸。
    詞源落筆波濤動,馮夷陽侯皆震驚。
    裕陵求人如不足,搜選群材起巖谷。
    網羅英雄至四海,晚獲天麟在王族。
    除書令上芸香閣。中秘校讎專筆削。
    辭榮寧作卿寺僚,外遷肯入諸侯幕。
    人嗟官冷久淹回,我知解養王佐才。
    聖朝方欲相宗室,黑頭作公坐三台。
    年年特班謝明主,寶床禮物來傍午。
    兩軍戲伎候掖門,馬首迎歸入公府。
    我雖無能世或取,尚可與君為詔語。”
  2. ^ 北宋·賀鑄,《慶湖遺老詩集》(卷6):“送趙令畤之官陳州兼簡周文清,趙字景貺,越懿王玄孫,時蔡僕射鎮淮陽,丙寅十二月。”
  3. ^ 北宋·蘇軾,《東坡全集》(卷92):“宋有天下百餘年,所與分天工治民事者,皆取之疏遠側微,而不私其親。故宗室之賢,未有以勛名聞者。神宗皇帝實始慨然,欲出其英才與天下共之,增立教養選舉之法,所以封植而琢磨之者甚備。行之二十年,而文武之器,彬彬稍見焉。元祐六年,予自禁林出守汝南,始與越王之孫、華原公之子簽書君令畤遊。得其為人,博學而文,篤行而剛,信於為道,而敏於為政。予以為有杞梓之用,瑚璉之貴,將必顯聞於天下,非特佳公子而已。昔漢武帝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以薦上帝,作《白麟之歌》,而司馬遷、班固書曰‘獲一角獸’,‘蓋麟雲’。‘蓋’之為言疑之也。夫獸而一角,固麟矣,二子何疑焉?豈求之武帝而未見所以致麟者歟?漢有一汲黯,而武帝不能用,乃以白麟赤雁為祥,二子非疑之,蓋陋之也。今先帝立法以出宗室之賢,而主上虛己盡下,求人如不及,四方之符瑞皆抑而不聞,此真獲麟者也。麟固不求獲,不幸而有是德與是形,此麟之所病也。今君學道觀妙,淡泊自守,以福貴為浮雲,而文章議論,載其令名而馳之,既有麟之病矣,又可得逃乎。敬字君德麟,而為之說。”
  4. ^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53):“趙令畤字德麟,號聊復翁。東坡之友,襲封安定郡王。”
  5. ^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宋史研究论丛 第5辑》2003年. [202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6. ^ 赵匡胤祖籍和祖陵确在保州(清苑)--《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02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7. ^ ·脫脫等,《宋史》(卷215~218):“永興軍節度使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燕王德昭→舒國公惟忠→宣城侯從謹→華原郡公世㬅→東陽侯令率;贈右屯衞大將軍令瑀;安定郡王、贈太師令畤。”
  8. ^ ·脫脫等,《宋史》(卷244):“令畤字德麟,燕懿王玄孫也,蚤以才敏聞。元祐六年,簽書潁州公事。”
  9. ^ 《傳喬仲常《後赤壁賦圖》後趙令畤跋文考》,Francesca Leiper,2020年,總第837期,03期中,《美與時代》旬刊
  10. ^ 南宋王灼,《碧雞漫志》(卷2):“王荊公長短句不多,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晏元獻公、歐陽文忠公,風流縕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或曰,長短句中詩也。為此論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詩與樂府同出,豈當分異。若從柳氏家法,正自不分異耳。晁無咎、黃魯直皆學東坡,韻制得七八。黃晚年閑放於狹邪,故有少疏蕩處。後來學東坡者,葉少蘊、蒲大受亦得六七,其才力比晁、黃差劣。蘇在庭、石耆翁入東坡之門矣,短氣步,不能進也。趙德麟、李方叔皆東坡客,其氣味殊不近,趙婉而李俊,各有所長。”
  11. ^ 北宋·蘇軾,《東坡文鈔》(卷6):“元祐七年五月初五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潁州蘇軾狀奏。右臣聞之《詩》曰:‘懷德為寧,宗子維城。’宗室之有人,邦家之光,社稷之衛也。周之盛時,其卿士皆周、召、毛、原,非王之伯叔父,則其子弟也。逮至兩漢,河間、東平之德,歆、向之文,天下以為口實。而唐之宗室,武略如道宗、孝恭,文章如白與賀者,不可以一二數;而以功名至宰相者,有九人焉。自建隆以來,累聖執謙,不私其親,幹國治民,不及宗子,雖有文武異才,終身不試。神宗皇帝實始慨然,欲出其英髦,與天下共之,故增立教養選舉之法。行之二十年,出入中外,漸就器使,而未見有卓然顯聞稱先帝意者。豈無其人?蓋朝廷未有以大聳勸之耳。臣伏見承議郎簽書潁州節度判官廳公事令畤,事親篤孝,內行純備,博學經史,手不釋卷,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端亮,議論英發,體兼眾器,無適不宜。臣嘗見其所著述,筆力雅健,博貫子史,蓋清廟之瑚璉,明堂之杞梓也。使其生於幽遠,猶當擢用,而況近托肺腑,已蒙試用者乎?伏望聖慈特賜考察,召致館閣,養其高才,而遂其遠業,以風動宗室,勸示海內,成先帝之意。不以臣人微言輕而廢其請也。若後不如所舉,臣甘伏朝典。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12. ^ ·脫脫等,《宋史》(卷244):“宣仁太后曰:‘宗室聰明者豈少哉?顧德行何如耳?’竟不許。”
