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镇

洋河新区辖区内已并入洋河镇的旧建制镇
郑楼镇
郑楼镇的位置
地图
坐标:33°47′49″N 118°29′50″E / 33.79688°N 118.49732°E / 33.79688; 118.49732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宿城区
村级区划单位数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32 13 02 108
电话区号+86 

区域概况

郑楼镇,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下辖镇,隶属洋河新区。位于宿迁市东南方向,距离市区城区约35公里。北靠大运河与宿豫区仰化镇隔河相望,南沿古黄河与洋河新区仓集镇接壤,西与宿城区洋北镇相连。

京杭运河与古黄河两河穿境而过,东、南、西分别有二级公路连接325省道,宿迁中心城区第一条铁路宿淮铁路以及2019年12月16日开通的的徐宿淮盐铁路贯穿境内。

历史沿革

1957年设郑楼乡,归泗阳县管辖,1958年改郑楼公社,1983年复置郑楼乡,2000年撤乡设镇。

2003年,辖郑楼、陈圩、古城、张渡4个居委会,胡李、金山、太平、邱庄、大沟、梁庄、金沟7个行政村。2004年,划归宿城区管辖。2013年6月划归洋河新区管辖。

2017年底郑楼镇行政建制被撤销,并入新成立的洋河镇。郑楼镇更名郑楼片区,包含郑楼、陈圩、古城、张渡4个居委会,胡李、金山、太平、邱庄、大沟、梁庄、金沟7个行政村,行政上归洋河镇管辖。

人文历史

郑楼镇历史悠久,曾是南北交通之要道,茶盐集散之大都,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原始社会,这里是涂山国女娲氏(或称女儿国)九夷部落。九夷,后来音讹为套犹。轩辕黄帝时,套犹人曾与之角逐,军事酋长被人称为蚩尤。后又衍涂为徐,涂山国又称徐国,九夷亦音讹为徐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分封制、置郡县,改周之套犹国为套犹县,县治仍在古城。

公元405年在此设立宿豫县

晋永兴二年(公元305年),琅琊王司马睿置邸阁于宿豫城在郑楼镇古城山南麓,古黄河之北侧,相传有72道阶梯直通古黄河底。

“古城”是郑楼的“长老”,据泗阳县志载:东周时属青州的套犹国,西汉又在套犹国都署套犹县,唐宋年间,古城一直作为宿迁县城所在地。史上为套犹县、宿豫县、徐州、东楚州、泗州等治所,至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城为水漫,州治南移,县治北徙,至今古城仍在水中为沙湮埋。

清乾隆年间,淮扬道游击郑永泰于此建楼而得名“郑楼”,并兴集市,后王相居此,建“百花万卷草堂”及亭台、楼榭、假山、鱼池,曾经盛极一时。

郑楼镇境内的“崔镇”即今张渡村一带,古称“崔镇”又名“崔野镇”,自古就是古运河畔有名的驿站,南宋丞相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去大都(今北京)曾留宿于此。留诗数首,其中《发崔镇》诗曰:“高雁空秋兴,寒蜚破晚眼。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元代状元、蒙古族大诗人萨天锡、明代大司马史可法皆来过此地。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视察黄河水务,于四月二十八日御舟泊崔镇。相传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沿运河南巡,龙船泊港留宿,听说崔镇,因嫌其音同“摧朕”,仅留一宿即匆匆离去。

历史诗文

《晚次宿预馆》唐·钱 起: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延颈遥天末,如闻万国钟。
《夜半步次古城》唐·杨 衡: 茫茫死复生,惟有古时城。夜半无乌雀,花枝当月明。
《发崔镇》宋·文天祥:高雁空秋兴,寒螀破晓眠。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
《阻风崔镇有感》元·萨都剌:逆风吹河河倒行,阻风时节正清明。南人北人俱上冢,桃花杏花开满城。虽云年有同船好弟兄。
《夜泊古城》明·张惟恕:细雨生寒满,扁舟次古城。风柔春浪息,月落夜潮平。
《古城春望》明·李梦阳: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孤城还麦秀,白草且花飞。临路柳长袅,前朝今是非。
《过宿迁县》清·弘 历:大堤临运水,宿豫过名城。烟火隔堤庶,仓箱际岁亨。殷勤询吏治,亲切爱民情。花柳迟何碍,吾宁问景行。
《过古城谒三义庙》清·吴伟业:庙貌高原古,村巫荐白苹。河山虽两地,兄弟只三人。旧俗传香火,残碑误鬼神。普天皆汉土,何必史书真。
《古城春望》清·郑牧民:古堞春深色自奇,倾城应有绿珠姿。季伦原是豪华客,一望浑非金谷时。
《薄暮发古城》清·王士祯: 一水天未明,余霞乱相射。错落披金膏,喷流萧瑟瑟。长啸招天风,为我驭海席。吴越指顾间,黄花正秋色。
《古城义聚》清·眭文焕:昔年龙战野,此地跃真龙。不有紫阳笔,万古皆昏蒙。鱼水时未合,飘荡寄孤穷。君臣而骨肉,高义薄苍穹。千载抚遗迹,古驿荒烟丛。圣神长庙享,吴魏直沙虫。正气满天地,长河振烈风。
《古城汉寿亭侯庙》清·李鼎元:兄弟君臣义,遥遥聚古城。三分基已植,六出势先成。剑舞邮亭月,觞飞邸舍旌。河干遗庙在,千载气如生。