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拳
源流
宋朝端拱年间,连城人黃九郎至嵩山少林寺随蔡、董、孙三位僧師學習武藝,藝成返鄉後又在連城傳授門徒[1],清朝順治年間連城拳師黃百家在浙江經商時,與同為連城拳師的黄思焕、王征南互相探討鑽研,終創出一套連城拳,後來康熙年間時南少林因參加反清而被毀,寺中武僧逃至連城隔田、隔川一帶隱居,又傳下南少林武功,使連城拳又吸收了南拳的特色[2]。
介紹
連城拳防守严密而发劲雄厚,具備南拳擅長短打的特色;而步法的快速、身法灵巧、手脚并用又兼有北派少林长處[1],但北派招式大開大闔的特點跟多用腿功在連城拳中已不復見,講究步法穩固,拳打上中下三路,上肢動作較多,因此今時多認為連城拳屬於南拳一脈[2]。
套路
连城拳的徒手套路有单钩、双钩、花钩、捆手、七拳、单提、四门拳、心安拳、老花拳、猛虎跳墙、八步缠狮、蛤蟆觅水、老虎伸腰等,器械套路则以棍为主,但也有双刀、山字耙、铁尺、钩鐮枪、锏、双剑、七星耙、板凳、盾牌等兵器功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