  13. ^ 北宋·蘇軾,《東坡先生奏議》(卷12):“元祐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書兼侍讀蘇軾劄子奏。臣前任穎州日,曾論薦本州簽判承議郎趙令畤,儒學吏術,皆有過人,恭儉篤行,若出寒素。意望朝廷特賜進擢,以風曉宗室,成先帝教育之志。至今未蒙施行。令畤今已得替在京,若依前與外任差遣,臣竊惜之。欲乞檢會前奏,詳酌施行。取進止。”
  14. ^ 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484):“起訖時間起哲宗元佑八年五月盡是年六月,五月……庚辰,承議郎、簽書潁州節度判官事趙令畤為光祿寺丞。”
  15. ^ 《宋史》,P.409,陳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04月初版,ISBN 978-72-0804-444-9
  16. ^ 北宋·趙令畤,《侯鯖錄》(卷2):“余崇寧中坐章疏,入籍為元祐黨人。”
  17. ^ 北宋·張耒,《柯山集》(卷45):“蘇公既謫嶺外,其所厚善者往往得罪。德麟亦閒廢且十年,其平生與公往還之跡,宜其深微而諱之矣。而德麟不然,寶藏其遺墨餘稿,無少棄捨,此序其甲也。予問其意,德麟慨然曰:‘此文章之傳者也,不可使後人致恨於我。’予曰:‘此正先生所謂篤行而剛信於為道者歟!’”
  18. ^ 南宋·周南,《山房集》(卷8):“按宣和年,以太尉遂寧軍節起復稹宣撫河東、燕山,稹辟置議幕管句几九人,德麟時為泗州族倅辟置,蓋其一也。”
  19. ^ ·邵經邦,《弘簡錄》(卷173)“紹興初,官至右朝請大夫。”
  20. ^ 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7):“東坡於世家中得王定國,於宗室中得趙徳麟,奨許不容口,定國坐坡累,謫賓州,瘴烟窟裏,五年面如紅玉,尤為坡所敬服,然其後乃階梁師成以進,而徳麟亦謟事譚稹。紹興初,徳麟主管大宗正司,有㫖令易環衞官。”
  21. ^ ·邵經邦,《弘簡錄》(卷173)“改右監門衛大將軍、榮州防禦使,權知大宗正事。”
  22. ^ 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7):“宰相吕頤浩奏曰:‘令畤讀書能文,蘇軾嘗薦之,已不須易。’高宗曰:‘令畤昔事譚稹,為清議所薄。’”
  23. ^ ·脫脫等,《宋史》(卷215~221):“永興軍節度使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燕王德昭→舒國公惟忠→楚國公從信→少師、榮國公世闡→贈開府儀同三司令話。”
  24. ^ ·徐松,《宋會要輯稿》(冊3):“紹興二年八月十九日,吏;禮部、太常寺言寧州觀察使安定郡王令話薨,伏見榮州防御使,權行在宗正司令畤時止切,屬近行尊合,依例襲封。”
  25. ^ ·邵經邦,《弘簡錄》(卷173)“遷洪州觀察使,終寧遠軍承宣使。”
  26. ^ ·徐松,《宋會要輯稿》(冊33):“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太宗正事安定郡王令畤,四年九月,輟三日。”
  27. ^ ·徐松,《宋會要輯稿》(冊2):“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安定郡王令畤,四年十月,贈開府儀同三司。”
  28. ^ ·脫脫等,《宋史》(卷215~221):“永興軍節度使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燕王德昭→建寧軍節度使魏王惟正→馮翊侯從讜→馮翊侯世潭→贈太保令玒。”
  29. ^ ·徐松,《宋會要輯稿》(冊3):“五年六月二日,大宗正司奏安定郡王令畤薨,詔皇伯武經大夫令玒古邦切,可特授華州觀察使、安定郡王。”
  30. ^ 胡士瑩錄吳梅《詞選》油印本考述及輯校─兼談《詞學通論》的成書過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李保陽,2014年24卷,第3期,P.208,《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旬刊
  31. ^ 《兩宋詩詞文綜論稿》,P.114,黃啟方著,臺大出版中心,2018年11月初版,ISBN 978-986-350-325-5

參考文獻

  • 李廌,《濟南集》
  • 賀鑄,《慶湖遺老詩集》
  • 蘇軾,《東坡全集》
  •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
  • 丁建軍、韓毅,《“宋太祖趙匡胤祖籍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
  • 魏雋如、王少堂,《趙匡胤祖籍和祖陵確在保州(清苑)》
  • 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Francesca Leiper,《傳喬仲常《後赤壁賦圖》後趙令畤跋文考》
  • 王灼,《碧雞漫志》
  • 蘇軾,《東坡文鈔》
  • 蘇軾,《東坡先生奏議》
  •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 陳振,《宋史》
  • 趙令畤,《侯鯖錄》
  • 張耒,《柯山集》
  • 周南,《山房集》
  • 邵經邦,《弘簡錄》
  • 羅大經,《鶴林玉露》
  • 徐松,《宋會要輯稿》
  • 李保陽,《胡士瑩錄吳梅《詞選》油印本考述及輯校─兼談《詞學通論》的成書過程》
  • 黃啟方,《兩宋詩詞文綜論稿》

前任者:
再從兄弟趙令話 宋安定郡王
1132年-1134年 繼任者:
族兄弟趙令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